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60年的“变与不变”(采访手记)

2021-11-27 02:19高唯
传媒评论 2021年10期
关键词:浙江日报黄老后辈

■高唯

“小高小高了不起,双休加班不稀奇!辛苦全为新媒体,浙报勃勃更生气!”

这是黄老写给我的打油诗。这位比我爷爷还大10多岁的长者,似乎比我这个90后新媒体小编,更浪潮。

上世纪50年代毕业于南京大学的黄云澍,是《浙江日报》第一批非新闻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与报社结缘,至今超过60年。最初接到采访黄老任务时,我心里打过一阵子鼓:入报社不过6年、一直从事新媒体编辑的我,能否胜任此次采访?

拜读完黄老的作品,我拨通这位长者的电话,电话那头,声如洪钟,笑音朗朗,将我心中的忐忑慢慢抚平。

一来二去,我们加了微信,又互通了QQ,时不时打个电话,见面传递些资料。从这位长者的叙述中,众安桥的一豆灯火,穿越60年,直直照进我心里。

60年光阴,改变何其多——

黄老搬出一沓沓采访手稿,习惯了打字的我们,早已忘记“爬格子”的感觉;

黄老讲述当年烽火岁月,是我们不曾体会的惊心动魄;

黄老提到过去的加班补贴,至多不过一顿夜宵,我的心头难免闪过一丝惭愧……

60年光阴,有些坚守一直没变——

无论何种年代,热爱永远是最好的老师。黄老当了一辈子记者。当我问起他的从业秘籍,他告诉我4个字:敬业,奉献。我读了又读,品出了自己的理解,从他身上,我看到了始终好奇,始终热爱,始终学习的力量。

黄老与《浙江日报》相逢、结缘60载;而我,一名90后与这位“85后”相逢,又何尝不是一次结缘。有这样一位长者,他会花一整个晚上钻研QQ文件如何从手机上传输到电脑并打印,欣喜若小孩般与我分享;他会早早地等在门口,小跑着迎接我们的到来;他谆谆告诫后辈,无愧我心,无问西东。

渐渐地,这些年里萦绕在我心里的迷障散去,正如60年来这位长者所躬行的一般:既然选择了脚下的路,便只顾风雨兼程。

最后,我也有一首小诗,想赠给黄老,小小献丑——

黄老黄老好榜样,敬业奉献未停歇!笔耕不辍爱写作,后辈发奋学一学!

猜你喜欢
浙江日报黄老后辈
智珠
前后辈文化,韩国人的处世之道
观电视剧《毛岸英》感作
访三合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胸怀
“核潜艇之父”的简单生活
2016《浙江日报》全国两会报道的四个特色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记黄济先生的“勤”“俭”与“不为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