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
(宁夏话剧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宁夏 银川 750001)
引言:话剧表演通过台词来传达思想,表现情节冲突。在话剧舞台中,语言能够直接体现人物思想,用不同语速、语调表达出来的情感也有区别。演员必须要对人物的思想和心理活动进行深度的分析,并融合语言环境,经过长期打磨才能够逐渐形成熟练的台词技巧和方法。
在一句台词中,重音的位置不同,表达的情感也有所不同,而重音技巧是比较难掌握的。由于社会阅历以及历史文化知识等方面的限制,演员不一定能够深入的理解人物,准确的把握情感,每个人对台词的理解也会存在差异,演员所理解的感情侧重点与作者所要表现的感情侧重点不一定是一致的。因此在表演的过程中,重音的位置很难掌握,重音的位置不正确会使台词的艺术表现力大大降低,无法发挥潜台词的作用,不能引起观众的感情共鸣。因此在研读剧本的过程中,演员要对故事背景、人物性格、角色的关系进行全面细致的揣摩,从而准确的把握人物角色的情感,提高台词表达水平。以一句最简单的台词为例:“你为什么来这里?”在这句台词中,如果将重音放在“你”上,想表达的是“你”不是该出现在这里的人,侧重点在于人;如果把重音放在“为什么”上,是问“你”来这里的原因,侧重点是原因;如果将重音放在“这里”上,意味着“这里”不是“你”该来的地方,侧重点在于地方。因此,演员要根据剧本想要表现的情感来把握重音的位置。
在表演专业中,音调可以具体区分为音质和语调两个方面。在专业技能训练中,演员的音质和语调都可以改变[1]。舞台剧对演员的台词水平要求比较高,必须具备饱满的音质和流畅的气息。口齿不清,声音不洪亮,发音不规范等问题都可以在训练中得到纠正。演员的台词基本功如果不扎实,就无法充分的表现人物的艺术魅力。因此演员必须学会运用气息,控制音调,给人舒服的感觉。
由于话剧表演是现场表演,无法通过后期配音来弥补台词上的缺陷,所以演员必须做到吐字清晰,字正腔圆。音量不足、发音不准、气息不稳等都会导致观众无法听清楚台词,而对表达效果造成影响。同时演员也要根据角色的状态来调整吐字方式和气息运用,如果角色处在极度虚弱和疲劳的状态下,也要适当的减弱气息,降低音量,以符合情境的要求。
话剧表演中,台词的节奏对感情表达有一定的影响。同时,感情色彩也决定着戏剧的节奏。演员要根据人物的身份地位、思想情感和内心世界来掌握台词的节奏。台词的停顿和间隔能够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演员台词节奏掌握得好,情感表达会更加真实,也能给观众创造反思和共情的氛围。
在话剧剧本中,主人公会有大量的内心独白,这是舞台剧中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的一种特殊方式。独白是主人公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思维活动,通过这种思维活动既能够表达主人公的内心情感,也能够带动观众进行思考。角色的思维活动主要体现在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两个方面。演员在独白的过程中要将二者巧妙的结合起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避免在“自言自语”式的表演中使观众感到气氛尴尬。台词的衔接技巧主要包括快接和慢接两种。快接是要求演员快速的讲台词,推进剧情发展的节奏,但是要保证台词表达清晰,并且要保持台词连贯和良好的语言逻辑性,清楚明白的表达情感。通常在情节冲突最激烈的时候采用快接的方法。慢接与快接相反。演员的台词语速较慢,能够给人一种绵延不绝的感情体验。
为了更好的表达人物情感,塑造更丰满的人物形象,演员必须准确的理解台词。要考虑角色的性格、心理特征和感情倾向,从而准确的把握台词的真正意义。性格热情的人说话的节奏比较明快,嘹亮;性格沉闷的人说话语速较慢,语气平淡,声调降低。演员需要根据人物的性格特征来把握台词的节奏、声调、语气、语速。同时,演员也要结合剧本对人物情感的提示来把握台词的情感表达。剧本中的一些台词后面会标注提示词,包括语气、表情、动作等方面,演员可以通过这些提示获得灵感,从而更深刻的理解台词的意义。
演员在对角色进行了解的过程中,必须要深入到剧本塑造的情境中,以剧本设定的条件为依据,掌握角色的基本情况。了解角色所处的年代,明确角色的年龄、职业、生活背景,并对角色的性格进行深入的分析,揣摩剧本中的台词情境,使台词表达能够符合情境的设定。从而生动的表现人物形象,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在这个过程中,演员要对角色的背景进行深入的了解,寻找类似的人物,模仿其说话的特点,并结合生活实际,将文物形象塑造得更真实、更饱满。同时,在表演的过程中也要结合剧本当中的情境变化,对情感进行细致的处理,使观众能够感受到演员在不同情景和不同阶段的感情变化,通过适当的二度创作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生动。即使同一句台词,在面对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环境时,语气、语调都要不同,从而准确的表达角色的情感,淡化刻板的表演痕迹,给观众带来更真实的观看体验。
潜台词是隐藏在剧本台词后的另一层含义。在话剧剧本中,一些人物的情感表达比较含蓄,是不能够从字面上看出来的,要结合对话情境和人物的心理描写及动作描写对人物的情感进行深入的挖掘,通过自己的感情处理表现出来,让观众能够感受到简单的台词背后所隐含的复杂感情。因此,话剧演员在研读剧本的过程中,需要对每一句台词进行细致的揣摩,分析人物的对话和情境氛围的描写,并使自身融入到角色当中,设想如果剧本中的情节发生在自己的身上,自己的情感和表现是怎样的,从而深刻的思考台词背后是否另有深意。大部分潜台词在表现上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文本当中会比较突兀,与之前的文本衔接不自然[]。一般表现为突然转移话题、插入俗语、答非所问等。也有部分潜台词是表现不明确的,需要演员深入的思考。也有一些通过字面能够体现出来的潜台词,但是仍然要注意情感的表达。以经典话剧《雷雨》为例,在周平动手打了鲁大海之后,梅侍萍质问道:“你是平……凭什么打他?”在这句台词中,虽然通过文字表现了潜台词,但是却隐含了梅侍萍内心极其复杂的感情冲突。虽然在这句台词的前后都没有对梅侍萍内心活动以及肢体动作的提示,甚至没有环境渲染,但是这一句台词足以表达角色的内心情感矛盾,演员要通过台词当中的文字转换挖掘角色真正要说的话和表达的情感。梅侍萍原本是想说:“你是平儿”。事实上,梅侍萍与周平是母子关系,出于本能的情感反应,想要与儿子相认,却不便于相认,心疼被打的儿子鲁大海,也并不是发自内心的怨恨周平,感情冲突十分复杂。演员在研读剧本的过程中,必须要深入的揣摩角色的潜台词,体会其中表达的复杂情感,才能更生动的表现情节,塑造人物。
单纯的台词表达无法充分的表现话剧的魅力,因此要配合情感动作,从而呈现出一场视听盛宴。在话剧表演中,演员通过情感动作能够更真实的表达情绪,给观众带来心灵和情感的震撼,激发观众对话剧表演的兴趣。通过台词与动作的结合,全身心的投入到表演中,更好的把握情节发展、人物情感和表演节奏。舞台剧艺术源于生活,剧作家将生活中有价值的事情进行加工和创作,从而形成了文学艺术作品。这就需要演员必须理解剧作家在文本当中想要表达的思想,而不是单纯地讲故事。演员表演时的服饰、语言等要符合时代背景的要求,发挥最佳的表演效果。
在话剧表演中,台词语言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情感动作与肢体语言则是另外一种情感表达方式[2]。肢体语言能够起到辅助情感表达的作用,当剧情中的一些情感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时候,可以直接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优秀的演员在表演中能够体现出强烈的层次感,不仅能够通过台词来表现剧本的情节,使观众进入到情境中,从而引发观众的思考,而且能够通过肢体语言给观众带来更丰富的情感体验。
结论:综上所述,在话剧表演中,演员的台词表达技巧对话剧的整体表达效果有重要的影响。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重音、语速、语调、节奏,结合情感动作和肢体语言,并结合剧本情境表达人物情感,丰富观众的观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