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研学旅行相结合的思考与实践

2021-11-27 02:11赵瑞雪
魅力中国 2021年42期
关键词:研学文化遗产物质

赵瑞雪

(辽宁省旅游教育中心,辽宁 沈阳 110031)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经过十几年的非遗保护,我国现已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遗项目涉及民俗、口头传统、传统美术、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和传统体育游艺等共计十个门类。特别是在《中华人民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公布后,非遗保护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非遗也成为各地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有些非遗项目甚至成为国家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比如苏绣国家级传承人姚建萍的《仕女蹴鞠图》就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国际奥委会。虽然非遗保护取得了现在这样的良好局面,但是由于“重申报,轻保护”,保护观念陈旧,保护措施不利等因素,还有相当数量的非遗项目没有得到科学有效地保护。特别是在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背景下,非遗如何实现科学有效的分类保护和深入保护,如何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项目升级,如何实现融入当代生活的“活态传承”?都是需要我们去积极探索和努力实践的。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研学旅行概述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世界联合国组织在2003 年就颁布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并在后面的几年时间内逐渐投入实际运用。在公约当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合理解释,并将其作为文化遗产的变现形式,如知识、技能、手工艺品等。并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当中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解释,将其定义为各民族前辈世代相传,是组成各种传统文化的基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前者需要通过技能或者行为表达出来,属于一种无形的展示。而后者是通过有形的方式展现出来。正是因为两者之间通过的展现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要传承人口口相传,还要进行现场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让现代的年轻人能够深入了解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正魅力与作用,将这些珍贵的财富传承下去。但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青少年性格与喜爱发生变化,喜欢一些新奇且容易上手的事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则恰恰相反,其具有高强度与难度,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导致其不受年轻人喜爱,很多民间技术面临后继无人。并且由于大部分传承人都是本地人,他们的技术无法得到社会认可,经常处于艰苦条件下,很容易出现放弃现象。除此之外传承人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留给他们所能传承时间不多,无法拿出更多的精力来教导传承人,这会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造成严重影响,从这里不难看出生活条件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传承人传承质量,只有将生活条件问题妥善解决,才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完成传承工作。因此,政府部门要重视以上这些问题,确保传承人与被传承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他们的经济收益,只有这样才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的传承下去。

(二)研学旅行

研学旅行作为国家着力推行的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通常是经过教育部门和学校统一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等方式来将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现阶段将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有效衔接的新形式,已经逐渐普及到各大学校,对于教育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丰富专业知识的有效途径。研学旅行完全继承了我国传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是“知行合一”的现实体现。研学旅行因其新颖的形式、丰富的内容,深受师生的喜爱。学习者所学的知识主要是书本知识,学习者的活动场所主要是学校。而研学旅行与传统教学方式有较大差异,他主张彻底打破传统教学限制,让学习者走出封闭校园,在亲身感受日常生活场景,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专业知识,将理念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在学会理性知识的同时,获得感性知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辅相成,从而促进学习和成长的飞跃发展。研学旅行做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在活动的开展中,我们积极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研学旅行受地域、时间、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给活动的开展带来了难度。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研学旅行融合的重要性

我国文化已经传承五千年,现阶段遗留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古代文化精髓,有着巨大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自从我国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始,取得不错的成绩,随着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进程不断深入,传承群体得到拓展,社会各方面的参与力度与支持力度不断提高,建造了大量的非遗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但在这个过程中暴露出很多方面的问题,如缺乏传承人,出现断层现象、非遗产品消费市场规模较小,后续力不足、年轻人对非遗理解过于表面,传播动力不足等。针对这些情况,国家政府部门要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与保护力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传播到青年群体当中,让他们能够进一步了解相关的文化与知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将研学旅行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有利于丰富传统文化,以研学旅行为基础,激发各界人士对于传统文化的喜爱,提高其主动性,让他们能够自主去了解传统文化,真正明白这些文化的魅力,去爱上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融入在人们心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与自信心。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相结合,不利于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范围,通过研学旅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校园和社会,通过各种方式让其他人们能够了解非遗、保护非遗、传承非遗,为传承非遗注入新活力。同时有利于实现教育旅游、文化旅游的深入发展。非物质文化进入课堂与非遗旅游之间有着根本的区别,不管是从感受还是从体验方面都有较大差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学旅行具有明确的教学规定与教学任务,能够实现深度育人,是教育旅游、文化旅游的升级版[1]。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研学旅行的融合策略

(一)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旅行项目的开发力度

随着国家对非遗项目和传承人保护工作的逐步深入,全国各地非遗保护现状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这些都是非遗研学旅行项目开发的重要资源。从目前我国非遗研学旅行开发情况而言,将资源划分为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2]。如非遗博物馆、手工艺术、非遗传承人等。由于非遗种类繁多,想要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就必须从这些非遗资源当中找到与研学旅行最搭配的非物质文化,让其与研学旅行完美融合,不仅要确保研学旅行的乐趣,还要满足研学旅行的目的,让其逐渐发展为最具影响力的非遗研学旅行品牌。同时选择像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凌源皮影戏、朝阳红土泥塑等地域特色鲜明,项目存续良好,交流互动性强的非遗项目。将这些项目融入到研学旅行当中,既能够实现研学旅行提高青少年人文底蕴的素质能力要求,又能够增强他们对非遗保护传承的意识和责任感。除此之外,要将现存的非遗展示馆、传习所、示范基地等充分利用起来,让研学旅行成为“可见、可感、可学、可悟”的非遗主题研学旅行,不仅能提高研学旅行的乐趣,还能降低研学旅行的成本[3]。

(二)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社会各层人士都已经逐渐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重要性。但是“重申报,轻保护”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认为只要成为非遗保护名录项目,就大功告成,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进行深入保护,活态传承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知识储备。直到近年来我国政府提出尊重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人们才逐渐认识到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除此之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他东西相比,不管是从遗产本身还是生存环境都比较脆弱,一旦受到外在因素破坏就很难复原。研学旅行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会对非遗保护传承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因此,要尽可能形成社会共识,政府可以通过各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宣传,如微信、电视、报纸、微博等,培养全社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避免出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破坏与滥用的情况,要坚持以活态保护原则为核心,将活态传承与保护放在首要位置,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让感受文化作为研学旅行的核心。同时要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环境,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进行非遗研学活动,要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旅行的可持续发展[6]。

(三)提高非遗研学旅行的互联网含量

信息技术为各种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大量的信息通过网络渗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打破了以往信息媒体纸介质一统天下的局面。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实现大空间多人互动,既可以让学生与现实场景近距离接触,又可以突破地域条件限制。因此,政府部门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技术,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旅行的吸引力。在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展示过程当中,通常会采用静态展示,无法学习者提供最直观的体验,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在展示当中,在提高学习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的同时,还能让其开展研究与思考,最终实现学习与传播的双向交流[7]。如可以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抖音视频、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开展立体性传播,让不具备研学旅行的人们能够看到非物质文化研学旅行的内容,而那些亲身经历过研学旅行的人能通过互联网与管理方和传承人实现互动,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除此之外,要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旅行的新媒体宣传力度,以网络平台为基础,提高宣传的范围与效果,让“小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通过互联网走向全国,甚至走向全世界,提高非物质文化研学旅行的影响力与号召力,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效益,给他们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与生存空间[8]。

五、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国内研学旅行研究发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研学旅行相融合,对非物质文化传承与研学旅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非遗+研学”的模式探索,不但能够实现青少年走出课堂,扩展视野,提高能力,增强责任感的素质教育目标,同时更好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为非遗保护传承注入新鲜血液,通过青少年的代代相传,最终实现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活态传承。

猜你喜欢
研学文化遗产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化实践路径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Tough Nut to Crack
研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