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苯二甲酸酯(PAEs)类增塑剂常用于地膜等塑料制品中,作为一种典型的环境激素,PAEs摄入人体将对生殖健康造成危害。目前,对于PAEs在不同栽培模式和栽培季节下蔬菜中的累积特性和迁移途径尚不清晰。
2021年11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质标所检测技术研究室团队在环境领域TOP期刊《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F 8.071)上在线发表题为“Tissue distribution of phthalates in celery under different cultivation patterns forbid associated dietary exposure”的论文。研究以芹菜为模式植物,分析了PAEs类塑化剂在芹菜不同组织(叶、茎)中的分布特征,比较了不同栽培季节和栽培模式(温室栽培和露天栽培)下芹菜对PAEs吸收途径的差异,揭示了叶面迁移是PAEs进入芹菜的主要途径,在低温条件下,根部富集贡献率相对更大。采用危害指数法(HI)、暴露边界值法(MOE)和终生致癌风险模型(CR),进一步评估了芹菜中PAEs对不同人群的膳食暴露风险。研究结果为掌握PAEs在蔬菜种植过程中的迁移规律和质量安全风险防控提供了基础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