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志慧
(汉中市茶产业办公室,陕西汉中 723000)
陕西省茶业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茶生产贸易、茶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国最早的地方志《华阳国志》、唐陆羽的《茶经》中对陕西茶叶都有明确的记载,法门寺出土了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最精致的成套茶具,表明当时的茶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近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茶产业已成为主产茶市的农业主导产业和“3+X”(以千亿级苹果为代表的果业、以千亿级奶山羊为代表的畜牧业、以千亿级棚室栽培为代表的设施农业,因地制宜做优做强魔芋、中药材、核桃、红枣和有机、富硒、林特系列产品等区域特色产业)的重点产业,陕西省茶产业整体规模已位居全国前10[1,2]。
陕西茶叶主产于陕西南部的汉中、安康、商洛和咸阳。近年来,全省茶产业发展重点是强基础、扩规模、提产量,稳步筑牢产业发展基础。截至2019年,陕西省茶园面积达18.8万hm2,茶叶产量11.8万t,产值182.4亿元,同比增长4.2%,10.8%,15.7%。
2018年,全省茶叶加工企业1 472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27家、市级龙头企业72家。通过QS市场准入认证企业370多家,通过国际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93家。省内茶叶企业年销售额超过1 000万元的有138家。
茶园机械化推广进程加快,结合秦巴山区茶园立地条件,重点推广了茶园耕作、施肥、除草、修剪、喷灌等,部分有条件的茶园逐步推广茶叶机械化采摘,并建设了一批茶叶清洁化加工厂、茶叶清洁化连续化生产线,其中陕南三市清洁化生产线超过200条,茶叶生产逐步向机械化、清洁化、标准化方向转变,产品质量、产业效益明显提升。
全省茶叶注册商标超过300个,拥有国家驰名商标4个,陕西省著名商标49个,茶叶地理标志18个,区域公共品牌21个。其中“汉中仙毫”、“紫阳富硒茶”、“秦岭泉茗”、“泾阳茯茶”等公用品牌连续多年在“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榜中居于前列,并多次荣获国际国内多项金奖,如“汉中仙毫”在2013年荣获第31届巴拿马国际博览会绿茶类唯一金奖。
近年来,陕茶组团积极参加国内外较大规模和影响力的茶博会、茶叶节、论坛会,持续推进品牌宣传“三年百市”活动,在北京、西安、杭州、济南、兰州、福州、乌鲁木齐、贵州、武夷山、香港以及俄罗斯、荷兰等国内外地区宣传推介,稳步拓展陕茶市场。开展“泾阳茯砖茶-丝绸之路文化之旅”活动,历时1年多重走丝绸之路,途经陕西、甘肃、青海、新疆,最终到达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州的陕西村,沿途宣传泾阳茯砖茶,极大地提升了陕茶的影响力。2016—2019年连续4年,“汉中仙毫”参加“丝绸之路品牌万里行”活动,先后经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波兰、俄罗斯、德国、法国、英国及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行程6万余公里,累计举办境外推介会40多场次,向“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展示了汉中茶叶的优良品质、汉中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良好城市形象。
目前,茶产业已成为陕南地区覆盖面最广、产业链最长、综合效益最好、带动能力最强的特色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各产茶市县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生产经营服务方式,密切茶农利益联结机制,共同发展、共享红利,走出了茶业扶贫的新路径,茶农增收效果明显,陕南三市及咸阳的茶业从业人员超过200万人,尤其近10年来,茶产业带动超过100万陕南茶农脱贫增收奔小康。
“十三五”以来,全省茶叶产品的出口量和金额都实现了全面发展,2015年陕西茶叶打破了零出口现状,全年茶叶出口量为49 t,出口金额152万美元,2019年全省茶叶出口增长较快,全年茶叶出口总量为402 t,茶叶出口金额为1 145万美元。主要是绿茶和茯茶,主要出口到美国、韩国、马来西亚和港澳地区等。尽管目前总体规模不大,由于陕西茶品质优异,随着全省深入融合“一带一路”发展,全省茶叶出口潜力巨大。
整合优势资源,把茶及茶体验与历史文化、山水风光、民俗风情和美食、摄影、养生、度假等结合,发展了一批茶文旅融合发展示范点。全省有茯茶小镇、西乡江塝茗园、宁强千山玉皇观、汉滨环瀛湖茶产业带、平利长安生态观光茶园等40多个茶文旅融合示范点。充分利用茶叶资源,发展茶叶精深加工,积极开发茶叶新产品,以绿茶为主导,红茶、茯茶、白茶、速溶茶、超微茶粉、抹茶、茶多酚、茶食品、茶饮品、茶保健品等多元化产品百花齐放,茶产业加快由一产独大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转变。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对陕西茶产业发展提出了殷切希望,为陕西茶产业发展注入强大的发展动力。近年来,陕西省要求“把茶产业培育为继苹果之后又一特色优势产业”,强力推进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先后制定出台了《陕西省茶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省茶产业发展的意见》、《陕西茶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陕西省茶叶标准化示范园建设规范》以及《陕西省省级茶叶示范园认定标准(试行)》等一系列政策、规划。同时,从2013年起省财政设立茶产业发展专项,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促进茶产业快速发展。
①产业效益有待提升。茶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茶叶生产成本较高,机械化程度较低,产业整体效益有待提升。②经营主体实力不强。大部分茶叶企业整体上规模较小,行业领军和国家级重点企业相对偏少。③茶叶综合利用程度不高。陕南茶叶主要以春茶为主,夏秋茶综合利用和产品多元化开发不够,综合效益需提高。④对陕茶相关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不够,陕茶的茶文旅融合发展不够。⑤陕茶区域公用品牌在国内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不强,市场占有率仍然较低。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的指示精神,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之以恒做大做强茶产业,加快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让更多的群众因茶致富、因茶兴业、因茶脱贫奔小康。
提升茶园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加快茶叶良繁体系建设,建设标准化茶园示范基地,加大老茶园改造,提升改造茶园配套基础设施,全面提升茶园生产水平和产出效益。
大力推进茶叶企业生产技术和设施设备升级换代。加快茶叶清洁化加工厂和清洁连续化生产线建设,建设一批茶叶清洁化加工厂,按照标准化、连续化、清洁化要求,确保茶叶质量安全。
推进茶叶精深加工,积极开发超微茶粉、茶多酚、茶食品、茶饮料、茶保健品、茶具等多元化茶叶产品,提高茶叶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品附加值。
为加快构建现代茶业生产经营体系,茶叶主产县区培育有一定规模的茶叶交易市场,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培育茶叶产业强镇,聚集“生产、加工、营销、科技”等现代生产要素,推进产加销一体化运营,加快茶产业与休闲旅游、文化交流、科普教育、特色餐饮、养生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推进三产融合发展。
推进品牌强茶战略,重点打造“安康富硒茶”、“汉中仙毫”、“秦岭泉茗”和“泾阳茯茶”等陕茶区域公用品牌。举办高水平的茶博会、茶叶节,利用各种宣传推介手段和茶事活动,扩大陕茶对外宣传推介力度。以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打造全产业链,体系化支撑,加快产地茶叶市场提升改造,重点扎根西安及西北市场,持续组织陕茶在北京、杭州、上海等地开展宣传推介、开拓市场,构建完整茶叶市场营销体系网络。
依托陕西厚重历史文化、千年古都资源禀赋,深度挖掘茶叶历史文化典故,加快推进陕茶与历史文化旅游相融合,梳理陕茶文化脉络,突出抓好茶文旅融合,融合茶体验、文化影视、歌舞演艺等,讲好千年陕茶故事,打造陕茶历史文化旅游,休闲度假观光的A级景区、示范点,提升陕茶文化体验获得感和陕茶的文化属性,不断提高茶产业链条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