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芳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景象。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节目逐渐偏离了正确的舆论导向轨道,给社会及民众造成了负面影响。对此,电视工作者应正视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去除积弊,勇于纠错,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
新闻报道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民众的生活水平得到全面提高,电视民生新闻也随之发展起来。现在民生新闻节目相互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从政府管理者层面看,要想了解民众的真实生活现状,需要好的视角与途径,民生新闻就是理想渠道之一。甚至有的政府职能部门通过民生新闻接受民众意见,了解他们的诉求。
当前,一些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同质化严重,已经让观众有了审美疲劳,因此,需要民生新闻节目进行必要的革新,努力拉近和民众的情感,和他们贴得更近。
一些电视民生节目经过改进后,成为广大民众十分喜欢的节目,当然目前仍存在一些质量不高的节目。我国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水平高低不齐,究其原因,是这类节目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专业人才匮乏。还有这类节目播出的时间基本上都是30到100分钟之间,节目需要大量的内容去填充,在采编人员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就难免会有滥竽充数的内容混于其中。
新闻内容不仅能够制造舆论还能影响舆论。这里所说的舆论就是观众看完新闻内容后,对其进行的讨论或评论,很多都是个人的观点与想法。因此,民生新闻要善于对民众舆论进行引导,进而引导民众思想。
民生新闻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其具有几个显著的特征。
其一,电视民生新闻题材十分广泛,小到柴米油盐,大到天灾人祸,都可能会成为民生新闻报道的对象,与民众生活贴得十分近。
其二,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具有很强的渲染力和现场感,以来自第一现场的视频画面对观众直接进行引导,使其得出自己的结论。
其三,民生新闻具有情节化、故事化的特征,很多时候电视编辑都是通过组合编排及策划来增强舆论引导的效果。事件经新闻编辑处理后会以更具故事性和冲突性的形式呈现给观众,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其四,电视民生新闻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和欢迎,最关键的就是因为新闻来自普通民众生活,与实际相贴近。
民生新闻这些显著特征使其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展示普通百姓平常事和酸甜苦辣的人生,更容易引发共鸣。
当前,有些电视民生新闻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其一,报道内容过于琐碎,对社会转型阶段的一些社会热点没有如实反映,这样就会对观众产生误导。
其二,对新闻背景挖掘不够深入,使新闻深度不够。
其三,过于煽情,理性分析不够。如果新闻太过于感性,必然会出现舆论引导上的偏差。
其四,内容编排不科学,没有掌握好重点。
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民生新闻实现了从以传播者为主体向以受众为主体的重要转变,去除了古板的说教,以观众的关注和喜好为出发点,满足他们的需求。但当前也存在民生新闻舆论引导出现偏差的不良倾向,应引起高度重视。
其一,选题缺少策划。电视民生新闻信息来源丰富,题材内容选择面很宽。但如果总是关注那些马路新闻、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事,就会让自身节目品位降低。
其二,采编内容深度不够,浅尝辄止。一些电视民生新闻对具有重大社会典型意义的新闻认识不够,采访深度不足,给人以蜻蜓点水的感觉。这就导致民众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无法让民众真正了解到新闻背后深层次原因。民生新闻不仅是满足观众的好奇心,还要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站在民众立场,帮助他们解惑排忧,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电视民生新闻做好舆论导向,一是要积极担当起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开展真实、全面、客观的报道,从选材到制作再到播出,要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紧跟时代潮流,顺应民意、体察民情,反映基层民众的心声。
二是要坚持深入的调查与报道分析,不回避矛盾,直面问题,做好深层次的背景调查,正确引导社会风尚与舆论导向,在维护社会良好秩序和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体现出社会责任。
三是用互联网思维,分析受众需求。互联网时代,针对受众进行精细化分类传播才能保障大众传播的有效进行。电视民生新闻工作者需要通过大数据技术来描绘自己的受众画像,从而找准自己的定位。
总之,在新的发展阶段,电视民生新闻要善于查找和敢于面对自身存在的问题,适时作出改变,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引领社会舆论导向的重要作用,净化社会环境,弘扬正能量,引导时代风尚,维护社会的和谐发展与稳定,展示出自身最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