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薛爽
(荆楚理工学院 湖北,荆门 448000)
新课标指明:“几乎我国的所有地区都有自然文化资源的存在,各区域都有社会和人文课程资源,应充分发掘区域文化资源,并积极加以开发和利用。”教师应带领学生展开自然探索和利用社会资源进行作文练习,不仅有助于扩大学生学习语言技能的途径,而且也有助于更实际、更具体地学习语言技能,同时提高学生的总体语文学习能力,增进儿童对乡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教学材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在新课改的广泛背景下,教师对创新的认识日益提高,并在现有教材中纳入了许多乡土文化资源。例如,在学习《黄山奇石》这一课时,可以从一个基于预习的方向和角度开始,让学生了解作者对黄山的描述,以及故乡的壮观风景,教师们可以在这里引用当地的自然山脉资源以及历史遗迹,在预习活动中学生可以先搜索信息,然后以文字形式提交。在集体上课的时候,学生们可以分享交流,在课堂的最后,教师评选出“最美家乡代言人”。仅仅描述家乡的文化并不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文化传播的内在精神。通过预习的形式,与课文材料结合起来,不仅有助于发展同学们的自学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书写能力,而且教师利用评选的方式有助于通过竞争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乡土文化纳入语文习作教学使学生能够有更多机会接触到乡土文化,事实上语文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将乡土文化融入语文习作教学还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成绩。比如小学四年级的语文习作题目是《推荐一个游玩的好地方》。这是一项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够集体收集和汇编关于乡土的文化和传统,包括古代的遗物、当地的杰出人物、饮食习惯等方面的信息。如此一来同学们也就能更加了解家乡的文化和传统。在家里和课堂上向父母、教师和同学介绍自己知道的家乡文化。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角色、文化习俗等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1]。通过对家乡杰出人物的研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激发爱国精神,创造一种有利的教育环境,不断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
教师必须意识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并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这一思想。为了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合理地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学习道路,并培养学生对语文习作学习的兴趣。学校内展开的写作教学,一直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异很大,仅仅用课本中的教学内容不足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审美水平。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想逻辑,就需要开展一些课外活动,这些课外活动往往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不仅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生活,而且还促进综合学习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使用当地资源来撰写作文,教师应在其中发挥指导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创建展示当地乡土文化风格的写作科目。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主题写作,根据教师给出的乡土文化资源,学生做出描述,有明确的目标,并知道如何做,如何写。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周围地区的丰富的资源,并在学生写作过程中为其指出明确的写作方向,例如,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写作主题:美丽的×××,我爱你!在提出这一主题之后,大多数学生可能会对×××提出质疑,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被认为是美丽的,或者是资源充足的。这样,学生们就可以写出与写作主题内容相关的文章。另外学生在校学习,以前会在不同地点开展的实地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往往会陷入思考,也就产生了很多的感悟。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些感悟落实到纸上,也就完成这一教学过程中的起草工作。所进行的调查和分析表明,教师非常需要设置一些导向性较强的题目,来引导学生进行语文习作。这种方法也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而且随着教科书的质量不断提高,内容不断发生改变,教师还需要开展更多的题目起草工作,以制定更有效和更具体的习作主题,指导学生取得写作成果,并进一步提高儿童的作文质量。
所有人的故乡都已经发展了很多年,故乡的历史是丰富的资源,这被称为乡土文化的底蕴。对文化基础的充分了解和掌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这其中就包含了很多真实的例子。教师可在课堂上设立一个乡土文化资源研究小组,主要研究和探索故乡的文化遗产。详细记录各种故事和传说,并记录在一个固定的笔记本上,以便于查阅。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能够收集许多故事,积累更多的写作材料。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采取主动行动,与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多交流沟通。从各个角度完善乡土文化故事和真实事件,还原历史。来自家乡的历史性传说是城市味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个普通的村庄,即便是一座古老的桥、一棵高大的银杏树、一座古老的房子,在巨大的历史包袱下都发生过很多丰富的故事,一代又一代住在这里的村民,一个又一个故事轮番上演,在正常的生活中发生着非凡的故事[2]。教师可以带学生去看望村里的长者,交流长者们年轻时发生的故事,包括父亲的故事、爷爷的故事、爷爷的父亲的故事。例如,当学生们写“百年银杏”时,教师们可以带学生们去一个有古老银杏树的村庄,去观赏树木、拥抱树干、触摸银杏树的树皮,倾听银杏树内心的声音,找到银杏树的根源,听村里的老人和老树的故事,从而丰富学生习作的情感和内容。
将自然景观作为写作素材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为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让学生注意观察自然景观,观察自然植被,品尝大自然的味道。要知道生活中的事物没有什么比自然更美,在乡村环境中有着不同的自然景观,教师要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发现小桥之美、小木屋之美、海之美、河之美,为了培养学生的美学意识和积累丰富语文写作材料,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在课下走进自然,脱离课堂的束缚。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寺庙,进行实际探索活动,这些活动可以与春季和秋季的旅行结合起来,这会大大引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在实践中,学生们不会受到课堂学习的束缚,更放松,也有更好的学习条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作植物标本或准备农家野餐。让学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呼吸,用手操作。这项活动不仅是为了获得有用的写作材料,而且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行动能力。学生一旦掌握了知识,在写作的过程中就会更加顺利。例如,学生们在写作《美丽的天泉湖》和《秋天的田野》时,往往无从下手,由于缺乏灵感,写出的文章总是过于空洞,通过实地经验和丰富的学习过程,学生在写作时才能洋洋洒洒丰富文章内容。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个实地劳作活动,让学生了解农村劳作生活的特点,并让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作活动,以获得实地生活的技能。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写作“我眼中的乡村生活”。通过实地的劳作体验使学生们更深入和更仔细地了解与乡村劳作条件有关的知识,以便开展语文写作活动,获得更多关于文章写作的信息材料。学生们前往农村地区,了解农民在黎明、日落时所做的工作。农民自给自足,日子往往是艰苦的,而且要非常节约[3]。农村地区种植多种农作物,虽然很多学生都来自农村,但是却只有很少的学生在家里从事过农业劳作,因此大多数学生都非常感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组织学生参加播种、施肥活动,体验农民的生活,从而积累更多真实的写作材料。
综上所述,目前学生的综合学习受到广泛关注,各个地区丰富的乡土文化可以为学生的综合语言学习提供持续的资源动力,教师可以合理地利用乡土文化来帮助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语文习作学习,这不仅能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也能促进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