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过程中党团班协同工作机制的几点思考

2021-11-27 11:02贾慧敏牛奔郝娜杨韫嘉王靓楠
魅力中国 2021年31期
关键词:积极分子入党理论

贾慧敏 牛奔 郝娜 杨韫嘉 王靓楠

(北京农学院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北京 102206)

大学生积极分子是党员发展的后备力量,也是党支部的后备队伍,目前高校党员发展工作有了新要求,新挑战.随着积极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这对培育一支数量足、素质好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有了更高的要求,以更好的保证党员质量、壮大党员队伍的基础。

在大学生积极分子培养的过程中,班级、团支部、党支部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本文应用协同理论,探索促使三者的有机结合、合理分工、相互协调、形成整体合力,并最终产生协同效应而提高整体功效的途径。协同理论是德国著名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于20 世纪末提出,该理论明确指出宇宙万物间都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转化,这同时也意味着一个系统变化必然会牵连到其他组织的发展。[1]

协同理论主要的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协同合作完成的,在制定共同目标之后,加强协同机制建设,建立一定的规章制度,运行发展。班团和党支部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两个团体在培养积极分子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有着各自的管理方式和模式,但两者都包含了党员培养人、负责人、教育工作者以及同学群众等多个相同或类似的要素,两者的结构要素存在着关联关系,把握这种关联,使积极分子培养形成一个综合性大系统,催发它们之间产生协同效应,解决在积极分子培养期间存在的各种问题,探索积极分子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现状

(一)入党积极分子“入口关”把握的程度不一。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时虽然都在执行严把关,但存在把关偏颇现象。大学生在新生递交入党申请书之后,经过一定的理论实践培训学习,就开始选拔优秀的同学成为积极分子,尽管都形成了各自严格的选拔办法,但是一般还是以学生学业成绩为主要衡量指标,而且受主观因素影响比较大,定性的因素较多,定量的形成指标较少,这对积极分子的选拔质量和选拔的公平性上都有影响。

(二)入党积极分子素质参差不齐。入党积极分子是一个庞大的队伍,无论确定还是管理方面都有很大的难度,整体素质是不断提升的状态,积极分子在学生群众中要不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但是,也存在个别入党积极分子入党动机不够端正、政治素养不高、组织纪律性不强等问题。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充满热情、要求上进,但不能坚持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存在思想汇报空洞、理论学习不扎实、社会实践参加不踊跃等现象。

(三)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模式单一。大学生在确定积极分子之后,党支部要对其进行连续的理论学习培养和实践锻炼培养,在当今全媒体时代,积极分子培养的传统模式显得有些单一,尽管也有结合当前各种新媒体有了较多的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理论学习上形式还是比较单一、刻板,实践活动减少,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积极分子本人因入党动机不端正,自发性和主动性较差,持等待被培养的态度较多。

(四)入党积极分子考评机制不健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至少一个季度培养一次,基层党组织每半年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次考察,重视并鼓励入党积极分子在班级中积极发挥模范作用。在培养过程中,积极分子的主观能动性不够,认为做好自己就够,班级带动性和宿舍带动性不够,针对看到的一些不良行为,甚至在心底里对某些不良行为不以为意或表示认同;还有些对于论坛、贴吧、微信、微博等多种传媒中介上的信息不加分辨地进行转载或传播,对自己入党积极分子的身份无认同感;而个别入党积极分子不但未起到先锋模范作用,甚至成为不良示范。在培养过程中,只有培养时间间隔限制,没有形成合理的考评机制,主观印象比例较大,没有客观的量化数据分析,所以在积极分子培养期间多数是大家认定,但是没有有效的评判标准。

(五)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不连续。当前高校积极分子培养出现不连续,材料后续补充、敷衍的严重现象。一是党员因为在责任义务方面没有充分地发挥作用,只是应付基本工作,没有真正做到培养。二是入党积极分子缺乏入党主动性;三是党员数量与入党积极分子不对等情况导致对积极分子培养过程的疏漏;四是入党积极分子材料以及其成长档案不完整;五是班级管理员培养以及与党支部对接工作等问题。

二、构建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党团班协同管理模式

(一)打造优势管理团队

积极分子大多数在班级、团支部参加活动。从班级的积极分子选拔优秀的成员组队,打造优势管理团队,带动积极分子配合党支部开展相关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也可以是积极分子团队结合培养期间的相关学习开展活动。优势团队采用轮换制,针对做好本职工作的团队成员可被优先考虑成为发展对象,以提高成员对工作的积极性。若此团队的成员在后续学习生活中出现违反校规校纪、违法犯罪等行为,将会被移出管理团队并取消其入党积极分子的资格。

(二)传、帮、带的良好作风

由党支部培养第一批优势管理团队,以后不断筛选出工作完成效果最好的一支队伍对下一批积极分子进行培训,使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层层递进,合理有序地完成各级工作。具体培训内容有:第一,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发展党员的工作流程;第二,学习如何填写入党积极分子的各项材料,以及整理归纳相关材料;第三,优势管理团队主要职责为和团支书共同督促班级内有入党意向的成员及时完成每个季度的思想汇报;带领本班积极分子填写档案材料,配合团支书组织其参加初级党课以及高级党课;与党员互动,配合各培养联系人工作,每个季度督促培养联系人与积极分子进行一次谈话;做好与党支部对接的工作,每半年与党支部书记联系一次,邀请党支部书记与积极分子进行谈话。

优势管理团队在积极分子完成考核工作的过程中起到监督、督促和管理的作用,同时也要督促积极分子自身的学习,比如党的理论学习、志愿服务活动、党支部举办的相关活动,同时也是对自身学习和工作的一个约束和管理。

高校的入党积极分子经由所在党支部直接进行管理,时常忽略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而积极分子这一阶段是端正入党动机,加强党性知识的关键时期,我们认为应该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打造新平台,挖掘新培养方案,将管理模式系统化、细致化,使其对入党积极分子更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因此我们设想将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过程交还于班级,不仅促进班级和团支部建设而且能够保证积极分子培养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三)构建党员和积极分子共培养的体系

要把加强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党支部要有意识、分阶段地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具体的指导,理论学习要将被动学习(党校培训等)和自主学习结合起来,社会实践可以引入志愿服务、社会调研、参观实践等模式,为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搭建互动平台、指派任务,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映照理论,增强他们的党性修养和实践能力。

介于不同的学院专业属性的不同,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和积极分子的培养需要思考交互平台的搭建,比如相近专业、不同专业之间的学生党支部可以相互之间搭建线上或线下的交流沟通,有助于内部组建方式、文字沟通能力等方面的提升,并且也能够促进更多优秀的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进步。定期可以让不同的学生党支部学生代表进行相关的经验分享,能够活跃党支部的学习工作气氛,也能够激励学生积极分子投身于工作中去。

做好大学生积极分子培养过程中的管理,不仅能够活跃支部的氛围,而且能够帮助大学生真正找到入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珍惜自己的身份,并从心出发,以切实行动磨炼意志,成就更优秀的学生党员。

三、构建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党团班协同管理机制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第一,建立适合考核积极分子日常表现的规章制度,注重积极分子的日常真实表现。不仅要关注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情况和日常表现,还应当把检查、督促、考核等作为长期性工作来抓。要在管理过程中坚持经常性、制度化的同时,把对入党积极分子是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作为考评的主要内容,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共同考察,并做好详实的记录;第二,强化民主集中制和群众联系制度,注重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引导入党积极分子时刻“照镜子”“正衣冠”,以一名党员的标准去要求自己,开展适时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主动接受同学的监督,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第三,始终坚持“严入严出”原则,把好“入口”和“出口”两个关口,对于入党积极分子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处置不合格的入党积极分子。

(二)激励机制。结合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特性,党支部建设可以根据目前学生党支部学生党员的情况,将奖励机制设定在固定、日常模块中,除了参加党支部的日常理论学习、集体生活之外,可以结合本专业相关的一些学生事务工作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党员的综合素质。比如就职科学院的入党积极分子而言,动手能力较强,但对于文字性工作和表达沟通上存在一定的差距。为此,可以将一些服务学生性质的学生工作作为小任务,让学生们积极报名认领,并在工作完成后,针对表现情况和完成效果给予点评和嘉奖,累计表现纳入积极分子确定发展对象的考核参考标准中,表现优异的同学可以获得优先推优的机会。

奖罚分明是真正活跃入党积极分子氛围的重要方式。惩罚机制并不是为了处罚而进行,而是为了激励后进和帮助积极分子,认识到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继而主动地承担身上肩负的责任,并感受到集体动态的带动力。为此,惩罚机制就不能只从惩罚方式上思考,而是要从激励引导的方式切入。针对表现相对落后的同志,需要建立个人档案,重点关注,并找到根源,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综合帮助个人成长,最后实现激励团队合作的作用。

(三)监督机制。传统的积极分子确立发展对象的过程中,需要了解积极分子的党内工作情况,并由老师、同学等多个侧面了解学生的综合情况。部分学生积极分子只重视党内工作完成情况,在班级、生活、工作其他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表现甚少。为此,对学生积极分子、党员同学的监督只局限在党支部中,而周围同学参与的少,党团班协同培养积极分子有利于党员和积极分子还有群众监督,这样促进各方面的工作开展。

猜你喜欢
积极分子入党理论
基层党支部强化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实践
坚持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憨娃入党
确定发展对象必须听取哪些人的意见?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重温入党誓词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北安市 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入党前“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