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定天
陈瑸(1656—1718),字文焕,号眉川,今广东省雷州市附城镇南田村人。历任福建古田知县、台湾知县、四川学政、福建台厦道、湖南巡抚、福建巡抚、兼摄闽浙总督,逝世后朝廷追赠礼部尚书,赐谥“清端”。
陈瑸是有清一代的封疆大吏、卓绝清官。他廉政勤政善政,居功至伟,曾得到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的称赞。他不但有高超的治邑理政才能,而且学识渊博,著述繁富,有文160多篇,诗700多首,家书40多封。其中,由唐有伯、龙鸣教授整理点校、2020年9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陈瑸全集》中的第一编《陈瑸文集》,思想内容丰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文献价值和出版价值,是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陈瑸文集》共9卷,凡文168篇。其中,卷一25篇,卷二8篇,卷三15篇,卷四16篇,卷五10篇,卷六和卷七共49篇,卷八11篇,卷九28篇;后附孙人龙、周煌、顾镇、劳思澄、陈其瑚、陈梅湖等人为陈瑸旧文集所作序跋6篇,分别对《陈瑸文集》作了介绍和评价。下面按陈瑸做官前和出仕后各个阶段所作之文作简要浅述。
一
陈瑸少时聪颖好学,11岁通“五经”,12岁师从吴马期学举子业,15岁举业成,初应童子试;19岁补增郡学生,22岁起至37岁多在家教书授徒;38岁考中举人,次年考中进士,殿试中后一直在家等候朝廷铨选,时间长达五个春秋。在做官前,他写的文章有寿文、序言、祭文、书信、读后感、碑记、向地方长官的上书等,体裁多样,情真意切,发自肺腑之言,读后无不令人动容。其中,《募修三官堂引》是陈瑸募修邑郡名胜古迹之文。他看到“三官堂”被“风摧雨剥,栋折榱崩”“败落至是”,“不忍恻恻动念,谋所以补救”,“破者补之、败者修之、漫漶者鲜饰之,俾斯堂轮焉奂焉”,“为斯人顾瞻”,“裨于一郡之人心风俗”,情系桑梓之情溢于言表。《修雷阳义学募引》是陈瑸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看到雷阳义学“蔓草成山,瓦砾遍地,与其断榱朽桷,处处有倾颓之渐”的状况,与诸同志共商,呼吁“上而公祖父母,下逮乡达暨四学诸友人,共舍布地之金,结兹良缘;颓者起之,剥者整之,隘者拓之,秽者除之,漫漶者鲜饰之”。使之“鸟革翚飞,如睹其新,竹苞松茂,可传诸久,庶吾辈得藏修有归、息游有所,即过门之夫墙外瞻仰,当也低回叹羡而不能去,其以壮一邑之观也大矣”。其关心乡学,重视教育,一往情深。《上雷琼道党公书》《雷琼道党公去思碑记》写的是陈瑸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亲往琼州禀求雷琼道台党居易派捐修堤的上书和追思党道台捐款修堤的美德;《上刘府尊书》是陈瑸敦促雷州知府刘星修筑沿海堤岸的上书。文章饱含陈瑸关心民瘼、急民所急的焦虑心情,与冷若冰霜、视民疾苦于不顾的刘知府形成强烈对比。《肇庆府通判署雷州府事李公德引》《李公遗爱碑记》两文,是写署府李淑靖初抵雷任,力筹修堤之费,李公逝后其德政颇受景仰,民以石碑记颂其德。7篇寿文,分别是陈瑸为老师、老师的母亲、邑侯、主管本地军事的主要官员等祝寿而作,情挚词美,颂意浓浓;两篇祭文是对高大中丞母亲和汪师母的仙逝表示祭奠,寄托哀思。
二
康熙三十九年(1700)三月,陈瑸任古田知县。期间所作的《古田县谘访利弊示》是一篇咨询访问民众利弊的告示。陈瑸在文中说:“本县志不在温饱,自读书之日已然。今日服官,随一邑一乡,皆可尽心尽力。”他为尽“兴除之责”,下车于始,“务悉利弊之源”,“人人谘访”。他认为,“有利于民之为利,有害于民之为害;利者一而害者什,不可谓利;利者一时而害者异日,即此是弊”。了解利弊之源,目的是“知尔邑之疾苦,而为之恤;知尔邑之利赖,而为之谋;知尔邑之教化,而为之维持振兴”,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衣食足者知礼仪而重廉耻,而一邑之人心风俗渐敦古处,狱讼衰息”。他号召:“凡众以为可举,皆令所当闻知”,“假令知之而不行,是令负邑人也;假邑人知而不言,是邑人负令也。”希望民众“有以邑中利弊进者,各书写成册,直投转筒传入,勿轻付吏书,恐致沉搁”。充分体现了陈瑸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洞察利弊,恤民苦、谋民利、兴民风的拳拳之心。
古田县“穴山而处”,“佥云难治”。陈瑸深感初任古田知县困难之大、责任之重,一心想把古田县治理好。《古田县条陈八事》一文,是陈瑸在担任古田知县两个月的时间里,在了解该县的利弊之后向上级提出的八个方面除弊兴利的治理意见。具体内容是:刊布上谕、清丁田、摘比积欠、实行保甲、均差徭、除蠹书蠹役、兴义学、举行乡饮。陈瑸认为:“不刊布上谕,则恐教不遍;不清丁田,则粮多缺额;不摘比积欠,则抗粮成习;不实行保甲之法,则草窃堪虞;不均差徭,则穷民偏累;不除蠹书蠹役,则舞文乱法;不兴义学,则士风不振;不举乡饮,则古礼不复:邑虽小,未可治矣。”这八条是陈瑸为古田这“难治”之县开出的救治之方,陈瑸铁腕治县,苍天可鉴。《条陈古田编审事宜十议》则是陈瑸针对古田县编审(调查户口、编订册籍)中“任法之弊”和“任人之弊”,向上级提出十条除弊建议。其内容是:税契收除、禁勒短畝、归都归甲、覈除逃绝、免开书算、着认虚粮、勿经册蠹、合并屯丁、僧寺附籍、画一比簿。“前七条为民生除弊,后三条为追征立法”,其目的是“务期有以救人之弊而法斯立,有以救法之弊而人可行”。可见陈瑸为官一邑,除弊为民,用心良苦。陈瑸在古田知县任上,殚精竭虑,为民尽责,政绩昭昭,深受民众拥戴。民众多次要为他建筑生祠,陈瑸认为:“居官以恪遵功令为先,理人以敦厚风俗为本。”自己在任内没有什么贡献,何有建生词之理?即写了《辞建生祠示》一文,严厉提出建生祠十条“不可”,同时劝民众将已备为之建生词材料移用于为宋时首有功德于邑侯李公兴复庙宇。体现了陈瑸遵纪守法、谦虚低调、体恤民生、尊崇前贤的优秀品格。
三
康熙四十一年(1702)三月,陈瑸调任台湾县知县。这期间所作之文,含有问民疾苦、劝息讼、禁搬戏、为民求雨、建文庙、筹海议等内容。其中,《条陈台湾县事宜》一文,是陈瑸上任后向上级提出治理台湾的十二条建议。具体是:改建文庙,以重根本;宜兴社学,以广教化;定季考规,以励实学;宜举乡饮,以厚风俗;仓廪积粟,宜时敛散;通商贩粟,以济军民;水丁名色,宜永革除;革除小夫,以安商旅;派买猪羊,陋规宜禁;兵民杂处,宜以分别,以清保甲;游手之徒,宜将驱逐,以靖地方。这十二条建议指出了当时台湾社会在文化、教育、风俗、征派、营商、军民关系、治安等方面的存在问题,提出了治理的措施,是除弊济民、治台理政的良方,体现了陈瑸善于理政的杰出才能。三篇求雨文,是陈瑸鉴于天旱无雨,民难耕种,急民所急的真实写照,是陈瑸关心民瘼、情系民众情怀的体现。
康熙四十四年(1705)五月,陈瑸于京都部曹任职。期间所写的文章分别是为上级、老师、同辈或建筑物等写的书信、寿文、祭文、序、记,以及为京师部曹有关分管部门写的呈文。其中《刑曹呈稿》是陈瑸任刑部云南司主事时给分管刑事官署提的四条建议:一是提出“司房审事之宜驱逐闲人”,如有不服驱逐被查到,或纵放不行驱逐者,均照例救处。这样可以杜绝闲人混进法庭企图传述口供、串通作弊的现象发生。二是针对现审案件“止有清字口供,无汉字口供”,满司官知之而汉司官不知的情况,提出“现审案件之宜并录汉供”,这样既符合“国家设官必兼满汉”的规定,又有利于满汉司官彼此知晓案情的是非曲直,定案意见统一,有“和衷之雅”。三是鉴于“说堂稿内不录原、被词状”,“不录原、被及证佐口供”,导致“堂上不得而知”而可能导致误判的情况,提出“说堂稿之宜画一录词录供,后加妥看,以便备细参阅定案”,避免了犯罪者漏网、清白者含冤的冤案发生。四是针对违反“审理事件例应该管地方完结”的规定,“无赖刁徒,往往将州县已结之案赴部翻控”的情况,指出不要中“刁徒奸计”,提出“州县已结案件之宜令就近审报,以免拖累”,“庶得案牍不烦,渐臻政简刑清”。这些建议,如对司法工作不在行,是难于提出的,是陈瑸对司法改革作出的贡献。
四
康熙四十八年(1709)二月,陈瑸奉命提督四川学政。期间所写的有祭文、书信、示、序、学规等。其中,《祭中宪大夫卫公南村先生文》,称誉台湾郡守卫南村“生长贵胄,绝无声色货利之好,天禀之高,卓绝俦辈,处京华十丈红尘中,能爱身如玉”;任职福建漳州,“漳人德公之深,爱公之切,有如赤子之依慈母,不忍一日离诸怀者”;“少壮登朝,不萦情于利禄;暮年出守,务绝意于苞苴”,“所至人乐,既去人思”。追思、赞颂之情,充满句里行间。
在京师兵曹时,陈瑸得益于兵部侍郎王公推荐,任兵部车驾司郎中。陈瑸深感知恩,“日侍左右”,称王公为“我师”,“私心佩服”。王公逝世后,陈瑸赴川任学政路过陕西祭奠王公。在《祭少司马王公文》中,陈瑸称赞王公为“英伟杰出之才”,“历官中外,清声亮节,朝野共推”,情意拳拳,致敬有加。
《学政条约》是陈瑸在四川主政教育时特立的“八条之约”,具体内容是:先德行、崇实学、正文体、勤月课、端士习、励武学、修教职、旌节义。这八条之规,要求诸生“潜心理会,笃志力行”,共同遵守,总的目的是“以读书积行为要务”,因为“积行而不读书,故无上进之阶;读书而不积行,往往有功将成而忽败”,这是陈瑸总结古今经验教训而写成的宝贵规约,对培养德才兼备者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全川六要》是陈瑸调查四川省情后提出的六条除弊利民的措施。一是“革私派”,务除“以敲筋吸髓之脂膏,供往来投赠之欢笑”的陋习,使民财不受朘削;二是“除重耗”,州县不得加重耗、收节礼,对民需索;三是“省夫徭”,避免“有公差经过,尽行派取民夫民马”“父老子幼不能胜役”的苦況,为民减轻负担;四是“垦荒田”,使民以农为业,尽力农作,劳而为利,改善生活;五是“平辞讼”,克服州县听讼“明而不断”或“断而不明”或“明断而不中正”的弊端,使辞讼得平;六是“兴义学”,振兴文教,改变“成都省会竟无义学”的状况,延师设帐,储育人才。
五
康熙四十九年(1710)四月,陈瑸调任福建台湾厦门道,时间长达六年。陈瑸前期写的文章,有给恩师张伯行的信,有向民众谘访利弊的宣示,有拜祭台湾前郡守卫南村祠的祭文,以及为其德政碑所作之记,有在上帝庙、关帝庙、妈祖宫的求雨和谢雨文,有设立台湾府学田文,有禁酷刑、滥派示,劝学示、晓谕生员示,台厦试牍序等。其中,《条陈经理海疆北路事宜》与《台厦条陈利弊四事》两文对台湾北路一带的有效管治,以及带给当地民生福祉等,作用颇大。
台疆为闽省咽喉,北路为台疆心腹。北路诸罗山一带,土地肥沃,畜牧蕃庶。但土番错居,不识耕种,捕鹿为生,生活艰难;汛防宽疏,奸宄窃伏,煽惑番愚,破坏作乱。鉴于此,陈瑸在《条陈经理海疆北路事宜》中提出:“除滥派以安番民”“给脚价以苏番困”“立社学以教番童”“禁冒垦以保番产”“添塘汛以防番社”“归县署以驭番众”等六条建议。这是陈瑸根据自己亲历其境、目视其情、细询民众掌握实情后提出的,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为番民谋乐利,为海疆计久安”的良好计策。《台厦条陈利弊四事》的“招垦荒田以尽地利”“严禁科派以苏民困”“弛铁禁以利农用”“置学田以兴教化”等,是为民除弊兴利的四条施政措施,从根本上解决民众的生存、教化等问题。
陈瑸任台厦道后期所作之文,有请建朱子专祠文、祠记、台湾孔子庙碑记、建文昌阁文及碑记、台湾县学文庙碑记,有祭靖海将军文、祭范忠贞公文、祭石氏夫人文,有复州府启,有贺提督、督院、按司、总督、学院、监院、抚院、将军寿启及贺其端午、中秋、冬至节启等。其中,《台厦亢旸修省示》是陈瑸于“季夏之月,亢旸不雨,民将耕种失时,秋收无望”时,从八个方面要求所属衙门修省有关民命、民财、民力等问题,检查有否害民之处,并提出加以克服的措施。尤其是陈瑸要求所属衙门对他自己“直言指摘”,更觉难能可贵。《晓谕官民示》提出“肃官箴”“清案件”“禁酷刑”“宽民力”“安土番”“端士习”“严健讼”“除奸宄”“励武生”等九条“省身克己之端”,“因地制宜之要”,是陈瑸结合实际、对症下药、治台理政的强力举措。《台厦道革除官庄详稿》对官庄“十害”罗列详尽,主张革除“为害犹未有底”的官庄。他自己衙门各处官庄提前申报,官庄历年所有变卖租银全部归入台湾府库。以身作则,率身垂范,充当革除官庄的先锋。
康熙五十四年(1715)五月,陈瑸抵达湖南担任巡抚。期间所作之文,有谢天恩疏、乞假省墓疏、谘访利弊示、观风录序、整顿属官清理词讼文、关防诈伪示、严禁勒派沙夫示、严禁征收积弊示、严禁截发断指示等。其中,《抚楚通饬吏治示》是针对吏治方面存在的弊端而提出整顿吏治的六条措施,目的是“分别职守,各专责成”,做到尽力从政,专心为民。《抚楚严禁重耗示》即是陈瑸鉴于“湖南百姓困苦,莫如钱粮重耗;官吏苛索,莫如里排私派”的惨状,在发出“嗟嗟茕黎,何堪剥削!言念及此,深可痛恨”的同时,制定出这一严格的禁令。如有不肖官吏“贪黩如故、阳奉阴违,或经访闻,或被告发,官则飞章参处,役则立毙死杖下”。陈瑸严禁重耗,革除陋习,亲民爱民保民的情怀跃然纸上。
六
康熙五十四年(1715)十二月,陈瑸奉旨调任福建巡抚。期间所作文章,有《天语下问》、晓谕、奏疏、序言、祭文、奠文、墓铭、咨文等各类。奏疏内容有题修朱子祠、题请御赐匾额、鳌峰书院题疏、请准福建捐纳积谷贮仓、题修雷阳堤岸、海防条陈、查勘海疆等,序言有书院志序、观风录序、海瑞文集序、陶菴四书文序、朱子小学序等,涉及面广,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其中,《天语下问》,写的是陈瑸在湖南巡抚任内奏请皇帝陛见谢恩获准,于康熙五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自长沙启程,至十一月三十日到京,十二月初一日、初四日、初六日、初八日早、初九日早接连五次受到康熙皇帝接见,十三日早五鼓“在清河跪送圣驾”的全过程。全文基本上以皇帝问、陈瑸答的形式记述,问答的内容相当广泛。问籍贯、年龄、儿子、乡情,问读书、作文、考试,问中举于何年何月何科,问为官何时何地何职,问台湾、湖南、河南、福建等地气候环境、社情民意、长官表现,问阴阳五行、八卦九畴,问天文地理、国家治理,问米价贵贱、生活小节等。陈瑸感谢天恩,回答如流,皇帝点首称是。之后,皇帝赐陈瑸紫貂皮褂、《渊鉴类函》《佩文韵府》《周易折中》《御纂朱子全书》《御制文集》,并赐饯行诗书一幅,陈瑸跪领谢恩。
陈瑸五次受到皇帝的接见,既是陈瑸一生中最大的荣幸,也是皇帝对陈瑸的五次“面试”。每次“面试”,皇帝提问其中有向陈瑸了解其他官员的表现,陈瑸都以“做官好”“做官甚好”作答。陈瑸在朝中虽然也受到某些官员的非议甚至告状,但他光明磊落,从不记仇,更没有在皇帝面前说别人的不是,而是与人为善,爱护同行。陈瑸的博大胸怀和优秀品德,令人肃然起敬。康熙皇帝开明大度,学问渊博,体恤下属,对陈瑸的博闻强记、回答得体,给予充分的肯定和丰厚的褒奖。《抚闽晓谕》是陈瑸抚闽伊始,出示各级官吏军民人等的晓示。要求各级官员振奋精神、勤修职业。藩司要弹兑公平,严禁横征;臬司要审断公允,案无留牍;运使要革除陋规,风清弊绝;知府要清正自守,勿为徇庇;县令要为民谋、从民便、勿重戥、勿加耗、勿私派、勿酷刑;命盗案件,勿恣睢暴戾,勿徇情受贿,颠倒是非;严保甲,使匪类无处藏身;治豪强,使平民得安枕。陈瑸为巩固海防,写了多篇有关海防的文章,在《海防条陈疏》中提出“防海必察形势”“防海必禁米船”“防海必修战船”“防海必安炮台”四条措施,旨在使海贼不敢轻犯,全闽地方无虞。在《台海事宜末议》中,分析了“海贼”和“山贼”的不同特点,指出防“海贼”之法与防“山贼”不同,提出“定会哨之期、申护送之令、取连环之保”的办法,以保台厦一带安宁。在《查勘海疆事宜疏》中,将台湾、澎湖一带主要口岸、水道情况、船只来往、停泊登岸、建筑炮台、修造城寨、拨兵安炮等事宜,以及查看绘图,一并列出,呈送皇上御览。体现了陈瑸“海疆治行”的杰出军事才能。
陈瑸早在出仕之前,就对雷阳东洋堤决潮害造成的“家家悬罄,处处寒烟,村落丘墟,人愁菜色”的苦况非常同情焦心,作《募修堤岸后跋》,为修筑堤岸带头募捐,“学儒者之学,行浮屠之行”,希望当地“公祖父母,国计关情,民生系念”。在福建巡抚任上,连续写出《请修筑雷阳边海堤岸谘文》《题修雷阳堤岸疏》《勘雷阳堤岸谘广东省巡抚文》等谘文和奏疏,多次请朝廷和广东官员关注雷阳堤岸的修筑。在《题将公费捐修堤岸疏》中提出“允臣将前项公费银两内动支五千两,差员解交粤省督臣转发,添买木料砖石以及匠工等项,坚固修筑”。得到朝廷批准后,使坚堤护田,收成有望,雷民永受其利。
总之,《陈瑸文集》主要包含政治经济、社会治理、海防军事、反腐倡廉、文化教育、水利建设、民生福祉等方方面面,尤其是“以民为本”的思想非常突出,贯穿文集始终。《陈瑸文集》是陈瑸治邑理政的真实记录和经验总结,是研究陈瑸的从政历史、生平思想、清正廉明、治台伟绩、优秀品格和清代历史的宝贵文献。《陈瑸文集》的出版,对促进反腐倡廉,促进干部作风的转变,促进祖国的统一,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