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下民生新闻记者的素质

2021-11-27 01:40□滕
记者摇篮 2021年10期
关键词:新闻记者新闻报道民生

□滕 波

一、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便携设备的普及,各种媒体走向融合。媒体融合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

媒体融合经历的发展过程大概是:首先是多种媒介融合渗透,然后完全开放,最后形成共通共融的新形态。它是资源的深度整合与交流。建立在互联网发展基础上的媒体融合系统,深刻地影响了信息的产生、传播和交流,进一步拓展了传媒和信息产业的市场。

民生新闻记者是新闻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素质的提升迫在眉睫。在融媒体时代下,他们的角色定位发生了巨大变化,自然也面临着全新的职业挑战和职业要求。

二、民生新闻在融媒体时代的发展现状

1.区域化发展,高效传播

民生新闻具有区域化的特点,越是本土化、贴近性强的民生新闻越吸引当地人关注,其内容基本上都是本地区发生的事,熟悉的地方、熟悉的人更容易让受众产生亲切感。民生新闻主要为当地居民维权,其传播力很强,几乎都在黄金时段播出。

2.信息质量参差不齐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自媒体迅速崛起,开始介入民生新闻,降低了民生新闻的准入门槛。融媒体时代下,民生新闻质量参差不齐。具有公众影响力的传统媒体应创新民生新闻,提升民生新闻报道价值;及时解读本地最新出台的民生政策,正确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三、民生新闻记者在融媒体时代下应具备的素质

1.信息甄别能力

在融媒体时代,新媒体渠道往往会传播一些虚假信息混淆视听。主流媒体民生新闻记者应当具有信息甄别能力,增强报道的真实性。例如,网络上经常出现“十种食物治疗癌症有特效”等信息,影响一些中老年受众的认知,媒体从业人员应当具有甄别信息真假的能力,及时辟谣,避免受众被不良信息侵害。民生新闻报道的基础原则就是保持新闻的真实性,虚假报道可能引发不良反应,甚至让群众产生恐慌,记者需要认真加以判断、分析。

2.高度的新闻敏感性

民生新闻是反映民生大事小情的窗口。因此,民生新闻工作者应站在群众立场,寻找群众关心和热议的话题,从而提升民生新闻价值。民生新闻工作者要有高度的新闻敏感性,在生活中善于发现选题。

3.熟练运用新闻采编技巧

民生新闻工作者需要具有极强的新闻采编能力。在采访中,民生新闻记者应当注意自身语言的规范性,提问要直截了当、直奔主题。民生新闻报道经常涉及家长里短、民事纠纷,其措辞就更得谨慎,保持客观公正。民生新闻记者到达现场后,要快速捕捉关键新闻信息,用敏锐的眼力观察,挖掘新闻真相,不能偏听偏信,只听一面之词。发现新闻亮点的过程也是检验记者新闻敏感度的过程,新闻敏感是记者敏锐地发现、捕捉新闻的意识与能力。同时,民生新闻记者应当坚守职业道德,不能为了谋取个人利益而歪曲事实。

4.善用人脉

民生新闻大多是对本地民生事件的真实记录,但是记者单凭自身眼力和脚力找寻新闻线索是不现实的,因此要善用人脉,广交朋友,让各行各业的群众成为自己的消息源。独家新闻的时代已经远去。如同企业间的市场竞争一样,当下新闻竞争进入了资源比拼时代,民生新闻报道也是如此。采访的成功与否越来越取决于民生新闻记者所拥有的新闻资源,尤其是人脉资源。只要平时采访足够深入,遇到新闻大战时就可能把资源优势化为新闻竞争利器。记者要通过多年采访与医保、养老、交通等民生事业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建立深厚友谊,以获得鲜活的新闻素材。这是双重意义的积累,一是选题来源,二是与选题相关的人脉。这种积累没有捷径,只能靠日积月累。

获得新闻线索后,民生新闻记者需要实地探访,不怕吃苦,不怕危险。离新闻现场足够近,才能获得最鲜活的信息。俯下身、扎下根,需要的是一种踏踏实实的态度。心浮气躁,心高气傲,只能让自己飘在上面、浮在表面。仅仅走到基层是不够的,更需要用心贴近群众。身入解决的,仅仅是“在场”问题;而心至,解决的才是“在状态”的问题。这样的心,是“爱民、忧民、为民、惠民之心”。深入群众生产生活,才能走进群众内心世界;了解百姓生存状态,才能体会群众冷暖诉求。这样的民生新闻,才能带上社会的质感和温度、推动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民生新闻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创新思维。心中没有思考、胸中没有全局,无法在千头万绪中把握社情民意,更无法在千变万化中扣紧时代脉搏。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受众对民生新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民生新闻报道工作,打造民生新闻品牌,为群众解决难心事,是民生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媒体融合时代,民生新闻记者应该提高自身素质,提升新闻报道水平。

猜你喜欢
新闻记者新闻报道民生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