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提升农民精神文化路径研究

2021-11-27 02:11肖久艳
魅力中国 2021年42期
关键词:攻坚农民群众

肖久艳

(武警警官学院,四川 成都 610213)

一、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解决农民精神贫困的必要性

(一)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战略。2013 年以来,中国实行精准扶贫,2017 年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20 年底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在脱贫助力农村发展上有规划、有步骤地推进。中国实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体现着力解决农村贫困群体的生存发展问题,把实现乡村的全面发展和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作为当前重要工作。中国发展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巨大飞跃,这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集中体现。在党的领导下,消除贫困,促进城乡协调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注重人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

(二)是巩固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客观需要

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这一变化,充分体现了我国生产力水平提高,人民已经由物质需求,转向对物质、精神文化、民主、法治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2020 年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打赢了脱贫攻坚战,解决了贫困群体在生活、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现实困难。

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突破,但也要看到相对贫困还将长期存在、基础不牢,大部分农民群众存在精神贫困问题。在贫困地区部分农民存在好逸恶劳、安于现状、小农本位等消极思想,“等、靠、要”的懒惰思想,这是导致“精神贫困”的主要因素。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发展,精神贫困阻碍农村发展的问题愈发严重,严重阻碍了贫困人群的脱贫致富,阻碍了农村经济乃至于社会发展。因此,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缓解相对贫困问题,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打通脱贫攻坚精神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补齐脱贫攻坚的短板,成为迫切问题。

二、当前农村精神贫困的现状分析

全国在脱贫攻坚中取得了重大进展,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完善集中供水工程、道路修建等举措,让贫困村的基础设施、贫困人口家庭的经济、住房等方面有了巨大改变。通过人居环境改造工程、厕所革命、修改建村委会活动室、门前三包等举措,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但最难、见效最慢的是解决部分农民的精神贫困问题,这也是亟待解决的现实困难。

(一)思想文化落后,思想态度消极

受狭隘的小农意识的影响,加之自然地理交通环境相对闭塞,物质条件落后,部分村民存在生活态度消极。因扶贫政策,他们享受了政策红利,却出现靠国家、靠政府、靠帮扶单位给钱给物,不思进取的错误思想,在一些地方还出现“争当贫困户、以当贫困户为荣、不愿意脱贫”的怪现象,缺乏勤劳致富的传统美德。党和政府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进行政策倾斜,贫困群众得到实惠,目的是帮助贫困人口解决生存发展问题,增加收入,解决他们的困难。部分贫困户缺乏踏实干事脱贫的热情,缺乏内生动力,出现了“等着政府救济,靠着帮扶生活,伸手要钱要粮”的恶劣消极思想。这些现象,归根结底,在于精神贫困,惰性思想严重。

(二)文化教育落后,代际传递致贫

目前,我国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城乡差距仍较大,贫困地区农民受教育程度低,思想观念封闭落后。中年群体以小学文化水平居多,老年人文盲半文盲的较多。由于受教育程度不足,加之接受外界的信息条件有限,部分群众思维僵化,继续学习能力差,不重视教育,将不良习惯传递给下一代。因父辈受教育水平低,对下一代的家庭教育有限,留守儿童和辍学外出打工的较多,贫困的代际传递现象存在。

(三)文化娱乐匮乏,低俗文化充斥

受地理环境、人口分散、文化习俗等多种因素影响,农村文化娱乐活动较匮乏,主要休闲方式主要是赌博、打麻将、聚众闲聊、在家看电视、睡觉等,容易养成懒散、惰性的不良风气。农村人际关系是熟人社会圈。受不良社会风气和攀比思想影响,农村婚丧嫁娶中存在盲目攀比,高额彩礼、低俗表演等现象,无形中增加了农民负担,严重影响乡风文化建设。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部分农民文化生活匮乏,刷抖音、看网络视频、发短视频等耗费了大量时间,忽略自我提升,导致精神文化生活匮乏。

总之,受长期贫困,加之诸多因素影响,精神贫困问题一直是制约农村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在巩固脱贫攻坚中,既要解决好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又要部分农民解决精神贫困问题,不仅要“物质扶贫”同时也要扶志、扶智相结合,齐抓共管才能实现目标。

三、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过渡期,推进农民精神文化建设的路径与举措

在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中,反贫压力大,部分贫困户扶而不起、帮而不富、助而不强,甚至越扶越穷。其原因在于农村经济水平发展低,农村传统落后思想根深蒂固,农民自身因素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足。俗话说:“人穷穷一时,志短短一生”。在精神扶贫中,面临着内生动力不足,扶贫做法缺乏长久持续性的诸多考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必须将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相结合,同时要考虑农民贫困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开展有针对性的举措,解决当前农民群众精神贫困问题。通过送信心、广宣传、塑新风等多方式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增强致富发展的信心。

(一)加强党的领导健全基层党组织,形成长效机制

坚持党的领导是解决农村问题的重要保障,我们必须要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进一步强化落实好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开展精神文化扶贫工作,必须要建立一支政治强、素质高、业务精、想干事、能干事的精神扶贫干部队伍,他们能“耐得住性子”“扛得住担子”“号得准脉子”深入贫困一线,找准问题关键,深入贫困户的内心,推心置腹,解其惑,渡其难,启其智。

基层党组织是持续抓好党建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我们需要完善驻村工作制度,保证制度延续性,努力从广大农村青年中发展党员和带头人员,组建“扶志”宣传队伍,深入到村、组,走到困难群众中间,找准“贫根”才能对症下药,因地、因人施策。在扶贫基础上不断总结基层治理经验,到贫困户多走走、多看看、多聊聊,摸清底细,才能做到情况清、问题明、工作好,实现措施有针对性,方法有效果。通过基层党组织的带头示范效应,注重对贫困群众的引导教育,敢于批判不正之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引导贫困群体转变思想观念,宣传正能量、好风气,引导群众克服“等靠要”等消极思想,实现物质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激发劳动致富的热情。

(二)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村民示范效应

农村发展,群众是基础,贫困群体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习总书记曾指出扶贫中的一些现象:“现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一些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认为‘扶贫是干部的事,反正干部立了军令状,完不成任务要撤职’。”这些现象折射出农民精神贫困的现状,“等靠要”思想严重。要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让他们树立踏实肯干、勤劳致富的思想观念,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扶贫先“扶志”。通过宣传、教育、示范等方式,切实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转变贫困群体的观念,激发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主动性,着力培育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的意识和观念,引导广大群众依靠勤劳双手和顽强意志实现脱贫致富。二是扶贫要“扶智”。扶贫工作不仅是经济物质上的帮扶,还要提高他们自身造血的能力,增强贫困群体自身脱贫致富的能力。农村地区长期发展要靠教育,增加对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教育投入,促进教育的发展,努力做好下一代的教育,提升农村群体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从而提高生存和应对风险的能力,防止贫困代际传递。三是转变扶贫干部观念,由物质扶贫向物质精神扶贫相结合。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时,在贫困地区不仅要把发展见效快的项目和地区特色产业相结合,还要注重发展的长期性,要实现贫困地区由外部输血到自己造血,必须要有产业支撑,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和岗位,增加他们抵御风险的能力。四是加强农村本土人才培养工作。农村要发展,人才是条件。农村要吸引青年人才留在农村,需要加大农村本土人才的培养工作。注重培养农村中的“中坚农民”,这部分群体,在农村中家庭负担不重、精力好、权威高,又热情,他们在“村庄生活的年富力强的中坚农民,是最好的村干部人选和保持村庄治理秩序的骨干力量。”通过树立农民群体身边的脱贫典型、优秀代表,进行表彰,宣传他们的脱贫经验,通过榜样示范法,用身边人、身边事,激发大家劳动致富的热情。

(三)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创新教育形式

巩固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解决农民精神贫困,加强乡风文明建设,需要有效创新宣传教育方式。一是建立宣讲服务队伍。利用基层干部、驻村书记、先进代表等组成宣传服务队,利用深入群众的有利时机以院坝会、评先创优等为载体,宣传国家的乡村振兴的政策,弘扬勤劳、奋斗的良好美德。贫困地区要充分利用媒体,电视、广播等方式,宣传脱贫致富先进典型,激发广大群众的热情。各地要办好各种类型的农民夜校、讲习所,通过常态化宣讲和物质奖励、精神激励等形式,促进群众比学赶超,提振精气神。二是宣传教育接地气。树立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去激励广大贫困群体。通过文化墙、传单、标语、锣鼓队等方式将好的家风、家训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充分利用互联网、新闻、文艺作品等多讲老百姓勤劳致富的故事、乡村振兴的巨大变化。三是挖掘党史、乡村振兴成果教育资源。“加强村庄风貌引导,保护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加大农村地区文化遗产遗迹保护力度。”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乡村振兴成果,进行宣传教育工作,激发农民的热情。四是移风易俗,丰富文化生活。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广积分制、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做法,治理不良社会风气,促进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充分利用村文化活动室,组织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比赛活动,丰富群众的娱乐生活。

总之,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要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通过组织引领,抓教育和落实,不断提高贫困群众的思想认识,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改善群众的精神文化风貌,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猜你喜欢
攻坚农民群众
耕牛和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多让群众咧嘴笑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农民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