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振兴的黑龙江省农村农业经济结构与学科建设研究

2021-11-27 07:16高建军张瞳光
现代农业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学科农业

高建军,张瞳光

(黑龙江工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黑龙江,鸡西 158100)

地方涉农高校肩负着建设地方农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地区经济的重任。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既是地方高校的教育本质使命使然,也是地方高校特色学科建设的必然。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应该把握住服务乡村振兴的历史机遇,结合区域经济结构深化综合改革,合理规划学科建设,围绕农村农业经济结构,建立好自己的学科特色,发挥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优势,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激发农村发展潜力。

1 乡村振兴下黑龙江省农业经济现状

1.1 黑龙江省农业经济总体状况

近年来,黑龙江省在粮食生产、农产品加工业、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2018-2019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分别是3079.9亿元、3267.4亿元;其中种植业增加分别是2237.7亿元、2355.1亿元;林业增加值分别是97.5 亿元和101.4 亿元;畜牧业增加值分别是612.9亿元、664.3亿元;渔业增加值分别是52.8亿元、61.6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分别是79.0 亿元和85.0 亿元。粮食产量分别是7506.8万吨、7503万吨,其中水稻产量分别是2685.5万吨、2664万吨;玉米产量分别事3982.2万吨、3940万吨;大豆产量分别是657.8万吨、781万吨;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13804 元、14982 元。整体而言,黑龙江省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农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经济增长新动能不断积聚[1]。

1.2 农业现代化状况

黑龙江省深化农业现代化建设。一方面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重点支持项目,2020 年全省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780万亩;建设“互联网+农业”示范基地1600个[2];科技园总数达到350个,建立34个高标准科技园、16个农业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体系。一方面强化科技贡献覆盖率,全省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7.7%,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推进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2]。一方面提升农机机械化水平,2019年全省农业现代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7%,当年全省仅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就新增8941台。

1.3 三产融合状况

黑龙江省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进农业全产业链经营,促进粮食产业链条初加工、精深加工和主食加工协调发展,“三产融合”深度强化。截至2019 年10 月末,全省有1447 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215.4 亿元。主要粮食加工转化率达65%、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大57%,比上年分别提高6%、4%。全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可发展到5020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可达51亿元[2]。

1.4 绿色产业状况

1.4.1 绿色食品生产与认证状况 黑龙江省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和供给基地,2019年建设16个全国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县,2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与绿色食品融合发展示范区,全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分别达到7450万亩和650万亩,占全国的1/5[3];绿色食品认证个数 2018 年与 2019 年分别是 2700 个和 2800 个;推动绿色有机、地理标志产品入网追溯,赋予农产品以绿色内涵和文化内涵。

1.4.2 绿色产业集群状况 黑龙江省以绿色加工为核心,实施“十百千”企业培育行动。目前,全省新增14佳国家级龙头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示范县25 个;推进与阿里巴巴、浙商等企业深度合作,共建绿色食品产业链、质量追溯和交易平台[3]。

1.5 农业新产业新业态状况

黑龙江省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创意农业新业态,拓展农业功能,初步形成了稻米文化展示、乡村休闲采摘、田园风光体验、现代农业展示、民俗冬捕等多项主题的乡村游;开发冰雪游、湿地游等特色旅游产品;全省智慧旅游平台上线运行,共建产业运营平台。

2 乡村振兴下推动黑龙江省农村产业结构和生态建设的战略部署

2.1 坚持农村农业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省

农业高质量发展不仅是落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更是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必由之路。2020 年黑龙江省加快农业强省建设,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推动北大荒农垦集团改制;实施黑土地战略性保护;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4]。

2.2 打好寒地黑土、绿色有机、非转基因三张牌

黑龙江省立足生态发展、绿色发展定位,坚持打好寒地黑土、绿色有机、非转基因[3]“三张牌”。2020 年黑龙江省政府明确指出:提升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加快种子基地建设;放大优质粳稻、玉米、大豆优势;发展坚果、浆果等特色经济,把冷资源催生热经济;发展地理标识,提升产品附加值;扩大农产品“互联网+”营销。

2.3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2020年黑龙江省政府报告指出: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促进农业向工业转型,谋划建设精深加工项目,通过“接二连三[4]”,推动种植、养殖、加工、文旅一体化;发展冷链物流,改善农产品物流运输,发展农村电商;加快玉米、水稻、肉、乳千亿级产业建设;围绕加工龙头,扶持基地建设,大力引导农民调整种养结构[5],与加工者进行高效对接,以需定产,满足市场关键需求,促进农产品就地就近加工;扶持、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4 保护好绿水青山,加快建设生态强省

近年来,黑龙江围绕“生态强省”,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努力建设好、保护和利用好生态资源,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治理,加快生态强省建设。

2.5 发展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新业态

近年来,黑龙江省加快推进北药、食用菌、浆果等特色产业发展[4],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强化乡镇物流节点覆盖率,推行“农村客运+电商物流+交邮合作”模式;建设休闲观光园区、农耕体验、康养基地等,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

3 乡村振兴背景下黑龙江省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地方高校学科定位模糊,缺乏学科特色提炼

地方高校普遍存在学科建设定位不清、认知模糊的现状,部分学校不仅缺乏对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深入研究,更缺乏对自身发展优劣势的横向和纵向对比,参与地方区域经济的分析、产业转型发展需求的把握更是不足,缺乏自我学科建设的特色凝练,学科建设水平不高。

3.2 学科专业设置雷同,忽略学科特色构建

部分地方高校对学科建设缺乏有效的研判和规划,只是一味地向热点专业看齐,盲目的增加流行的热门学科、招生数量多的专业,无视自身发展特点和地域特色,学科建设缺乏个性与特色。

3.3 高校学科建设与乡村经济发展错位,缺乏动态适配性

乡村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变化过程,而目前对于部分地方高校而言,不仅无力整合优势资源进行学科建设,更难以打造优势学科专业集群适应乡村产业集群发展需求,乡村产业结构和学科专业结构之间动态适配性不足,矛盾性突出。

3.4 地方高校的学科设置缺乏系统平衡性,难以服务区域经济结构需求

地方高校在特色学科建设中,普遍缺乏细致科学的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和布局,学科建设基础单一,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基础学科、主干学科不仅没有进行有效整合,甚至在学科建设中,学科专业基础都存在短板,难以有效的支撑学科建设,学科规模不足、学科结构不合理,学科建设缺乏系统性、平衡性,难以有效的满足区域经济结构的多元化需求。

3.5 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单一化,交叉学科建设不足

乡村振兴需要产业融合,需要更多具有复合型知识的人才,学科建设需要加强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建设。交叉学科的建设,不仅是农村产业结构变化发展的需求,更是大学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需要,然而对于部分地方高校而言,无论是从顶层设计、还是学科管理都呈现出力不从心的困境,单一学科建设尚且存在不足,交叉学科建设更是难以实施。

3.6 高校的学科专业团队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学科建设推动力不足

地方高校,普遍存在着科研基础薄弱,研究条件不足,学科专业团队的整体水平不高、学科人才流失等问题,甚至有些学校忽视水平卓越的学科带头人的培育,影响到学科健康发展;此外,学科建设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推动缺失,学科专业团队创新能力不足和研究热情不高。

4 乡村振兴下适应于黑龙江省农村经济结构需求的学科建设对策

4.1 围绕乡村振兴,立足区域经济需求科学进行学科定位

在乡村振兴中,黑龙江省地方高校在学科发展中应结合黑龙江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建设需求,围绕黑龙江农业深化发展、产业转型、三产融合,围绕贯通农业“种管收储运加销”产业链主体需求,围绕寒地黑土、非转基因、绿色有机品牌等,做出正确的前瞻性分析和判断,科学合理的进行学科建设。

4.2 围绕乡村振兴,构建符合本地经济发展需要的特色学科

地方高校学科建设要按照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找准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特色,尤其是自身所在区域的农村农业经济特色,积极主动调整学科专业,选择适合自身的学科领域快速发展,用战略眼光在社会应用和教学探究中寻找特色学科的生长点和突破口,集中学校资源,整合社会资源,准确定位,打造特色学科。

4.3 围绕乡村振兴、产业结构需求,科学合理规划学科结构

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需要地方高校科学合理的规划学科结构,以满足经济发展需要,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着重在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电商农业、旅游农业等。因而,黑龙江地方高校在学科专业建设上,要瞄准区域经济中的主导产业或特色产业,合理规划与建设学科结构,不断提高学科建设的适配性。

4.4 立足乡村振兴,携手地方企业,拓宽科研方向

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中要立足乡村振兴的本质要求,围绕乡村产业融合,同产业合作、与企业携手,拓宽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发现新的学科增长点,进一步加大对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研究,形成多个优势互补、共生发展的研究点。

4.5 立足乡村振兴,围绕黑龙江农村农业产业集群打造学科专业集群

地方高等学校在乡村振兴中要针对产业升级的内在要求,优化学科的结构与规模、夯实学科内涵,围绕区域产业集群打造专业集群,以专业集群建设推动产业发展,实现双赢。黑龙江省地方高校可围绕龙江粮食“压舱石”战略、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建设现代农业学科专业群;围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战略,建设绿色食品学科专业群;围绕发展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新业态,建设现代旅游学科专业集群等。

4.6 立足乡村振兴,围绕产业发展进行学科系统化平衡建设

大学学科建设要保持长期稳定的发展,必须要保证学科规模、学科结构和学科水平三要素之间的协同发展。乡村振兴是个系统性工程,涉及各行各业,需要学科平衡对应。因此,地方高校进行学科建设,既要保证学科建设的规模,进行有效的产业支撑,还要保证学科结构的有效配合,真正满足乡村振兴的交叉作业需求,在学科水平上,保证有效的学科前瞻性、研究成果的实用性,促进乡村振兴和产业结构调整。

4.7 立足乡村振兴,强化学科队伍助力学科专业建设

学科建设的突破需要人才支撑,地方高校在学科建设中,需要结合区域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强化学科队伍的乡村振兴意识,乡土情怀,加强学术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强化建立学科人才培养机制和激励制度,构建结构合理的学科建设梯队,推动学科建设。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学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学科新书导览】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超学科”来啦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