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文翰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40)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提出,要让职业教育为社会源源不断创造人才红利。而职业教育的关键在于坚持就业导向,只有满足社会需求、市场需求、企业需求,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才能为社会输送适合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人力资源,才能为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地创造人才红利[1]。实际上这也为民办高等教育指明了人才培养方向。在优势视角下,除了课堂上教授的职业技能知识,在班委的日常培养中,也可以通过结合职业教育与增权理论的相关理念进行班委“职业化”培养。
“优势视角”是一个社会工作学领域的一个基本范畴和原理,它关注个人的优势,以利用和开发人的潜能为出发点,协助其从挫折和不幸的逆境中挣脱出来,最终达到其目标,实现其理想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2]。
一是增权,关注案主个人和家庭的环境,强调发挥案主能力和优势,将案主视为积极的能动主体;二是成员资格,要承认服务的对象如同自己一样,具备自尊、尊严和责任;三是抗逆力,当深处困境时,人们可能会“超常发挥”,通过自身的能力来克服困境中的麻烦;四是对话与合作,要通过沟通交流来弥补个人、他人和制度之间的裂缝[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班级增添了更加多元化的功能,随之而来的是对班委工作的不断加压,如各类班团会的组织、班级活动的策划、班级文化的宣传、班级材料的撰写等日常事务性工作。在这些工作中,班委们“分身乏术”,一方面,他们是普通的大学生,完成大学学业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另一方面,他们是班级的班委,繁重的班级工作等待着他们处理。久而久之,这种个人学业与班级事务的矛盾成为了班委自身发展的难题。
在评优评先、入党名额方面,班委相比普通同学是具有一定优势的。可在众多班委和不同班委同时竞争的情况,老师和同学们往往通过“印象分”来进行评判,这样是无法做到绝对公平的。此类现象的产生,则源于班级对各类班委没有相关的量化考核,无法形成科学的班委考核评价体系。
通过对竞选班委的动机进行抽样调查,“提升自身能力,便于未来工作”“要求先进,获取荣誉”“便于入党”等选项成为了竞选班委的主要因素。而其中35.8%的班委选择了“提升自身能力,便于未来工作”。实际上,日常班级工作中,班委缺乏规范化、专业化、职业化的指导,班委职业能力也提升缓慢。
班委能力“职业化”—班级“5+”管理模式的核心理念是提供各类资源,明确班委职责,突出班委的主观能动性,对班委的表现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并对不同阶段的班委发展予以指导。而优势视角贯穿于整个生命周期,并贯穿于评估、干预和评价的整个主要过程中。它强调人的能力、价值、利益、信念、资源、任务完成和愿望。这与班委能力“职业化”的和兴理念是高度契合的。两者之间既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又是形式与内容的结合。
综上所述,优势视角和班委能力“职业化”的聚焦点在于发现服务对象内在的潜能,相信服务对象拥有自我改变的能力,并利用社会工作的技巧去协助服务对象改变[4]。
从班委自身出发,开展班委能力“职业化”培养的可行性,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主观层面,班委自身要求进步,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有职业发展意识,且具备一定的抗逆力。只要提供了科学可行的班级管理方法,增强班委与班级同学的联系,便可以提高班委工作效率,增强班委职业能力。二是客观层面,班委作为班级的关键性少数,相对于普通同学,其本身是具备一定工作能力的。无力感(无权感)的产生往往是由于外部环境导致的,如辅导员的指导不够,工作任务难度过大等。只要辅导员善于关注班委自身优势,加强班委能力培养和工作指导,就可以克服这些困难[5]。
根据大学生初次就业水平的调查研究,有学生干部经历的毕业生就业的概率是普通学生的1.701倍,有党员经历的毕业生就业的概率是普通学生的5.4倍[6]。据不完全统计,在大学期间,能顺利入党的学生大部分都有学生干部经历。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通过加强班委的思想引领和能力培养,就可以间接的提高这个群体的就业率。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和岗位的要求,培养班委的时间管理能力、学习实践能力、公文写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际能力、总结归纳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等七类能力成为了高校班委培养的方向和目标。
以辅导员为带头人,带领同类班委建立德育、智育、健康、美育、劳动等五个班委工作室,将同类班委归纳到一个班委工作室,加强同类班委之间的联系,形成合力。日常班级工作以工作室的名义下达至班级,在个人、人际、社会层次上增强班委的“权力”,建立班委的公信力。将班级管理工作当做一种“事业”,形成一种创业干事,艰苦奋斗的工作氛围[7]。
通过梳理班级日常的工作事务,寻找班级管理的规律,形成班委会议聚共识、班委台帐盯内容、每周简报展成果、月度总结找问题、职业方向找定位的班级“5+”管理模式[8],使得班委在开展工作时有明确的流程和方向,同时通过加强各类班委工作室的联系,建立良好的班委关系,提升班委的工作效率。
在班委台账(简报)、班委考勤、班委成绩、班级民意调查、活跃度以及道德操行等方面对班委的日常工作进行KPI量化考核,期末进行班委等级评定。考核结果作为班委各类评优评先、入党的重要依据。班委KPI考核的实施,可以促使班委各方面综合发展。既让班委们更早地接触未来企业的考核管理模式,又让班级服务向指定的方向去发展。
随着班委自身能力的不断增强,工作效率的不断提升。还需为优秀的班委提供良好的资源和平台,拓宽班委职业发展的渠道。推荐考核优秀的班委到学校和学院的职能部门、群团组织进行“挂职锻炼”,打造先进的学生干部典型,同时进行推广宣传,引起示范效应。
为使班委能力“职业化”——班级“5+管理模式”在学院广泛、高效推行,学院从班级管理的实务出发,结合SOP手册的核心理念(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OPs;标准操作程序手册),制定了《班委能力“职业化”实务手册》(也称“班委SOP实务手册”,以下简称“实务手册”)。使之成为班级事务管理及班干部的工作指南,从而使得班委进一步帮助辅导员开展工作。而在《班委能力“职业化”实务手册》制定的过程中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在具体操作实施层面,遵循“因地制宜,量身打造”的原则,学院根据五育班委工作室职能和班委自身特点制定了16版班委台账模板,涵盖了班会记录、活动策划、劳动学分认定、学业预警、公寓文明创建、第二课堂活动等方面。使得不同班委在每日撰写台账时有着更加具体的区别。从形式上保证了班委之间工作内容不重合;在操作流程方面,遵循“简化流程,科学设置”的原则。一是步伐一致,统一口径。通过制定班委的日常工作流程图,使得班委了解工作材料的“来龙去脉”。从而避免不理解而带来的矛盾,避免上下“两张皮”,下好全局“一盘棋”。二是明确要求,闭环管理。每个班委工作室设立辅导员助理,充分发挥五育班委工作室的作用,完成班委日常工作材料收发,从而促进班委台账管理的规范化。为促使班委真正做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引导,自我宣传”,实务手册也增加了一些新的模块。一是增加班委“百问百答”。设置认识、管理、学纪三大类,汇总了班委日常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并进行了案例分析,从而帮助各类班委自我成长[9]。二是建立班级常用表格文件夹。汇总了班级常用的表格近10类,包括了学籍异动、寝室调换、勤工助学,请假申请、在籍证明,成绩查询等多种常用表格。三是制作学校职能部门办事指南(学生简易版)。根据学生经常要办事的职能部门要求,汇总相关信息,回答“带哪些材料?”“应找谁签字?”“应在何时前往办理?”等问题。
任何模式和制度的产生与发展,都是为了解决某些现实问题。本项目的创建也是以解决民办高校中三级(班级-学院-学校)实践育人平台中人才培养与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作为出发点。而项目的推广实效是检验项目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仅是专业教育,而且需要大量的第二课堂实践教育和实习实训。班级“5+”管理模式以班级为载体,以培养班委职业能力为方向,对班委进行实践教育,培养其职业能力。在学院层面设立与班委对接的相关学生组织,并负责下一届学生的班委职业能力培训,使其能力得以展示,经验得以传承,对其进行“再培养,再教育”[10]。
在本项目的推动下,班委必须通过在班级的第一阶段锻炼,才能进入学院的学生团体,而院级学生团体也必须以班级同学为对象,通过院级学生团体的工作再回到班级服务中去。
班级作为一个集体单位,也是学院管理的基础单位。在本项目的推广运营中,通过班级“5+”管理模式的运行,班级承担起了管理育人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职能。
在本项目的推动下,学生干部有了明确清晰的职业发展方向,从班级班委到学院学生会、问天讲师团、班委联合会、职业发展协会等群团组织。让学生干部在工作中树立职业发展意识和解决学习习惯问题。再从院级学生团体到校级组织,解决利己主义思想和服务意识问题[11]。
优势视角与班委能力“职业化”培养的有机结合,为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提供了方向。其中突出班委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班委的主体作用,提高班委的职业能力,量化考核班委的综合能力都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理念。但学生干部在朋辈群体中还缺乏更深层的影响,辐射面也需要进一步扩大。这都需要学校、学院、家庭、专任教师、辅导员等多方面的帮助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