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科技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重庆 401331)
为了应对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挑战,满足各行各业产业发展的需求和确保未来社会发展的高速与稳定,大学本科教育需要不断提升本科生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行业发展前沿。新时代的高等学校需要不断完善教育体系结构,明确专业定位和专业发展方向,理清专业建设思路。因此,我国提出新工科建设,意在改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传统工科结构形式、以新理念强化学科专业发展、提升当前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新工科建设不断地提升国家硬实力,实现新旧产业转换,保证我国经济和产业的高速、高质量发展[1]。
自2017年2月以来,我国教育部先后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关于推进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等相关文件,提出对现有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方向,即全国范围内开展新工科建设。新工科建设反映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的需求,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产教研深度结合以及对满足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等特点,具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等时代特征[1]。新工科建设对我国主要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提升国家硬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新工科建设需要统筹考虑建设新工科专业和老工科专业的要求[2-4],主要把握两方面,一是加快新兴产业领域相关工程专业的建设和科技人才培养,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领域,以产业需求和未来发展为目标,设置新工科专业和人才培养计划,为未来战略必争领域培养人才。二是以新工科建设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标准和新技术,实现传统工况专业新升级、新发展,以产业需求和未来技术发展为导向,提升老工科专业对产业和技术发展的适应度,培养专业急需的高级人才,实现专业的国际化。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着力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本科人才,具有专业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工程应用能力强,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从事汽车检测、汽车维护与修理、汽车制造、汽车营销、汽车保险理赔以及汽车服务企业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毕业生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满足工作岗位地对技术的要求,具有团队协作、跨文化交流能力和相应的管理能力,具有终生学习意识和能力,具备独立解决复杂汽车技术和服务管理问题的能力,成为所在单位的专业技术骨干或管理骨干。
重庆科技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于2013年9月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招收本科学生,到目前为止已为川渝地区主要的汽车设计生产企业、汽车零部件设计生产企业等输送了近五百名本科毕业生,获得了行业的高度认同。本专业毕生主要从事汽车整车设计与制造、发动机设计与制造、汽车及发动机零部件设计与制造、汽车经融与销售等相关工作。随着国家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重庆科技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发展面临着重大挑战,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本专业的建设方向与思路。
重庆科技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立足于西南地区,主要服务于川渝地区汽车设计制造企业,内燃机设计制造企业以及大量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等。该专业依托于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开设,具有较强的机械设计相关的背景是本专的主要特色。随着经济和产业的发展、国家战略需要,汽车服务工程专业面临着改革与升级、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能力的问题。
1.首先,坚持提升机械设计及制造相关课程教学质量,加强本专业学生机械设计与制造的相关能力。根据往届毕业生就业信息分析结果可知,本专业大量毕业生进入川渝地区汽车零部件设计与制造企业,该部分工作岗位对机械设计与制造相关知识和能力要求较高,看重毕业生是否能够独立设计、分析和优化汽车零部件结构的能力。因此,提升已开设的《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图与CAD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理论课程教学质量和相应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等实践课程教学质量是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通过融入新的教学模型、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提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在联系,从而提升该部分教学内容的教学质量,实现让学生理解透彻,理论实践融会贯通的目的。
2.其次,坚持提升汽车相关专业知识教育质量,完善知识体系,加强学生对行业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汽车相关专业知识可分为内燃机、汽车整车和汽车电控三大板块。内燃机相关课程包括《内燃机构造》《内燃机原理》《内燃机设计》《内燃机运用与修理》和《内燃机测试》等理论和实践课程,汽车整车相关课程包括《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基础与制造》和《汽车及零部件课程设计》等理论和实践课程,汽车电控相关课程包括《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电工与电子技术》和《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实训》等理论和实践课程。为了进一步提升专业知识教学质量,应该改变原有的以课程为单位的教学模式和以相关知识板块为单位的联合课程教学模式,以知识点为授课单元,串联理论、原理、结构和测试等相关内容,通过采用先进的可视化技术和各种多媒体技术、通过现场实物教学、测试分析教学相结合对的理论教学模式,把主要知识点教授给学生,达到真正的融会贯通的学习目的,提升专业知识的教学质量。
由于化石能源紧缺和国家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逐渐兴起,到2020年为止我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连续五年世界第一,累计销450万辆,总量占全球50%以上。在不久的未来,新能源汽车将与传统动力汽车平分秋色。因此,针对行业面临的重大变革,高校对应的本科专业培养方向也理所应当地发生转变[5]。重庆科技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在保持原有核心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精简部分老旧的教学内容,添加部分新知识点,例如缸内直喷、涡轮增压、动力电池基础、电机与电控等等相关知识的教学内容。这些新的汽车技术一部分以核心内容作为教学要点,一部分以选修内容或讲座内容让学生了解行业前沿技术。除了加强新技术理论教学外,还应积极建设与产业新技术相匹配的实习实训教学实验室,同时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保证人才培养与当下行业发展相结合,满足当前行业快速发展的用人需求。
当下时代,我国经济正面临产业转型,未来一定是一个以创新驱动的发展阶段,因此高效培养的人才一定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6]。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作为汽车相关的专业更应该为中国汽车行业的崛起做成努力。
首先,加强和落实本科生导师制度。在当前教学过程中,在大量的理论知识讲授和基本的实习实训课程中,学生多忙于理论学习和应付各种考试,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然而从众多的实践中可以发现,学生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创新项目和各类型比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好方法,因此加强和落实本科生导师制度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很大帮助。从大学二年级开始,由专业老师带领部分学生形成创新团队,长期参与科学研究项目,科技创新项目以及各类大型的比赛项目。与此同时,需要学校配合建设必要的用于完成简单科研和科技创新实验室条件,设立创新基金为创新能力培养提供适当经费。
其次,把参与创新类比赛纳入毕业条件。为了提升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整体创新能力,每位学生应该有参与各类创新比赛的经历,并将成绩纳入毕业条件。学校、学院落实相关专业的竞赛活动组织,并配以适当经费。
最后,加强学校和企业的联合培养。学校和企业的联合培养形式可以多样,无论是简单的企业高级专业人员讲授行业前沿科技,还是校企深入合作开展研发项目都可以成为校企联合培养的形式。通过学校与企业建立深入的校企合作关系,由专业老师带领学生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技术讨论等内容,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企业既符合企业利益需求,也可帮助企业吸纳优秀人才,对于高校既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也可以促进优质就业。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深入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真正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即培养了青年人才,也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
当前我国提出新工科建设的要求,本文结合重庆科技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特点,以新工科建设的新理念为指导,探讨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建设方向。首先加强专业理论基础教育,改变传统的以课程为中心的授课形式,夯实专业基础理论。其次加强专业领域新技术的扩展教育,以满足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地对人才的需求。最后,加强校企合作,以项目制的方式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教学内容,实现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与时俱进,培养未来汽车行业需求的高层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