吕 涛
(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站,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近年来,黑龙江省按照“稳粮、扩豆、优经、增饲”工作思路,大力发展优质大宗蔬菜、设施农业、特色瓜果及果蔬玉米等高质高标、高值高效特色蔬菜作物,农业结构调整向多元产业发展,推动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深度融合,全省农机农艺融合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蔬菜产业属于劳动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随着国内外农业机械化生产科技力量与研发资金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用于蔬菜生产不同需求的专用机械种类日益丰富。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居全国首位,蔬菜作物机械化水平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近年来人工成本逐年攀升、规模化作业效率不高等问题日益突出,推进蔬菜产业农机农艺融合意义重大。
据农业部门统计,至2019年末,全省蔬菜总播种面积53.65万hm2,其中设施蔬菜总播种面积9.7万hm2。从农机化作业情况来看,设施蔬菜机耕面积约2.4万hm2,机播面积约0.35万hm2,机械灌溉施肥面积约2.68万hm2,机械环控面积0.91万hm2。露地蔬菜机耕面积约21.2万hm2,机播面积约1.68万hm2,机械灌溉施肥面积约6.35万hm2,机械环控面积2.63万hm2。
目前,黑龙江省蔬菜生产过程中用工量较大的环节如育苗、定植以及采收等已逐步实现一定程度机械化,但差异化明显。露地应用水平要高于设施,一次性采收作物应用水平高于连续采收作物;耕整地机械化强于栽植类机械化。
耕整地机械化是蔬菜生产各环节中机械化水平最高的,主要因为蔬菜耕整地有性能可靠且稳定的定型产品,作业技术和其他农作物差异不大,但蔬菜因其特殊的农艺条件,限制了蔬菜机械化发展。而栽植类机械水平相对较低,虽已引进小粒作物播种机,但仍处于试验阶段;移栽机械可靠性、适应性等方面问题依然存在,仍需根据蔬菜品种的农艺要求,继续深入融合,尤其是大葱、洋葱等小行距的移栽还没有成熟适用的机械;白菜、甘蓝类一次性采收机械化有一定基础,但胡萝卜等根茎类蔬菜收获机械在引进试验中还没有适用机械,如引进的西蒙胡萝卜单行收获机实地作业667 m2/h,仅为设计值的1/4,且针对黑黏土适应性下降,收获品相不达标;鲜食玉米、茄果类和叶菜类的收获机械化程度很低。
目前,大多数蔬菜收获机械产自欧美,黑龙江省仅引进了十方公司的鲜食玉米收获机,应用效果较好,但价格较高。设施蔬菜在整地和播种环节基本实现了国产化,微耕机快速普及,起垄、播种、移栽机械小型化取得突破,推动了设施蔬菜生产耕整地和种植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目前,黑龙江省已初步形成露地、大棚、温室机械化生产的多元发展形式,深度促进了农机农艺融合。重点在蔬菜集约化育苗、棚室轻简化栽培、果蔬机械化采收、果蔬玉米全程机械化等方向开展技术攻关,实现耕整地、播种施肥、除草施药、收获、根茬粉碎还田等农艺农机一体化操作;同时,结合产业发展和市场消费需求,引进大宗蔬菜、西甜瓜等13类160余个适销对路新品种,筛选和推广应用适宜机械化生产的专用露地品种36个,设施品种19个,全省主要园艺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另外,针对18种主要蔬菜品种制定了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细化了214种机械设备的性能指标、技术参数等实用信息,涵盖了露地和棚室蔬菜各个生产环节。
为进一步加快全省蔬菜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试验验证,目前全省已对23个机艺融合示范园区开展对接工作,组织指导县(市、区)农技推广部门,依托主要蔬菜生产基地和种植合作社,引进、试验、示范蔬菜生产机械化技术,全面评估技术应 用效果。针对全省气候条件和区域特点,重点推广落实了6项防灾减灾、稳产高产、提质增效、环保省力等机艺融合关键技术,应用面积17.3万hm2,配套推广新优品种近30个,利用益农信息社的信息服务直接向农民输送机艺融合各类生产技术服务信息7 624条,服务农户近30余万人,充分释放农艺农机融合、良种良法配套下的提质增产潜力,填补了全省农机推广队伍机械化知识匮乏的空白,引领和指导了全省乃至更大范围的蔬菜生产机械技术推广。
近年来,随着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轻简化、省力化栽培技术不断规范标准,可用于特定品种生产的机械设备也越来越专业化、科学化,实用性、可操作性、高效性不断增强。以洋葱生产为例,机械起垄做畦作业效率是人工起垄做畦的十几倍,在大幅度提高作业效率的同时节本增效。常规人工起垄做畦作业每10人一组,每日作业3 335 m2,人工每人每日200元,合计每667 m2作业成本约400元,若全部采用机械化起垄做畦,667 m2成本约50元,667 m2可节约成本350元。人工移栽400.2 m2/d·人(8 h),合50.025 m2/(d·人),机械移栽每小时作业2 001~3 335 m2,比人工移栽667 m2节约成本300元。采用机械化育苗插秧,能够做到插深一致,株距一致,保证每公顷保苗株数,增产幅度达8.4%,同时可缩短作业期10 d左右,为争积温、抢农时、增产量、提效益打下坚实基础。
黑龙江省蔬菜规模小,种植业占比低,用于农业机械化设施设备研发经费主要倾向于大田作物,因此蔬菜作物生产机械化研究较少,缺少科研、推广经费,用于蔬菜生产方面的农机、设备购置补贴种类少、比例小,机械设备更新换代缓慢。现有机械、设备品种不全,对适合栽培、收获等环节的农机具研制仍存在空白。
蔬菜作物生产田间管理程序复杂,生产周期短,品种繁多,许多种类是一次播种多次收获,有的是套种,机械适应难度大。绝大多数蔬菜作物都是以鲜嫩的幼叶、多汁的果实为栽培目的,机械采收容易造成损伤,限制了机械化生产。
综合型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农民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整体素质、服务水平与农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成熟的农机服务涉及内容广泛,包括工程、机械、农艺、良种、土肥、植保等,导致各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协调及有关学科相互集成不足,特别是农机和农艺的结合有时脱节,出现相互制约现象。
加快蔬菜作物机械化发展进程,需要从农机农艺两方面入手,提高农机农艺匹配度,建立农机与农艺同步机制,实现高产与高效协同发展。在选育新品种、开发新技术、设计建造生产设施时,要充分考虑机械化的需求,规范农艺技术,提高标准化、专业化程度,从而提高农机的区域适应性,在引进机具时要充分考虑蔬菜作物生产的农艺要求,使农机能够符合农艺的要求,蔬菜作物生产各环节的各种作业机具之间,要相互匹配。
结合区域特点、产业基础、作物特性、生产需求等,加快蔬菜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装备引进与试验示范。重点围绕蔬菜作物生产轻简化、省力化、绿色化,引进减少劳动强度、提升作业效率、降低人工成本的新机械、新设备。以优势品种为切入点,主要技术短板为突破点,因地制宜地引进国内外技术成熟机具进行改良和应用,采用“试点+基地+演示+培训”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强化农机农艺推广力度,注重农机实用型人才培养,切实加强农机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争取扩大农机购置补贴范围,筛选一批质量过关、价格合理、售后服务有保证的蔬菜作物生产机具进入补贴目录,降低菜农购机的经济压力,提高菜农的购机积极性。扶持一批蔬菜作物生产专业合作社或服务组织,加强蔬菜作物生产机械化的专业程度,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蔬菜作物标准园区的建设,通过蔬菜作物标准园区来带动周围蔬菜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通过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农机服务机制创新,积极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鼓励成立农机社会化服务型组织或企业,引导合作社积极参与土地规模流转,引导大型蔬菜标准化生产园区加快创建蔬菜农机专业服务队伍,搭建集资源、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服务平台,面向广大农户和规模化基地,提供优质农用机械设备、栽培植保器械等,并提供技术指导与支撑,实现农户或基地由买农机向买服务转变。
蔬菜作物机艺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联动才能健康发展。由于蔬菜作物机械化仍处于市场培育期,种植习惯和农艺在短期内难以统一,农机农艺推广、科研院校、行业协会等单位和部门应互联协作,走“机艺融合+以品定机+按需研发+倒推标准+示范推广”路线,不断完善农机装备创新体系,推进农机装备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优化农机装备产业结构布局,加快推动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的快速发展,促使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而负责农业生产的工作人员及劳务人员也呈现出一种老龄化的趋势;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实现蔬菜种植作业的机械化,引导蔬菜种植作业机械化朝着标准化方向发展,是推动蔬菜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黑龙江省由于气候适宜,病虫害发生率较低,适合于发展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但与粮食机械化相比,蔬菜生产机械化既有一定的相似性,又有其特殊性,加快蔬菜生产机械化,需要从生产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等方面着手,充分借鉴大宗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发展的经验,为蔬菜机械化发展提供科技创新、政策引导以及技术示范等方面的支持。相信未来,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将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