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琴为二胡即兴伴奏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2021-11-27 11:42雷建超兰州文理学院艺术职业学院
艺术家 2021年8期
关键词:扬琴二胡音乐

□雷建超 杨 易 兰州文理学院艺术职业学院

扬琴自17 世纪传入中国,经历了300 余年的发展历程,逐渐以伴奏形式应用于我国传统民间艺术领域。到了20 世纪初期,我国扬琴伴奏技法逐渐成熟,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广东音乐、江南丝竹等民族乐器合奏中,由此扬琴进入了伴奏历史的第一个发展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大力发展民族音乐,扬琴在专业教学、理论研究、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逐渐走上了规范化和科学化道路,成为众多单旋律民族乐器中的首选伴奏乐器之一。

二胡起源于唐朝,虽然历史久远,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不被大众重视,甚至被称为“叫花子”乐器,可见,二胡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直到刘天华专门改革二胡演奏技巧,二胡才重新被大众认识,彻底摆脱了之前的困境。如今,单纯的二胡演奏已经无法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其自身限制又决定了其必须与伴奏乐器进行配合。于是,扬琴理所当然地成为二胡的首选伴奏乐器,并被运用于高校教育领域。

一、扬琴为二胡即兴伴奏的作用

扬琴为二胡即兴伴奏教学的开展在高校音乐教学体系改革中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直以来,高校二胡教学与扬琴教学都是以专业性为主要教学方向,以应试化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演奏技巧,极大限制了学生音乐创新能力的发展。扬琴有着同样宽广的音域,被大众誉为“东方钢琴”,用其为二胡即兴伴奏,能够增强音乐学科的综合性,发挥扬琴与二胡的音域优势,实现音乐艺术的高度融合。

(一)有利于二者乐理的高度契合

作为二胡首选的伴奏乐器,扬琴伴奏的价值主要在于其与二胡在乐理方面的高度契合。首先在音色互补上,从高校实际教学中可以发现,扬琴与二胡在乐器的自然音色和人工演奏音色上存在兼容性与互补性。二胡在音色上更为委婉柔和,并且接近人声,但缺少明亮度,音域较窄;而扬琴在音色上明亮干脆,却存在音的连续性不强的问题,二者相互配合能够实现音色互补,从而共同将作品演绎得更加完整。其次在律制融合上,扬琴在音阶顺序中一直遵循的是“横五纵二”的规律,能够弥补二胡在音阶中的单一性不足,使演奏作品旋律更为流畅、优美。

(二)有利于丰富作品艺术表达

音乐表演是连接创作者和欣赏者音乐审美的桥梁,优秀的伴奏作品不仅能满足欣赏者对伴奏艺术的情感期待,还能给予其更宽广的想象空间。这就需要创作者运用各种音乐表现手法使作品更具艺术性和生命力,并将情绪内涵、感情基调等内容通过音乐表现的形式充分展现出来,丰富作品的艺术表达形式。在扬琴为二胡即兴伴奏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加深学生对作品艺术情感的理解,引导学生通过这种思想感情上的感知进行音乐呈现,准确把握作品的主要基调,从而实现教学目标[1]。

(三)有利于传统和民族融合发展

二胡演奏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创作手法、创作方式上都体现了中华民族音乐的独特审美。因此,作为二胡即兴伴奏乐器的扬琴,在艺术表现上能够辅助二胡发挥音乐演奏的优势,客观、全面地将音乐语言表达出来。在扬琴为二胡即兴伴奏教学中,教师要在保留二胡作品的传统性和民族性文化特色基础上,发挥扬琴的伴奏演奏功能,将中国文化思想、精神、情感注入伴奏作品教学中,以实现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融合发展。

二、扬琴为二胡即兴伴奏教学中的问题

当前阶段,我国文化建设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尤其是音乐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部分高校设置了扬琴、二胡等传统音乐相关课程,这说明高校音乐文化教学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的重视。然而,扬琴为二胡伴奏的实际教学中出现了对其重视程度不高、教学浮于表面等问题,这些问题使扬琴为二胡即兴伴奏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高,更使其难以融入高校音乐文化教学中,无法产生音乐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效果。对此,教师要深入分析其中原因,找到问题根源。

(一)伴奏教学存在形式化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理念影响,在扬琴为二胡即兴伴奏教学中,高校教师过于注重音乐教学形式,忽略了音乐情感的表达,致使整个伴奏教学存在形式化现象。比如,在二胡独奏《蓝花花叙事曲》教学中,在乐曲的引子部分,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扬琴中的琶音衬托几段引子,以增强乐曲的表现力。但在实际即兴演奏中,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往往采取捷径,先教授给学生扬琴伴奏技巧,然后再让学生伴奏二胡,如此使教学主次颠倒,教学效果浮于表面。而且,教师在扬琴教学中没有引导学生控制音色技巧,使学生在演奏练习中压制了二胡音域的扩展,演奏时出现二胡的颤音音阶不准、扬琴伴奏过于明显的现象,不利于伴奏者与主奏者的配合。

(二)重技轻艺现象明显

在扬琴为二胡即兴伴奏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技术指导,忽视了情感内涵的融入,使学生的演奏只有其形而缺少其神。比如,在二胡慢板《秦腔主题随想曲》教学中,学生要借助扬琴声部将三个连续的琶音演奏出来,从低音到高音分解演奏琶音,以渲染作品的凄凉意境。然而,教师只注重纠正学生的协和音程与和弦音型,并未注重向学生讲解中低双琶音的感情基调,使学生在演奏时无法理解琶音的演奏风格,进而演奏出的作品干涩无力,无法引起听众共鸣。

(三)伴奏文化审美缺失

当前,受外来音乐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学生逐渐弱化了对二胡和扬琴的学习兴趣,反而对西方音乐类型和音乐教学体系十分感兴趣,这说明我国当前音乐教育忽视了对学生传统文化兴趣的培养。部分高校教师在扬琴为二胡伴奏教学中并未注重对学生文化审美意识的培养,只是单纯地进行与其他课程相同的应试化教学,或者完全照搬西方音乐教育模式,忽略了培养学生对伴奏作品的审美分析能力,使学生在演奏中无法感受到作品营造的意境和内在的生命力,不利于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

三、扬琴为二胡即兴伴奏教学的对策

扬琴一直以来被誉为民族乐团中的“团宠”,其以宽广的音域及独特的音色占据了民族乐团的重要地位。如今,扬琴为二胡即兴伴奏是音乐教学中的一种创新形式,也是当前音乐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作为音乐文化传承和音乐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肩负着音乐创新改革的重任,应大力支持扬琴为二胡即兴伴奏教学的开展。对此,高校可从思想重视、形式创新、教学内涵培养等层面出发,依托学校音乐教育资源和音乐文化基础,积极探索二者融合的有效路径。

(一)注重教学内涵与情感

当前,针对教学形式化问题,教师要注重教学内涵与情感的融入,引导学生既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比如,在教学《病中吟》时,教师先要为学生讲述该音乐作品的文化背景、故事脉络和情感因素,让学生结合二胡旋律深刻理解与体会主人公贫困失业、内心苦闷、理想抱负等内容,然后再为学生讲解作品高潮部分的双音旋律法演奏技巧,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品情感基调,使其从情感上理解伴奏技法。在课堂上,教师还应注重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的扬琴伴奏二胡形式,如单旋律、双音旋律和琶音旋律之间的共同点及各自的演奏特色,加深学生对技法内涵的理解。

(二)创新专业性伴奏创作教学形式

扬琴为二胡即兴伴奏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扬琴为二胡伴奏的专业性创作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比如,教师可利用信息化教学方式,为学生播放网上相关演奏技巧教学视频及演奏视频,与学生共同观看、学习艺术表现技巧和感染技巧,解决学生在扬琴为二胡伴奏练习中艺术感缺乏的问题。同时,教师可依托民族音乐文化元素,定期组织学生到校外参观、参与戏剧团、民族乐团的排练和演出,以专业化团队实践活动带动学生艺术技能的提升。

(三)提升学生音乐文化素养

扬琴为二胡即兴伴奏教学应注重提升学生音乐文化素养。一方面,高校可营造浓厚的校园音乐文化氛围,如在校内定期安排扬琴为二胡伴奏表演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演;还可不定期开展音乐文化周活动,围绕扬琴为二胡伴奏主题开展各项比赛、才艺展示活动等,提高学生对此项音乐文化的重视程度。除此以外,高校还可在图书馆、音乐教室、走廊等地张贴扬琴为二胡伴奏的经典作品图片、海报等,在校内音乐专业官网或公众号中及时推送经典作品视频等,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而使学生加深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结语

当前,我国学界已就扬琴为二胡即兴伴奏的艺术形态、艺术效果、融合方式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为我国高校开展此项教学活动提供了思想理论指导和借鉴。因此,今后我国高校音乐专业课程可将扬琴为二胡伴奏作为必修课程之一,以此弘扬和传承传统型音乐文化,创新音乐表现方式,进一步为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助力。

猜你喜欢
扬琴二胡音乐
二胡奏出精彩人生
诗韵二胡,国乐传承
浅析中国扬琴乐器改革历程
一把二胡
浅谈中国平均律扬琴
音乐
20世纪以来中国扬琴音位排列的变革(下)
20世纪以来中国扬琴音位排列的变革(中)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