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舞蹈教学中的形象塑造探讨

2021-11-27 11:42廖盼文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
艺术家 2021年8期
关键词:艺术形象舞蹈演员蒙古族

□廖盼文 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

□江 波 江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舞蹈演员运用其掌握的舞蹈动作、造型和技巧能力,结合音乐和美术等艺术手段,将作品的思想内容转化为可视、可感的舞蹈形象。演员是表演实践的主体。舞蹈演员既受作品的制约,又是编导构思的被动实现者,具有对作品进行再创造的主观能动性。不能让观众正确理解其中深刻内涵的舞蹈是未完成的舞蹈表演。舞蹈动作具有承载思想、传达感情、塑造性格的作用,为表现作品蕴含的主题服务。在一场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员化身不同的角色,用动作、表情、对白等元素塑造形象,在感同身受的基础上感染观众。舞蹈是有美感的动作,舞蹈演员在预先知道动作的前提下,赋予舞蹈动作以情感,将一招一式转化成舞蹈语言,重塑舞蹈形象。

一、舞蹈形象塑造概述

成功的艺术形象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具有不朽的生命力。艺术形象是一种反映现实的手段,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经过艺术加工,创造出具有审美意义的画面。艺术形象有具体性、概括性、感染性。艺术形象如果只是单纯的形似,则会使舞蹈形象苍白无力。一位有经验、有审美能力的舞蹈家,在塑造艺术形象时,会要求角色形神兼备。舞蹈演员在理解艺术形象时,也是由外到内的。

塑造,指用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手段表现人物形象。舞蹈是一种灵动的美,这就需要舞蹈演员对舞蹈动作加以塑造,这种塑造经过想象、情感、幻想、直觉、变形等理解,感受社会、感受人物。舞动演员的真情实感激发了观众的联想,触发了他们相同的内心体验,“假”戏真作,物虚情实,虚实结合。

二、形象塑造在舞蹈表演中的体现

从艺术作品的角度来看,艺术形象可以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综合形象与文学形象。与美术、雕塑、电影不同,舞蹈艺术中的艺术形象是视觉和听觉的艺术。首先,舞蹈动作是通过舞蹈演员一个或多个舞蹈组合技术展示的,复杂的舞蹈动作往往具有故事性和情节性;其次,舞蹈是与音乐交织的,舞蹈的音乐可以伴随舞蹈动作带给观众新奇的体验。舞蹈是生动可感的,它的灵感可以来自生活场景中的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件事,其中的自然环境、生活状态。舞蹈是一门经过提炼加工的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基本要素包括舞蹈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塑造出直观和动态的舞蹈形象,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1]。

三、蒙古族舞蹈的民族性体现

(1)舞蹈动作。蒙古族舞蹈的特点,简单来说就是节奏明快、舞步轻捷,每个挥手、每个扬鞭、每个跳跃都体现着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和豪放,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蒙古秘史》记载了蒙古舞的热烈场面:“绕蓬松茂树而舞蹈,直踏出……没膝之尘矣。”蒙古族舞蹈与牛马有不解之缘。蒙古族舞蹈的动作与他们的生活有很大关系,蒙古舞蹈取材于游牧生活,一招一式之间尽显马的形态。草原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蒙古族人自古以来就崇拜天地山川和雄鹰图腾,因而蒙古族舞蹈具有浑厚、含蓄、舒展、豪迈的特点,也彰显了马背上的民族的刚毅。

(2)情感表达。蒙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擅长且十分愿意将自己的情绪带入舞蹈动作中。蒙古族先民崇拜图腾,这种崇拜对蒙古族的舞蹈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蒙古族舞蹈最初是通过祭祀舞蹈逐步发展而来的。蒙古族舞蹈充盈着狩猎、放牧、思乡、爱恋、祈祷的情感,无比鲜活。蒙古族人民在舞蹈中更倾向歌颂鲜活热情的生命和无垠的大草原,赞美草原的一草一水。面部表情的变化,是观众理解剧情、体验角色内心世界、认识舞蹈形象的重要渠道。中国传统艺术表演艺术家们常说:“一身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比如,在蒙古族舞蹈《蒙古人》中,舞蹈演员将自己对大草原的热爱淋漓尽致得展现了出来,加之壮阔的蓝天白云及气势磅礴的音乐,凸显了蒙古族人民热烈的情感。

(3)多样的表演形式。蒙古族舞蹈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有从古代“踏歌顿足”“连臂而舞”“绕树而舞”等演变来的安代;有头顶茶杯、碗状小油灯或碗的顶碗舞;有双手胸前交叉击打筷子的筷子舞;有手持两个盅子,击打出各种快、慢、碎、抖等声音的盅子舞;有两个人表演摔跤的展现生龙活虎般拼搏动态的角斗;有反映生活内容的普修尔乐舞。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舞蹈,“齐声才起和,顿足复分曹”“踏歌尽醉营盘晚”,蒙古族舞蹈有自身的历史与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蒙古族人也对古代的蒙古舞进行了扬弃,不断推陈出新,展现出蒙古族风情[2]。

四、蒙古族舞蹈中的形象塑造方法

蒙古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象,这些艺术形象都源于数千年来文化的陶冶,不但是蒙古族人民传承古文化的基础,更是他们对自己民族古文化的创造与升华,而其对形象的塑造就像一把钥匙。以形象塑造为切入点,对蒙古族塑造的典型形象进行分析,可以在对形象塑造的选择、处理、诠释中反观其民族文化、风俗习惯。

(一)草原文化中的形象

蒙古族是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从事畜牧、狩猎、生产,由于长期生活在草原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自古以来崇拜天地山川和雄鹰图腾,因而形成了蒙古族舞蹈浑厚、含蓄、舒展、豪迈的特点。

(1)马的形象。蒙古人民自古以来就把马当作最亲密的朋友或者战友,是它们陪伴蒙古族人民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繁衍生息。草原上关于马的标志随处可见,蒙古族人对马有独特的崇拜和追求。在蒙古族人看来,马象征着英雄。蒙古族也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人对蒙古马尤为喜爱,并且对蒙古马的习性和爱好了如指掌。蒙古族人似乎格外擅长用舞蹈来表达情绪,蒙古族人对马的喜爱没有局限在了解层面,他们更倾向于把马的动作融入舞蹈中以传递感情,像走马步、跟马步、跑跳马步、摇篮步、跟踏步、颠步等舞蹈动作就是模仿马的步态而创造的。随着民族的历史变迁,伴随人类美好愿望的祈祷,马自然而然成为蒙古族人的信仰,有了自身的独特象征意义,成为蒙古族的精神依靠。马的形象融入舞蹈中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蒙古族人的精神面貌。

(2)天鹅与鸿雁的形象。蒙古族人向来崇拜自然,崇拜生命。蒙古族人对天鹅和鸿雁的喜爱是出于自然原因:在冬季,这两种候鸟离开草原暗示着冬季来临;当它们回归,提醒着牧民春日到来。因此,在蒙古族男子舞蹈中常出现鸿雁高飞的舞姿,女子则模仿天鹅的姿态。“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舞蹈艺术家贾作光就是本着这种原则创作了《鸿雁》。美好的祝福、优美的姿势,展示出蒙古族男子的豪迈之气,令蒙古族舞蹈充满了力量与欢乐。

(3)自然的形象。作为游牧民族,蒙古族崇拜、依赖、适应大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自然也与舞蹈融为一体。在蒙古族舞蹈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许多自然元素的运用,以天为毡,以草为席,用肢体动作展示无垠的大草原。

(二)民族信仰形象

(1)鹰的形象。蒙古族人视鹰为神物,由于早期蒙古族信仰萨满教,在其神话中,鹰孕育了萨满,所以在蒙古族人心中鹰是神鸟,它有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更有傲视群雄的威严。鹰在舞蹈中的体现也很明显,在塑造鹰的形象时,舞者以鹰的动势为主线,双手后展,自然舒展,用手臂呈波浪运动。不仅肢体如此,眼神更要到位,舞蹈演员的眼神应像鹰眼一样犀利,以突出其勇猛、狂野特性。蒙古族的鹰文化是蒙古族人民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赐予而进行的创造,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一大贡献。

(2)通神的形象“查玛”舞。“查玛”,俗称“跳鬼”或“找鬼”,是喇嘛教寺庙为驱鬼酬神、庆祝战胜异教而举行的一种宗教庆典仪式舞蹈,是一种由训练有素的喇嘛饰戴各种面具,在鼓、钹、号等吹打乐器伴奏中表演宗教故事的广场舞蹈。西藏称之为“羌姆”,蒙古喇嘛教沿袭了藏语的发音称为“查玛”。一般来讲,“查玛”舞有六种不同的形象,分别是托林主舞、地狱主舞、护法舞、鹿舞、鸟神舞、多闻天王舞。“查玛”舞吸收了古老舞蹈的曲调、动作,保存了古老乐器。这种舞蹈不仅表现了蒙古族人不怕敌人、百战百胜的雄心壮志,也体现了抚育儿女、繁衍生息的生活气息,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祭祀仪式内容。

(三)饮食文化影响下的形象塑造

蒙古族人的饮食以牛羊肉和奶食为主,蒙古族传统饮食分为红食、白食两种。白食是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德”,意为圣洁、纯净的食品;红食是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乌兰伊德”。蒙古族人在品尝食品时,配以蒙古族的传统礼仪,凸显了蒙古族的饮食风格,久而久之,形成了蒙古族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蒙古族人把酒视为饮食之最。在蒙古族舞蹈中体现蒙古族饮食文化的有顶碗舞、筷子舞和酒盅舞。顶碗舞形式新颖,动作优美,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婚宴和喜庆佳节的聚会上,擅长歌舞的蒙古族人头顶茶杯、碗状小油灯或碗,碗里盛满清水或奶酒;双手各拿两个酒盅或一把竹筷在歌声和乐声中翩翩起舞。加之舞者的即兴发挥,使舞姿的变化越发丰富多彩。筷子舞,顾名思义,舞者两手各握一把筷子,手持筷子的细头,击打筷子的粗头。舞步有平步行进与后退,亦有点地步行进与后退,或各种转和跳跃动作,随舞者即兴而做。

结语

蒙古族人在生活中发现美,在生活中发现舞,以其独特的审美丰富了中华民族灿烂的舞蹈文化。

猜你喜欢
艺术形象舞蹈演员蒙古族
蒙古族风格合唱艺术的中西融合与创新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试述舞蹈演员的舞台表现力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岸然的形象?唯美的语言
浅谈艺术歌曲中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的关系
论文学艺术形象的感应再创造
戏曲表演技巧对艺术形象的塑造研究
浅谈舞蹈演员的肢体语言与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