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秀娟
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地市级党报工作面临很多新机遇,但同时也面对很多新挑战。传统纸质媒体的报道及经营模式不能满足受众需求,所以究竟以何种方式突破瓶颈,发挥优势,推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已成为当前地市级党报融媒体工作重点。
基于此,本文以地市级党报融媒体发挥的作用为出发点,探讨地市级党报融媒体发展现状,探究未来发展策略。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地市级党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也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会。地市级党报投入到转型大潮中,加强微信公众号、新闻客户端的建设,改变了以往单向传播格局。媒体转型取得了一些成绩。
融媒体拓展了信息传播的多元化渠道,以往只能在纸媒上发布广告信息,融媒体出现后,可以针对用户需求,为其设计、定制广告,进行立体化传播。
新媒体不断发展,迅速抢占市场份额,致使传统媒体发展受到限制,市场份额明显下降,处于困境之中。一些报业企业迫不得已,以增加广告版面等方式来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维持生存,但若长久如此,势必会使读者产生抵触与反感的情绪,加剧读者流失。
伴随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生活压力的加大,许多纸媒人在传统媒体发展陷入窘境的状况下选择转行,人才流失严重。所以,传统媒体若想谋求新的发展之路,应明晰与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加快融合进程。但从现阶段情况来看,地市级党报媒体融合效果还不够理想。
地市级党报融媒体生态系统,主要指的是将所在地域的全部纸质媒体、新媒体整合到一起,构建全新的媒体平台,以新的发展观念及技术为重要支撑,促进资源的大力整合。地市级党报在融合转型中,应注重优化组织架构,构建健全的体制机制。同时,借鉴、吸收其他地区媒体融合方面的有益经验,冲破媒体之间的固有壁垒,优化配备媒体资源,在最大程度上凸显出信息传播效力。
如想推动地市级党报融媒体的快速发展,那么务必要构件一支高水准的融合型人才队伍。现阶段,融合型人才不足,严重阻碍地市级党报融媒体发展。
对此,一方面应重视培训工作,提高纸媒采编工作者的新媒体应用能力,使其能主动适应新媒体环境,运用新媒体思维来开展工作。在日常工作中,重视对碎片化信息的整合,在纸媒上传播信息的同时,还要借助新媒体实现同步推送。
另一方面还应提高纸媒采编工作者的新闻素养,加快自身角色的转变,从原来的新闻发布者向新闻核实者转变,通过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积极探索和求证新闻的真实性,避免虚假信息的传播,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除此之外,还应引入激励考核机制,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薪资待遇,使其发挥积极性与主动性。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二者并非对立,而是彼此依存、促进。虽说在信息市场中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但融合已是大势所趋。纸质媒体是传统媒体的重要代表,其应借助新媒体优势,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信息。地市级党报想要吸引更多的受众群体,使这些受众能够对本地媒体产生强烈依赖感,就不光要办好报纸,还要大力建设网络互动平台,主动作为,打造正能量传播主渠道,满足广大受众群体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的需求,促进报社和受众之间的良好互动,提高纸质媒体的影响力。
在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基础上,针对不同受众群体特点,开展分层垂直的精准传播,从“千篇一律”转变为“个性定制”。针对受众关切,可主动设置传播议题,综合运用音视频、直播、图文、H5动画等多种形式,引导受众互动参与,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主流声音、凝聚社会共识,发挥移动传播优势。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个条件,报刊就会萎靡不振。对于地市级党报融媒体来说,亦是如此。如果缺乏社会公众的信任,即使一时风光,最终也只能被无情地抛入历史的垃圾堆。换言之,融媒体内容建设必须坚持走专业化之路。融媒体在信息的生产、传播过程中应加强自律,健全采编发流程,设置“把关人”的专门职位,履行好审核把关责任,避免为了一味抢速度、争时效,未经核实、把关就把社交媒体等网络平台上的内容直接作为新闻报道刊发,以讹传讹。
总而言之,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发是大势所趋,地市级党报应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拥抱新媒体,树立融媒理念,通过构建融媒体生态系统、打造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网络互动平台等方式,促进融媒体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