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消防救援支队林周县大队,西藏拉萨 851600)
土木质结构、组群分布防火间距不足、火烧连营。如拉萨城区普遍采用土木质材料,且按组群分布防火间距不足,一旦有一栋古建筑发生火灾,火势将会迅速蔓延,危及其他的古建筑。古建筑通常按照一种简明的主次规律进行布局,其规律主要概括为“由间到单座,再到庭院”,因此,古建筑的规模十分庞大,气势雄伟壮阔。但这也导致古建筑之间缺少防火间距,一旦发生火灾,疏散工作则难以开展,火势快速蔓延,出现重大伤亡。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旅游活动、宗教活动变得十分普遍,宗教、庙宇、名人故居等古建筑成为旅游的首选之地。但是部分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却存在吸烟后随地乱扔烟头的不文明行为,或是燃放烟花爆竹的危险行为,因此埋下了巨大的火灾隐患。并且古建筑内有众多由木制材料搭建起的临时建筑,居民在建筑内乱接乱拉电线来经营家庭旅馆和餐厅,稍有疏忽,便会酿发古建筑火灾。
无消防车道,消防水源不足,火灾扑救困难。古建筑通常密集地坐落在居民区内,但居民区内的消防通道狭窄、内部台阶多、门廊高,再加上距离水源相对较远,具有较大的火灾隐患。即使是发生小规模的火灾,也会因为道路狭窄阻碍消防车进入,使小火酿成大灾。
古建筑缺乏健全的消防组织和先进的消防设施,这使古建筑内部的消防隐患难以根除,火灾自救能力也十分低下。即使是“国家级文物”的古建筑也存在消防管理松懈的问题。比如说木如寺、驻藏政府衙门,虽然这些古城古建筑有配备相应的消防管理人员及设施,但是工作人员的消防意识往往比较薄弱,再加上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导致消防设备和器材配置短缺,科学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难以建立。因此,相关部门必须要加强对古城古建筑消防防控工作的重视。
(1)加强协同配合。想要确保各项消防安全工作落实,便需要详细划分防火管理目标,将管理工作职责落实到每一个人的头上。因此,由政府牵头,联合消防、文化、旅游等多个管理部门共同开展防火管工作,保护古城古建筑[1]。(2)做好火源管理。因为在古城区内开设娱乐场所和餐饮场所,极可能出现游客不安全用火用、用电而导致火灾事故发生的情况。因此,为保证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必须禁止利用古建筑开设餐饮和娱乐场所,游客也不应在古建筑内部食宿。还要加强用电用火安全管理制度规范,严格执行和监督;划定香烛火源区域,并聘请专业人士进行管理和监督;在古建筑内要设置“禁止烟火”的警示标志;修建防火分隔墙和消防通道;古建筑维修工作正式开工之前,管理和使用单位要与施工单位共同制定合理的消防安全措施,并报与公安机关批准。(3)落实电气维保。在古建筑内部安装使用电器,必须提前向文物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报备,并取得消防机关的批准。在电器的使用过程中,还要严格遵守国家规范,对电气设施进行定期检查。此外,在电源线铺设过程中,必须设置控制开关和保护装置;在使用电器时还要谨遵“人离断电”的基本原则。(4)健全消防设施。由于多数古城古建筑距离水源处较远,且交通不够便利。因此,需要在古建筑管理单位内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和逃生工具,必要时还要修建足够容量的消防水池,安装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古建筑内部的装饰物和珍贵文物通常是由木材、棉、麻、丝等材料制作的,因此需要对其进行防火阻燃处理,消除火灾隐患。(5)完善消防机制。加强消防管理工作,需要在严格遵守《消防法》的基础上,建立义务消防组织,分配人员的岗位职责,设置防火检查制度。(6)规范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古城区各项管理制度,实施依法治火。尽快制定《古城保护管理规定》,用规定保护古城。落实《消防法》,实施依法治理,最大限度的减少火灾隐患,保护古城安全。
在开展灭火行动之前,消防单位应当对古城区的消防状况进行深入调查,掌握一手火灾处置资料。无论是古城区内的水源情况、道路情况,还是消防栓、水压、等情况都要仔细地、切实地进行熟悉,查看是否存在损坏、堵塞的情况,为灭火行动创造条件。除此之外,还要在掌握古城区单位建筑结构室内外消防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消防通道,了解古城区内重点单位、重点地区的具体实况,保证古城区火灾扑救行动能够顺利进行[2]。
广泛开展古城古建筑的消防宣传工作。组织队伍学习古建筑构造知识,火灾危险性、扑救措施、火灾战术运用、火灾扑救注意事项等相关理论知识,使队伍掌握火灾扑救的相关知识,从理论上提高消防队伍的灭火能力。在开展灭火演练、战术训练之前,相关人员应当在充分理解古城区火灾救援理论的基础上,将古城区按区域进行划分。由于古城区古建筑存在道路狭窄、建筑密集的问题,火灾发生时极有可能出现火势蔓延,从而造成大规模火灾的情况。因此,针对这一实际情况,需要将古城区按实况划分为数个区域,并为其制定适合水源道路分布、区域重点单位分布的灭火作战预案,切实结合情况做好培训工作,按照预案规划,开展灭火演练和实战训练,从而确保培训工作实效。
要不断强化消防队伍的执行能力,通过建立相应的体制机制,提升监督执法力度,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消防队伍的协同能力和灭火能力,能够根据火势的具体情况做到随机应变。首先需要有相应的人员作为监督执法人员,在古城区的特定区域与消防队伍形成监管关系,待消防队伍接警赶赴火场后,能够在灭火行动中充分发挥好监督作用[3]。
要提前制定火灾预案,做好消防器材的维护工作。消防队伍在充分熟悉古城区消防通道、辖区道路、水源情况的基础上,定期开展消防器材的保养及维护。并且,为了提高火灾发生时的现场应变能力,还要结合器材进行实地训练,以便加强训练和实战间的磨合。以保证消防器材在火灾现场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帮助消防人员做出正确的、迅速的反应,通过协同作战缓解火灾形势,为灭火行动争取更多的时间,从而最大程度降低火灾所带来的损失。在重大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来临之前,相关单位必须要对古城区域的消防器材情况进行重点管理,熟悉重点单位和重点部位的消防具体情况,排除不安全因素。还要提前对火灾扑救资料进行收集和学习,保证在火灾发生时,相关人员能够利用消防器材及时扑救,保障消防安全,减少火灾损失。
不断完善街道社区微型消防站,通过基层消防机构的设立,保证消防人员能够迅速达到现场,完成救援任务。而在平时,这一基层部门还可以充当管理机构,开展防火检查工作。成立街道社区微型消防站首先便需要认识这一基层组织在火灾扑救任务中的重要作用,始终将这一组织放在火灾抢救救援工作中的关键位置。为了保证这一组织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还要制定科学的火灾演练预案,按照预案规划开展实地演练工作。与此同时,各个部门和单位还要根据演练计划来加强合作,并结合多个街道社区微型消防站来开展火灾扑救演练训练,形成多点联动效应。积极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微型消防站提供辅助支撑,使消防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当前我国必须要建立起古城火灾扑救的完善体制,保证各单位在协同指挥下,深入了解现场实情,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强化执法监督力度,扎实做好器材维护,持续完善组织机构,做好古城区火灾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