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宁宁 王云山
(1.烟台市莱山公路建设养护中心,山东 烟台 264000;2.烟台市泰运交通设施有限公司,山东 烟台 264000)
公路桥梁施工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道路桥梁施工发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道路桥梁工程快速发展的同时,后续养护的质量问题也越来越明显,为了提高整体质量,应该对公路桥梁工程实施精细化管理。在发展中不断探索全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重视养护环节,提高养护质量。
精细化管理的内容比较全面,同样也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首先应该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之后,应该建立相应的信息和数据管理系统。只有建立专业的管理系统之后,才能真正用专业的系统开展管理工作。还需要制定各项检查工作,并且保证检查工作能落实到位。管理养护工作完成之后,还需要针对工作内容进行总结和报告。高质量的精细化管理,首先能够规范公路桥梁工程建设的养护工作,同时还能保证各项养护工作任务执行到位。在这一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运用系统化、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另外,为了全面提高精细化管理程度,还应该充分利用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提高效率的同时,提高桥梁使用寿命。目前精细化管理在道路桥梁养护工作中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应用效果比较理想,同时也推动了这一行业的进步与发展。
当前社会之所以将精细化管理应用于公路桥梁的养护工作中,是因为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首先对于公路桥梁的相关安全保证体系而言,能够进行有效的建立和完善。建立完善安全保证体系之后,才可以顺利地开展后续的生产养护工作,减少甚至避免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除了对安全事故和安全隐患进行考虑之外,还有一方面的原因是建筑公司的经济效益。不可否认,建筑公司的经济效益和桥梁的使用寿命与使用年限有直接联系。如果桥梁工程建设很短时间就出现了质量问题,不仅需要后续进行返工,还会对建筑公司的声誉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说,后续养护十分重要,在后续养护的时候找出存在的一些隐形的隐患及时解决,能够提高桥梁的使用时间。保障建筑公司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提高后续使用的安全性能,给使用者带来安全保障。
在公路桥梁养护行业中,“精细化管理”一词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而且应用频率也非常高,主要是由于采用精细化管理之后,真正对工作桥梁养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价值。精细化管理顾名思义是采取非常精准详细的管理理念和模式进行公路桥梁的养护工作,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精细化,所以可以保障管理工作完成得更加准确和高质量。除了在质量方面有一定的保证之外,还能保证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有序性。管理养护工作并不是随意开展的,在开展的时候也应该讲究顺序,只有科学地对养护工作进行排序,才能将养护工作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应用精细化管理方式之后,公路桥梁的养护水平得到了非常明显的提升和进步,后续的使用也得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目前公路桥梁养护工作的问题有很多,首先是相关负责人员并没有意识到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主要受到传统养护观念的影响,在传统的思想中认为,对于公路桥梁这份建设工作来说,只要在前期建设好就可以,后续的养护并不重要。所以导致出现一种现象:“前期拼命建桥,后期毫不养桥”,这种现象带来的后果就是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而且还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因为这些年我国社会发展的同时,各地各种型号的车辆数量急剧上升。车辆数量增加的同时给道路带来了一定的使用压力,因为每天需要在道路上经过的车辆越来越多,所以道路的使用寿命也会缩短。长时间的压力和运行之下许多公路已经出现了裂痕和坑坑洼洼的情况,这只是道路出现问题的表面现象,一旦出现这些问题之后,应该及时进行改善,否则会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除了影响公路的正常使用之外,还会给过往的车辆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在夜晚行驶的时候,司机看不清道路的表面状况,无法提前做准备。
思想是一方面的问题,除了思想之外还有资金方面的问题,最主要的是应该积极投入的各项设备和技术,如果技术和设备不到位,所有的工作几乎无法开展。其实近些年我国的相关政府单位也逐渐意识到公路养护工作的重要性,而且也进行了财政拨款,但是拨款的时候存在一个问题,负责人只是重视一些高等公路的养护和建设,忽视了一些等级公路的资金投入和养护投入。虽然高等公路的运输压力要远远高于其他等级公路,但是在各地车辆急剧增加的背景下,现在等级公路每天的车流压力也非常大。过往车辆的迅速增长,给公路的使用留下了很大的“隐形隐患”。目前很多工程检测单位依旧使用一些老旧的设备和技术,虽然一些老旧的设备和技术也能满足基本的检测需求,但是不能及时找到一些隐秘性较强而且比较严重的问题。这些小的问题看似不重要,但是却是后续工作中较大的安全隐患。
制度的完善和优化是开展养护管理工作的关键一步,其实对于养护工作可以简单地分成三部分,首先就是前期的规划建设,规划建设主要是指根据桥梁的实际情况建设符合实际的管理制度,第二部分是对制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案进行分析,将其落实到位,第三部分是对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最后给予一定的评价。在前期的规划工作中,主要就是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管理制度。虽然各项工作的内容和要求已经非常明晰,但是在实际养护的时候,依旧有很多管理人员不够重视,经常会忽视一些细枝末节。精细化管理讲求的就是管理“细枝末节”,看似是很小的问题,但是当这些小的问题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之后,就会迸发成大的问题,带来不可预料的后果。所以说小问题应该解决,小问题不解决会导致后患无穷。而且目前很多施工单位由于人员不重视,所以管理工作至今仍停留在“口头”上,没有真正将它落实到具体的检测工作中。
谈及公路桥梁的精细化养护,就需要考虑如何将精细化养护管理真正落实,首先应该从管理者入手,管理者的管理观念是后续管理工作的标本。所以说,管理人员首先应该明确精细化管理的作用和价值,只有真正意识到精细化管理的价值之后,才能从内心对精细化管理进行倡导。桥梁的精细化管理主要要求绿色管理为基础,要充分发挥严谨的态度和思维,仔细研究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和实质内涵,对比普通管理和精细化管理之间的区别。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之后还应该在精细化概念的基础上,制定严谨的科学管理体系,管理体系中要包含严谨、创新、落实、精细等方面的内容。而且精细化管理还应该保持全面性,应该考虑到不同职位员工的具体工作内容和具体的管理方式。脚踏实地地把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在进行管理工作时不能马虎,应该要仔细认真把管理工作的每一项内容都高质量地完成。当然并不是一项管理技术要一直使用,管理技术的内容是可变的、可塑造的。应该在使用的时候根据社会的发展和人员的变动及时进行优化创新和调整。调整的目的在于不断迎合社会的需求,真正为工程养护工作带来帮助。各项技术和设备配置也应该不断进行优化,一成不变的设备势必会阻碍养护工作的开展。
很多工程企业都知道施工之后要进行后续的养护,而且也制定了相应的养护制度,开展了相应的养护工作,但是最终的养护结果依旧没有达到理想的标准,问题主要出在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方面。在制定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时应该要保证两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要对制定的制度和条例进行全面落实和遵守,应该制定完善的绩效考核标准。绩效考核的内容既应该包含管理层的管理,也应该包含基础员工的管理。不同岗位的绩效考核标准不同应该在详细地体现在管理制度中。用直接明了的文字表示具体的规章制度,效果往往会更加理想。不断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和优化,制定管理制度只是一方面,后续需要真正实施,而且在实施中不断进行创新和优化。对于管理工作而言,只有真正使用之后才能知道具体的效果和作用,所以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都应该及时进行整改,当然管理人员的思路也应该不断地进行变化,一成不变的思路是无法进步和发展的。“人性化”和“效率化”是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相关管理人员应该遵循的管理原则。
人员培训力度直接决定施工人员质量,目前部分管理者存在一定的误区,他们认为:“只要在招聘的时候,招聘一些质量较高专业性较强的员工就可以,不需要在后续进行相应的系列培训。”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提高招聘标准,只是提高人员素质的第一步。因为社会是不断发展的,施工建设和管理的理念也应该不断进行创新。高专业的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不免会遇到许多新出现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进行培训,这些人员就不能解决接踵而至的新问题,从而影响正常养护工作的进行。
在进行人员培训的时候,可以主要分为两种方面,一种是线下培训,一种是线上培训:
A.线下培训主要是指在企业内部讲座的方式让施工者了解一些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或者为施工者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到其他优秀企业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
B.线上培训主要是只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培训的内容制作成课件,视频或者文件的形式发给管理者,让管理者自己安排时间,寻找合适的时间及时进行查缺补漏。单纯进行培训是远远不够的,培训之后还应该进行考核检查,培训是否真正对管理人员起到了作用,同时考核也能够督促管理人员更加认真地参与培训工作。
精细化管理讲求“细枝末节”,所以说还是应该将细节方面的问题放在首要位置。例如,施工完成之后,相关人员对施工项目进行检查的时候,如果发现公路的边缘出现了裂缝,应该引起重视。部分管理人员可能会认为:“裂缝非常小,而且又是在公路的边缘,所以不需要过分关注。”但其实,裂缝都是由小裂缝演变而来的,而且边缘的裂缝也会扩展到道路的中间。所以,任何细节方面的问题都应该引起重视。很多小问题正是由于不重视才逐渐演变成大问题,造成问题恶化的同时,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另外,出现问题进行修补的时候,应该注意对周围民众出行造成的影响。应该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尽量缩短返修的时间,尽快恢复正常通行。还应该在合适的位置树立提醒牌,提醒周围过往车辆此处正在修补施工,让过往车辆注意行驶安全。“细枝末节”讲求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所以这两项必须同时达标。
总之,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公路运行压力也随之增长。车辆增加给道路造成的形势压力不可避免,所以应该想办法缓解道路压力,提高道路的“耐受力”,重视道路行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综合分析管理制度、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和管理人才的问题,进行全面性的调控与优化,事先做好预防准备,减少修补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