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茜
(河北省保定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北 保定 072750)
想要从小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满足当前素质教育社会背景的需求,学前教育专业就必须重视对学生音乐技能的培养。学前教育学习新的知识主要以兴趣为主,学生容易被活泼、生动的事物所吸引,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应当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教学计划,着力增强对学生音乐技能的培养,以使学生适应日后工作的种种需求,使学生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
音乐技能的学习和提升需要进行大量重复性的练习,其过程分为练习、熟练、纠正、掌握四个环节,并在后天的不断学习过程中逐渐完善上述环节,最终形成良好的音乐技能。由此可见,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课程应具备突出的实践性,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践行为,将音乐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技巧有效融合,形成“学中做、做中学”的体验式课程结构,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技术能力。
职业性是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术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重要标志。我国对于幼儿教师有明确和系统的从业资格标准及技能鉴定标准,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想要顺利成为幼儿教师,必须经过钢琴、舞蹈、声乐、即兴伴奏等音乐技能鉴定考试,持有相应的技能证书。因此,音乐技能课程应以技能鉴定考试大纲作为课程内容及教学目标的设置依据,体现出严格的职业性。
部分学校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时,对音乐教育的内容并不重视,所以导致学生也直接任何音乐,学习并不会只对自身的成长产生影响,也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其他科目学习。久而久之,学生就逐渐将学习的精力和重点放在其他科目和其他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以后,会逐渐对音乐学习失去原有的热情。再加上部分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工作时,仍然使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案,这让很多学生难以提起学习的兴趣,也让学生逐渐认为音乐是一门枯燥无味的课程。所以从整体的情况来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能力并不出众,他们对音乐的学习不重视,学校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
从整体的情况来看,学前专业音乐教学在课程设置上仍然存在课程设计不合理的情况,很多课程的设计内容存在内容松散缺乏专业性的特点,甚至有部分课程设计没有真正将教育的核心内容凸显出来。这种课程设计的方式以及教育的模式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并不符合幼儿音乐教学大纲的相关内容,所以其使用价值不高。据了解部分音乐教师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存在重视理论知识,轻视实践操作的相关问题,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内容比较熟悉,但一进入实践操作环节就不能达到相关的标准
由于学生的音乐素养基础普遍薄弱,因此,教学中应根据学生音乐基础水平、学生实情以及行业就业需要,开发校本教材与课程体系,根据学生的不同音乐基础,开展完整课程体系下的不同难度的分层教学(包括学生声乐、乐器、基础乐理、视唱、音乐欣赏、中外音乐史、合唱指挥等核心课程构建的完整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包括亲子、早教、奥尔夫、音乐室等在内的综合教学实训场馆,以及日趋成熟的师资队伍,包括由一批名家、大家指导和引领下具备过硬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以及双师型教师数量与质量的增长等),以确保为学生能在理论与实践兼具、基础与发展同步、专业与职业统一的多维立体培养模式中获得全面发展和个人素养的长足进步。
在课堂上,适当的情景设置对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与发展幼儿的思维智力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这也是专业声乐课中的重要组成环节。例如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竹竿舞》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备课期间做好ppt 课件,课前也通知幼儿上网搜集一些有关于竹竿舞的资料,在课堂上让幼儿自由组成讨论小组,幼儿之间共享知识,再由教师播放我国海南黎族竹竿舞的舞蹈视频,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唱跳竹竿舞,让教师的肢体动作和表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其中、融入其中。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上,幼儿不仅了解了歌词的背景意义,还对歌曲本身有了深刻了解,也调动了幼儿对于专业声乐课程的喜爱和热情。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经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教师应当突破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视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设备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舞蹈及其表现形式”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视频和音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舞蹈动作是如何与音乐节拍相融合的。再如,在学习声音的发音位置和发音过程时,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口腔内部发音过程解剖动画图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幼儿音乐教学大多数情况下需要舞蹈动作与音乐相结合进行表演,但有些学生会害羞或不善于肢体动作表达,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课下以作业的形式将教学内容录成视频再交给老师检查,这样也可以通过回放和暂停找出细节之处出现的问题。教师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优秀的教育资源、名师名课等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接触最先进、最科学的教学理念。
教师的专业素养会影响到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时的整体学习效果。在目前的高等院校中,有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师都是师专毕业,其自身的音乐理论知识相对较少,储备量存在着一定的欠缺。针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师要求而言,不仅仅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音乐艺术知识、扎实的音乐技能,还要求要教师精通音乐史、乐理等相关的音乐理论知识,只有教师本身的知识储备量非常丰富,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学习素质才会不断地提升,这对学生的艺术熏陶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而言都是极为有利的。教师还需要拥有钢琴伴奏技能以及声乐技能,这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有的两个重要技能。教师想要提高所有的学生钢琴伴奏能力和声乐技能,实际上课之前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钢琴伴奏和声乐课上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拥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通过实践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能让学生将所学习到的音乐理论知识真正变成实践技能,鼓励学生实践,帮助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习效果得到提升,满足培养学生相关技能的需求。
打破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是提高学生音乐技能的主要措施。因为与其他类型的课程相比,音乐课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很多幼儿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并未真正接触音乐,所以刚开始学习时他们会觉得很困难。只是教师就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新生培养计划,从零开始让幼儿一步一步接触音乐,让他们逐渐了解音乐基础知识的相关内容。根据学生不同的音乐能力,就是可以分成不同的小组并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和考核制度。
对于幼儿阶段的学生,对世界的探索能力相对较强,而且对日常生活当中的很多物品都具有极大的好奇心。以对幼儿园的学生开展教育工作时,学前教育工作者向学生传递什么,他们就会自然而然的接受什么。根据这一情况教师,就可以着力提高学前教育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在开展日常音乐教学活动时,可以选取国内外较为著名的世界名曲让他们从入门开始就接受高端音乐审美评价,并整体提高他们的审美情绪。当然,在为他们播放相关的世界名曲时,教师也需要适当将作者历史背景、创作动机等内容以小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
结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核心力量,肩负着教育、培养祖国下一代的重大使命,学校需要在音乐教学方面投入足够的精力,在教师的培训、教材的选择、课程的教研、学生的考核方面都要进行改革,不但要着力解决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还应当制定相对完善的教学计划,以此推进音乐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学前教育学生,必须重视音乐技能在幼儿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及时学习、更新教学理念与教育方法,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学前幼儿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