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 颖
(黑龙江省绥化市安达市委党校,黑龙江 安达 151400)
图书资料作为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的主要信息来源,保障企业单位中员工学习、工作的正常开展。图书资料的体系化、高效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充分契合日渐全面化和多元化的图书资料服务需求。同时,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中企业单位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理念和开展模式也要循序渐进,持续创新。坚持以图书资料等知识型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价值挖掘为核心管理目标。
现阶段的企业单位在管理人员方面引进和培养上更趋向于专业的培训讲师或具有丰富科研经验的资深专家,大多都是直接接触学员的专业人才。相比之下,对于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关注则稍显不足。特别是在各项资料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由于从业人员的专业程度不足或经验缺乏就很容易造成图书资料管理效率的降低。再加上信息化的管理方式要求从业者要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这也对当前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专业管理人才的不足以及在专业技能或管理经验方面的局限性均会制约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发展速度。
企业单位中的培训学习活动主要依赖于特定领域的图书资料。这些书籍刊物的管理工作不仅为企业单位中员工学习、工作提供便利,也能够为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提供保障。考虑到授课活动的时间通常较为分散,在没有课程安排的阶段大量的图书资料也就处于闲置状态。这样的资源浪费情况普遍存在。另外,学员在借阅图书资料后归还周期较长或周转速度的限制也会为图书资料的使用效率带来影响,进而造成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根本职能没有合适的环境予以落实。
目前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仍大部分依赖于传统人工管理模式。利用计算机开展信息化服务的占比不足,这也就为大量图书资料管理的精确性和系统化带来影响。一些专业文献在分类和整合过程中大多处于无序状态,相应的借阅和管理体系也亟待完善。大量图书资料没有完整的借阅流程和使用规范。这些都让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服务方式难以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同样地,较低的服务效率和管理效果也不利于学习效果提升。
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及服务态度等角度进行提升是现阶段保证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效果的最直接方式。相应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能够为现代化的图书管理模式提供直接保障,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也能够为图书资料的分类和整理等工作带来准确性和合理性的保障。针对图书资料管理工作者建立与之匹配的选拔和培养机制能够在人员招聘过程中选拔出色的专业人才,并按照企业单位的主要业务开展流程和服务形态进行专项培养。不仅能够提升管理人员团队的合作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也能在服务模式的创新上有所助益。
为了进一步突破传统人工图书资料管理效率低下的限制,需要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建立信息化电子图书馆。并将电子数据库,期刊库和多媒体网络资源进行整合与重组。让现代化图书资料管理研发团队逐渐取代传统的人工管理形态。从而使信息资源以共享的方式进行传递,这样可以提升资料查阅过程中的便利性,分享过程中的时效性以及数据资料分类整理过程中的科学性。除此之外,在信息化资讯共享平台的基础上,还可以形成相对规范的资料库管控体系。对各类文献的采集方式、获取模式以及组合服务的协调性和配合方案进行设计,为内部提供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服务方式,充分激发管理思路和实施方式中的创新性。
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中,企业单位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和实际需要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并在硬件和软件资源的支持下让图书资料管理工作能够在信息共享平台上实现传统人工管理模式下的所有功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特定方向的优化和提升,进而切实保障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对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工作等项目的资金投入。例如用于购买数字化图书资料的费用,引进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软硬件设备等。除了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培养环境外,也可以尝试将有所富余的图书资料推向公众环境。此举不仅能进一步降低自身的资金压力,也能够通过更加广阔的资金获取渠道来优化自身的图书资料管理体系,建立起良性循环,不断扩张图书资料的规模及覆盖面。
新时代的企业单位应该转变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观念,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引入实现培养和科研服务效率的双重提高。同时,先进的管理思路,建设投入的增加,优秀专业人才的引进等也能够帮助图书资料管理的体系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结合创新的思想和服务模式,共同为图书资料管理带来新的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