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韵 浙江演艺集团
滑稽戏和评弹是根植于长江以南的两朵艺术之花,一朵属于戏剧,另一朵属于曲艺;一个是很多演员讲故事,另一个是由两个或三个演员进行角色表演。尽管二者都具备较强的艺术特征,但它们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从各种艺术戏剧曲艺中脱颖而出,从苏州评弹到滑稽戏,从讲故事的人到演员,滑稽戏与评弹之间有着无限的联系,也有很大的不同。
滑稽戏与评弹都是通过讲故事和人物演戏来吸引观众,并且具有相似的艺术方法。1942年初,江笑笑组织杨天笑、赵宝山、仲心笑等采用文明戏的体制,发挥滑稽的表演手法,演出了第一个有故事情节和扮演人物的正本大戏《一碗饭》,剧作讽刺囤积居奇的米店老板,同情衣食无着的下层人民,引起了市民广泛共鸣,颇受欢迎。评弹的四项技能是说、噱、弹、唱,滑稽戏演员则要掌握说、学、做、唱四项技能,两者相同的是“说”,因此,方言的掌握能力就尤为重要,表演者要根据不同的人物特征使用不同的方言。例如,滑稽戏与评弹中的一些下层人士说苏北话,一些简单的人物说山东话,狡猾的人物说绍兴话,时尚领袖说上海话,方言是演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而且要求演员说话清晰,方言正确并生动形象。评弹的男演员、女演员和滑稽戏演员设计滑稽戏头,应尽力展现自己的技艺,提高对噱头的重视,精心设计噱头,使其符合情节的发展。噱头是戏剧中角色的真实表达,并与作品本身融为一体。还有一个噱头叫作“外插花”,这在滑稽戏与评弹中并不罕见,主要取决于演员的技能。
“唱”也是滑稽戏演员和评弹演员所要掌握的技能。在滑稽表演和评弹中,唱腔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是某些情绪的外化,演员会用唱来表达,唱比说更能深入人心。滑稽戏和评弹都认为唱腔是促进戏剧发展和表现人物内心情感的重要手段,而用自己独特的唱腔形成自己的表演特色是评弹演员的表演目标。
滑稽戏,即滑稽表演,滑稽表演中的角色是交织在一起的,要求演员进入规定的场景。滑稽戏的角色地位存在于作品中,也就是说,必须始终作为角色出现在观众面前。只有在“外部插花”时,才能跳出角色,但花样完成后,需要立即返回角色,并且它需要不同的形状。在滑稽表演过程中,角色和演员需要统一融合,这需要滑稽戏演员具备很高的表演水平,不仅要掌握现代戏剧的本质,还要能进行古装戏的传统戏曲表演,同时要具备戏剧和歌剧演员的形体能力。可以说,滑稽戏演员要博采众长,要融合掌握多种艺术门类,才能更好地塑造舞台上的人物。
评弹演员的表演并不复杂,他们不需要舞台编程,也不需要一直扮演角色,他们跳进跳出的表演风格更加灵活多变。以评弹艺术家刘敏老师为例,她出生于1941年,原名刘光瑾,是吴江评弹团第一代演员,其父为独脚戏表演艺术家,滑稽泰斗刘春山。大家对刘敏老师扮演的“富贵嫂”形象比较熟悉,也非常喜欢。刘敏老师说唱老练、表演生动,能唱多种流派唱腔,并借鉴和吸收滑稽戏的表演方法,通俗诙谐,别具一格。她的评弹代表作《筱丹桂之死》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1914年,移风社和任天知的开明新剧社在上海演出了第一部滑稽戏《谁先死》,这是当时的代表剧目,该剧巧妙地融入戏剧冲突,将误会和弄巧成拙等喜剧元素与新剧的叙事性结构相映衬,开创了滑稽戏表演样式的先河。后人也常将这部戏的滑稽套路运用到其他滑稽戏中。
滑稽表演和评弹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多区别。评弹的所有演唱都需要演员自弹自唱,而滑稽表演不需要乐器;评弹主要基于苏州方言,表演者只有在“扮演角色”时,才会使用其他方言为角色添彩,滑稽表演中的每个人物使用一种方言,必须从头到尾选择某种方言(脚本要求的特殊情节除外);滑稽戏演员可以使用评弹的唱腔塑造角色,但是评弹演员在表演时不能唱滑稽歌曲;滑稽戏的咏叹调具有共同的旋律和一些局部的次要旋律,流行歌曲甚至外国歌曲都能在滑稽戏中发挥作用,但评弹只能演唱规定唱腔和特定流派;滑稽戏演员需要掌握各种类型的歌曲,而评弹只需要掌握不同流派的评弹唱腔,一般来说,姑娘角色用丽调、俞调,老太太用陈调,老头用张调,年轻小伙用蒋调、薛调等,根据角色性格选择适合的流派。
滑稽表演和评弹都在很受大众欢迎,虽然二者的艺术个性截然不同,但它们的生命力都很强,都是江南独特的艺术风格,也是江南的文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