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雨婷
(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9)
从2001年开始,我国开放了对教材的编写权,全国各地对中小学教育开始进行课程改革,从此,教材走入了“一纲多本”的时代。这一改革虽然使得教材的撰写和出版都呈现出活跃的状态,但在施行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的问题。不同版本的教材本身就存在各种差异,教材的编写质量难以把控,无法得到保证。其次,市场介入之后,教材的选择和使用遭到了经济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教材使用版本多变,不稳定,这使得教师需要不断了解不同的教学内容,加重了工作压力,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部编本教材是由教育部组织、统一编写的,经过了十分复杂、波折的步骤。无论是对纲要的编写、意见的征求、送审,还是教材选文的确定,框架的编排,乃至导语、习题的设置,都进行了反复的讨论和严格的审查。这一教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具有较高的编写质量,能够改变“一纲多本”时代的混乱局面,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途径。
首先,部编本教材是首次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统一编写的教材,是唯一一版做到全国各地区全部落实使用的教材。这一教材贯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1],并且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教材资源的合理利用,拒绝特殊化,坚决统一执行,从而也推动了教育公平的实现。
其次,部编本教材经过了层层审查,具有权威性。这套统编教材由教育部直接组织教材编写人员,是各学科有名望的专家、优秀教研员、一线教师,以及人教社的中小学编辑共同努力的结果。部编本教材的编写历经了四年的时间,修改试行了两年的时间。可见,国家对部编本教材有着很高的重视程度,是具有很高含金量的一套教材。
我国的语文教材采用的是选文型模式,选文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文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材的整体水平。相较于人教版语文教材,小学一二年级部编本教材在选文上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我将从入学教育的内容、选文的篇目、单元组织、体裁等方面对两版教材进行比较分析。
尽管两版语文教材都开始安排了入学教育的内容,但还是存在一些不同之处的。首先,根据入学教育的命名来看,人教版教材直接使用“入学教育”作为名称,而部编本教材采用的名称是“我上学了”。部编本注意到了学生的主体性,以“我”作为主语,将主体定位在了学生身上,这样有利于学生角色转换的实现,让学生形成自我学习的意识,做学习的主人。
其次,从入学教育中设置的内容来看,人教版语文教材安排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欢迎新同学”部分是为了向学生展示校园生活的大致情景,感受学校生活和老师同学之间相处的愉快。“学语文很快乐”这一部分展示了一张学生们上语文课的图画,为了让学生对语文课堂形成初步的概念和认识。第三部分“良好的行为习惯”旨在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夯实基本功,为他们在未来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建立基础。部编本教材的入学教育也安排了三部分内容,“我是中国人”部分向学生展示了我国的五十六个民族,让学生从小热爱祖国,认识到祖国的伟大。“我是小学生”部分安排了一首《上学歌》,让学生初步了解作为一名小学生要遵守哪些纪律,同时开始建立小学生的主体意识。第三块“我爱学语文”则从总的学习定位到了语文学科,引发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产生兴趣,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激起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
经对比,这两版语文教材在入学教育的内容上都强调小学生的主体意识,都希望通过一年级最开始的教学,使得刚入学的孩子们对语文学科有一个浅显的认识,并向他们介绍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过,部编本在入学教育的命名上以“我”作主语,着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此外,部编本在入学教育的最开始就安排了有关国家介绍的图片,以此增强小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与自豪,在无形中传播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
这两版教材在一二年级都编排了识字、拼音和课文三方面的选文。首先,从识字选文的数量上来看,两版教材在识字课总量上并无较大差别。但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只在前三册单独设置了识字篇目,而部编本在一二年级的教材中均安排了识字内容,随着年级的升高,识字篇目的数量逐渐减少。
其次,从拼音选文的安排上来看,虽然两版教材都在一年级上册安排了全部的拼音内容,但人教版教材在识字教学之前统一学习了拼音,而部编本教材打破了传统的先学拼音再学汉字的传统,在认字课开始一段时间后再学拼音,并且没有集中学习,而是边学拼音边认字。
最后,从课文的数量上看,小学一二年级人教版教材有一百二十篇课文,部编本教材共包含八十四篇课文。直观看来,人教版语文教材编排的课文数量要比部编本中的课文多上许多。但是,人教版教材中的选文分为精读和选读两类,精读课文之后编排了一些相关的选读课文,平均每册书大概八篇。而部编本教材包含教读和自读两类课文,教读课文都是由老师进行细致地讲解,引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与技能。自读课文是让学生在课后自行学习,促进能动性的发挥。[2]此外,在每一单元的语文天地中还设立了“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的环节。所以,虽然部编本的精读课文较之人教版有所减少,但增加了大量的选读课文和补充积累,学生的总体阅读量是大于人教版教材的。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扩充学生的阅读量,也能减轻课文较多给学生带来的课业压力。
从两版教材的单元组织来看,可以发现一二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材的各个单元是单线组织的,每单元的课文都会围绕某一相同的专题组织编排。例如,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多彩的春天”,识字课的内容选编了几组关于春天的词语。同时又选取两篇有关春天的选文编排在这一单元中,带领学生欣赏春天的多姿多彩。
而小学低年级部编本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织的单元结构,不同板块和主题的内容合理编排到各个单元之中,同时考虑到了主题内容和语文要素两个方面。以部编本教材二年级上第四单元为例,本单元紧紧围绕“故乡”这个主题,安排了两首古诗和三篇课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依恋之情,也向学生展现了祖国的辽阔与壮丽。[3]同时,教师用书指出这个单元教学的着力点是要求学生掌握课文中的语言表述,并对其加以积累。在课后练习中安排了词语的拓展和积累,还有仿写练习。因此,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要学生积累并运用写景的词语和表达,学会仿写。这些训练均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景物描写的生动性,有利于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条更为清晰的学习路线。
小学的教材一般包含记叙文、说明文、诗歌、散文、小说、议论文等。部编本和人教版这两种教材在一二年级编排的选文主要以故事、诗歌、童话为主,这些体裁使用的语言朗朗上口,描写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明,情感也较为突出,学习难度较低,易于低年段学生吸收与掌握。
根据选文体裁的对比,可见部编本语文教材选文的体裁更为丰富,加入了更多的诗歌韵文,除了和人教版相同的古诗、历史故事、寓言和童话,部编本教材增加了歌谣、歇后语、俗语等选文,这些体裁文章的设置使得教材更加地生活化、接地气,有利于学生们了解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知识。同时部编本的选文更加注意与传统文化有所关联,增设了《十二生肖》《古对今》《对韵歌》等体裁的文章,渗透了有关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生肖、历法等知识,通过这些文章的学习向小学生传授传统文化知识,增强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教材中体裁形式的增加能够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到不同的文体样式,体会到不同体裁文章独特与精巧的地方。
首先,部编本语文教材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凸显语文学科在德育上的独特优势。[1]在学习开始之前的入学教育中便让小学生知道并牢记中国人的身份,并对祖国母亲充满热爱之情。在课文的选择上也自然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课文的学习将正确的价值观传达给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了有利影响,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指引。
其次,部编本语文教材加入了许多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教材选入了与我国传统节日相关的文章以及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课文,每个单元“日积月累”中的内容大部分都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所关联。此外,教材中展现传统文化的样式也是十分多样的,不仅有古诗、名言警句和成语,还加入了歇后语、民间谚语等等。这样的设置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便能接受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从小便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了一定的认识。
再次,部编本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将语文要素进行分类,恰当地分布在各个单元。板块设置相比人教版教材更加清晰,但每篇文章之间又彼此联系,增强了综合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在人文主题的学习中发展品德,也能在各个单元中获得必要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最后,部编本语文教材选文的体裁更加多样且具有新意,在选文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多种体裁的编排有利于学生接触到各式各样的文本,增加学习的兴趣,同时又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要,提高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