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民画的语形学研究

2021-11-27 03:35孙丽丽哈尔滨商业大学
艺术家 2021年6期
关键词:农民画符号学东北

□孙丽丽 翟 颉 哈尔滨商业大学

在索绪尔语言符号学理论、皮尔斯逻辑符号学理论及苏珊·朗格艺术符号学理论的发展基础上,符号学逐渐成为探讨艺术本质问题、探索艺术创造和发展规律、指导艺术创作的方法论。莫里斯曾提出符号学具有语形学、语义学和语用学三个分支的学说,指出语形学研究符号间的形式关系及符号的组成、语义学研究符号及其所适用对象之间的关系、语用学研究符号与解释者之间的关系,这种划分符号学界已达成广泛共识。

作为一种颇具特色的现代民间艺术形式,东北农民画具有画面结构饱满、造型手法夸张、色彩浓烈明艳等特征,反映东北地区民间民俗生活,表达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1]。目前,关于东北农民画的研究多集中在美术学、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等领域。本文从符号学的视角,从语形学的层面解读东北农民画,旨在促进建立东北农民画符号系统,为农民画艺术理论的研究开辟新的路径。

一、东北农民画符号形式特征

现代符号学中的语形学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即符号的形式特征、符号与符号组合的方式,东北农民画“语形”符号通过外在形态而被人所感知,并具有鲜明的形式特征。

(一)东北农民画主题特征

东北农民画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符号化的主题构思,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1.东北民间节庆习俗符号

在东北特殊的气候环境下,以农耕为业的人们掌握了农忙与农闲的生产节奏,节庆习俗也随之得到调整,如春节是最受重视、习俗最多、氛围最浓的节日,扫尘、贴窗花、贴年画、守岁、放爆竹、包饺子、蒸馒头、拜年、回娘家、祭祖、走亲戚等是农民画中经常出现的节庆主题符号。东北地区除汉族外,还生活着满族、回族、朝鲜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在《满族风情》《过大年》等农民画作中,既能够看到满族人的旗袍、头饰、剪纸、萨满舞,也能看到汉民族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有了杀年猪、吃火锅等习俗。

2.东北农民生产劳动符号

农业生产劳动是农民画作中永恒的主题,白山、黑水、大平原孕育了东北特有的农耕文化、渔猎文化、游牧文化,人们生产劳动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播种、秋收、捕鱼、狩猎等不同的劳动场景表现了不同时节里农民的生产状态,农民画家将其记录下来,展现出劳作中农民的劳动之态、劳动之美。锄头、镐、镰刀等传统农具、牛马牲畜及现代化农业机械在农民的操纵下不断创造累累硕果,饱满的玉米棒、硕大的粮仓、肥猪壮牛及满园的瓜果蔬菜等符号充盈着画面,表达出农民丰收的喜悦。

3.东北农村生活习俗符号

东北地区沃野千里,四季分明,冬季寒冷漫长,在特殊的地理和气候环境下,东北形成了相应的生活习俗。大棉袄、狗皮帽、冻饺子、糖葫芦、大饼子、大火炕、大锅台、大花背面、狗爬犁等构成了东北农村特有的包含衣食住行的生活习俗符号,更有打爬犁、抽冰尜、打雪仗、欻嘎拉哈、堆雪人等独有的娱乐方式。尽管城镇化的进程中,农民生活方式逐渐发生改变,但“窗户纸糊在外”“大缸小缸渍酸菜”“翻穿皮袄毛朝外”等“东北八大怪”依然是表现东北农村生活习俗的代表性符号。

(二)东北农民画符号特征

结合语形学研究东北地区农民画图像符号,一般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主体性图像符号,即人物符号(少数作品以动物符号为主体),另一类是辅助性图像符号,如家禽家畜、花草树木、房屋家具、果菜粮食、农具工具等。分析东北农民画符号形式特征,可依据对象特征分为以下三类。

1.人物符号特征

东北农民画人物造型多以简练的线条勾勒身体框架和轮廓,平涂填充颜色或在衣服上加入装饰纹样。对于身体的比例关系往往不做过多考虑,人物形象造型夸张,尽显粗壮健硕的身躯,以妇女浑圆的腰身、儿童圆润的脸庞、男人宽厚的肩膀等表现东北人的体貌特征,而对面部五官、手足等则并没有进行深入而细致的刻画,人物往往乐于追求画面中数量众多、人物形态各异,且彼此不失呼应与关联的风格。

2.动物符号特征

农村生活与家禽、牲畜的饲养活动息息相关,猪、马、牛、羊等在农民画家的描绘下,多是神态活泼、生龙活虎的态势或成群结队地聚集在一起。动物图像符号中可见拟人化的造型,且农民画家从不吝惜对家禽牲畜的装饰和美化,动物或周身花纹,或头戴花饰,纹饰有植物纹、几何纹、文字纹等,点彩、勾线、剪纸等手法各异。农民画家通过描绘动物符号营造欢乐的气氛,把热闹的、富有生机的农村生活形象立体地展现出来[2]。

3.景物符号特征

天空、大地常作为画面的背景,色彩与实际的自然现象相去甚远。根据画面的需要,天空可以是任何一种颜色或多种颜色,而具有标志性的黑土地的颜色却被特意保留。花草树木、日月星辰等自然景象多作为画面的背景,这些符号均采用意象造型,花草树木可以肆意生长,而庄稼作物则整整齐齐。运用景物符号可以营造理想祥和的场景和氛围,如雪花飘飘,冰天雪地成为最常见、最能展现东北典型地域风貌的图像符号。

二、东北农民画符号组合的结构

农民画符号组合的结构关系一般为根据相关主题,画面主体人物符号(动物符号)与不同种类、不同数量的辅助性符号,按照一定的表层及深层结构关系,组合并产生联系、互动与呼应,以此表达确定的意义。

(一)符号表层结构

就东北农民画而言,符号的表层结构指的是构成画面的基本元素及外在形式,即通过视觉所感知的符号形象。

1.画面构成元素

农民画家以特有的图形式样和绘画语言表达丰富的情感世界,尽管画面中图像千差万别、形态多样,但均可归结为由点、线、面这几种形态元素所构成,如一颗果实、一只鸭子或一片窗花均为一个点;分割画面的河流、道路、田垄是一条条线;一铺大炕、一片耕地、一块山林就是一个个面。农民画家通过基本元素构成符号形体,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内心情感。

2.形式美法则

美的形式语言是通过感官对外在形式的直接认识得来,农民画家们对生活中的自然形态、劳动人民的劳动场景进行加工、提炼,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在画面中,也把形式美的规律运用到作品中来,如对称、均衡、对比、统一、节奏与韵律等形式美法则。由于受到文化背景、专业知识、生活环境等方面的限制,他们对形式美法则的运用或许是不经意间凭借感觉,或许是没有刻意做过整理和总结,他们往往认为自己的作品是“无法”的,但作品中美的形式法则却是客观存在的。

(二)符号深层结构

一幅农民画作品往往会包含众多符号,每个(组)人物(动物)都是一个独具特色的符号,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各种符号元素依照一定秩序形成的系统,把个别和局部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在一定的空间内安排和处理表现对象的关系位置,形成空间的结构和排列形式。

1.农民画的构图

按照语形学的理论,农民画中的每个图像都可以看作基本符号单位,这些符号通过符号学规则(构图)排列成符号系统(构成画面),构图并不是纯粹的形式,而是包含图像创作者丰富“情感意象”的“视觉符号形式”。东北农民画构图形式各异,造型大胆夸张,看似天马行空、不拘一格地描绘对象和组织画面,但仍然没有脱离几种基本的构图形式,如圆形构图、平行式构图、向心式构图、散点式构图、S 形构图等。不论是圆形构图饱满完整且主体形象突出,还是散点式构图各元素看似松散地填满画面,平列化的构图使各个形象表现出了平面化的特征,画面呈现“满而全”的视觉效果。

2.审美意象对符号结构的影响

符号深层结构体现的是人与外部世界构成的基本关系,是影响和制约表层结构的内在力量,它规定着某种形式秩序,更是民间审美意象的体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深层结构正是词与词在构成时所采用的语法,不同的画面有不同的词汇和语法,农民画的语法是建立在中国民间大众审美心理基础上的。画家们在构图时力图让画面丰富且尽可能饱满,这和民间生活中追求信息量的丰富、越多越好,以及追求“圆满”的思想密不可分。画家们在创作中尤其注重造型、构图的完整性,常常采用超越写实时空的意象构图手法,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融为一体,以获得感官和心理上的满足,体现民间大众追求完美和理想的心理特点。

结语

从符号学的角度研究东北农民画,将为其理论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从语形学的层面加以阐释,更加直接地揭示出基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民俗民风、审美情趣下东北农民画特有的符号特征和符号间的组合结构及关系,将为东北农民画语义学层面、语用学层面的解读及构建东北农民画符号理论体系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农民画符号学东北
20世纪80年代以来符号学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
东北铁锅炖
匼河“背冰”民俗活动的文化符号学阐释
基于图像符号学的品牌联名设计研究
浅析徽州马头墙中的设计符号学
Make ’Em Laugh
垛田农民画 画苑一“奇葩”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南京六合:农民画绘出“国际范儿”
金山农民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