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光伏驭浪者

2021-11-26 03:34宦菁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21年11期
关键词:分布式融合工程

宦菁

“商海无止境,于顶晶融合而言,就是要做出自己独特的市场定位,不断抢占行业的制高点。”说这话时,王益目光坚定。他仿佛是驰骋于商海的冲浪手,随着行业的起伏调整着姿势,始终立于浪尖,驭浪前行。

霜降后,秋日的阳光多了份清透。在南京五金机电城屋顶,穿梭于太阳能光伏电板间,江苏顶晶融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顶晶融合)总经理王益有感而发:“宽一米,深一万米。”

对于光伏行业而言,顶晶融合只是庞大产业链中的一环,但在王益看来,哪怕只是“宽1米”,也要将光伏的落地与应用做到“1万米深”。脚踏实地地去努力,坚持把自己所在的领域做深做透,这是王益的创业成长密码,也是他多年来秉持工匠精神成就事业的初心。五年来,在王益的带领下,顶晶融合这支勇立光伏新能源行业潮头的团队硬是在分布式光伏领域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商海无止境,于顶晶融合而言,就是要做出自己独特的市场定位,不断抢占行业的制高点。”说这话时,王益目光坚定。他仿佛是驰骋于商海的冲浪手,随着行业的起伏调整着姿势,始终立于浪尖,驭浪前行。

脚手架上的梦想

“简单。”谈起自己的经历,王益用了这两个字归纳。这位出生于扬州普通家庭的80后,有着和许多同龄人一样的成长经历——读书、考大学,然后就业。“我的家庭很普通,我自己也挺普通。”王益说,自己没有太多的传奇经历,年少读书的时候也总是那个一到大考就紧张、容易失手的孩子。也正因为如此,他早早就懂得,想要有所收获,最重要的就是加倍地付出与努力。

从南京工程学院的电力自动化专业毕业后,王益被一家央企相中,拿到了许多同学颇为羡慕的“铁饭碗”。家人对王益的工作很满意,王益自己也怀揣着一腔热血准备在职场大展拳脚。尽管事事都努力做到最好,发展前景也不错,但四年后,他萌生了辞职的念头。“工作很好,但不适合自己。”王益内心有一团火,他要成就一番事业。央企的平台虽说起点不错,然而按部就班的氛围让他觉得,这一切离实现梦想还有不小的距离。王益向父母坦陈了自己的想法,在母亲的支持下,王益踏上了东去的火车,他要去上海闯一闯。

在上海,王益入职了一家民营公司,从事工程管理工作,每天奔波于各个工地之间。为了省钱,他买了一辆自行车,天天往返十几公里。一年后,他攒够钱买了辆二手两轮电动车,没想到,没多久就被偷了。虽说“漂”在上海的日子过得艰苦,但王益并不介意,反而乐在其中。他明白,此时的苦都是日后的积累,是梦想路上的必修课。

王益到现在还清晰地记得,10年前的一个阴冷雨天,他和同样“漂”在上海的同事戴着安全帽,裹着大围巾,坐在工地的脚手架上,畅想未来。“我会拥有一家自己的企业,让这家企业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当时的伙伴侧目望着王益,一脸不屑:“王益,你现在就这个光景,天天吃盒饭,还想着能有自己的企业,怕不是疯了吧?!”王益笑着,没说话。他望着远处的高楼,心中特别笃定,当年破釜沉舟从体制内离开,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实现梦想。“尽管自己一无所有,但梦想还是要有的,哪怕现在看上去遥不可及,说不定就有实现的可能。”

2013年,国家针对分布式光伏出台0.42元/kWh的补贴政策,王益所在的公司开始转型做光伏工程,于是王益也跟着慢慢进入了光伏新能源行业。这一次结缘成了他梦想实现的起点。王益捡回了电力自动化老本行,将此前所学与光伏、土建工程相结合,从零开始,凭着一股拼劲,成了公司里的“业务王”。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2016年,王益离开上海,来到无锡创业。两年后,为了能够更好地拓展业务,他将公司搬到南京,创立了顶晶融合。

高效制胜

在瞬息万变的商业世界,光伏行业的发展幾度沉浮,有过补贴下的疯狂,也有过反倾销下的悲壮。这是新兴行业从出现到良性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喧嚣过后,行业的发展渐渐回归理性,更加需要踏实稳健的企业共同推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2013年进入光伏行业,王益算得上是行业里的“老兵”,几乎见证了行业起伏的全过程。发展初期,为了能够在国家政策补贴下赚快钱,行业中出现了不少乱象,但王益始终坚守初心,以一种健康的心态,不急不躁地在光伏路上迈着坚定的步伐。“没有长期规划和愿景的企业,即便能在一时的投机取巧下赚到钱,也不可能走得长远。”在他看来,做光伏企业,不仅是为了赚钱,更重要的是在推动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尽一份力。哪怕在现有的体量下做出的微小变革,只要能影响到整个行业,那就是正确的方向。

分布式光伏虽说环节不多,但技术含量较高,涉及土建、结构、电气、商务等诸多环节,是一个对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的系统性工程。在王益看来,对于顶晶融合这样的初创公司而言,首先要在熟悉的领域,把最擅长的事做好。分布式光伏工程的流程管控是顶晶融合的一大特色。自公司创办以来,王益不断优化分布式光伏建设的各个环节,从现场勘查到方案设计、从光伏铺设到验收调试,每个环节做到互相衔接又互相渗透。如今,顶晶融合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使每一个项目工程做到条线化、清晰化、标准化。

王益带领顶晶融合创造性地在业内提出“四个7”——7天完成现场勘查、7天完成设计方案、7天完成光伏区内铺设、7天完成光伏区外建设。28天的工程周期成为业内的新标杆。“我们不生产光伏,我们只是光伏的‘搬运工,能既好又快地完成每一个‘搬运工作,靠的就是‘四个7。”

在江苏南通,一个6万平方米的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项目,如果按照传统的施工流程,需要三到四个月才能完成,而顶晶融合只用了28天。王益认为,效率是一个企业最大的竞争优势,企业想要在业内争得一席之地,除了过硬的质量外,取胜之道就是高效。尤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能不能高效、快速地完成项目,甚至关乎企业的存亡。“现在很多光伏工程没挣到钱,并不是因为产品的价格太贵,而是由于很多不确定因素,比如突如其来的疫情,导致项目周期拖得非常久,甚至出现窝工返工现象,极大地浪费了成本,导致项目不赚钱甚至亏本。”

除此之外,王益还要求团队对客户“有求必应”。“这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客户上午提出要求,恨不得晚上就要你给出解决方案。我们除了态度上要及时响应客户要求之外,更重要的是用科学、专业的方法捋顺客户提出的问题与要求,化解客户的焦虑感,让项目能在顺畅的沟通下有序进行。”王益说。正因如此,顶晶融合团队的执行力和响应速度在业内有目共睹。项目有问题,总是能“当日事当日毕”。

高效的工程模式和快速的响应让顶晶融合收获了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客户。在口碑效应下,顶晶融合的客户群迅速扩大。从创业初期靠朋友介绍的零星订单,到如今平均每年1000个项目,顶晶融合逐步成长为一个体系健全,拥有电力总承包三级、机电安装三级以及承装承修承试五级等资质的新能源工程终端方案解决者。

“风口”下的坚守

2021年,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下,分布式能源迎来发展良机。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6月,全国光伏新增装机1301万千瓦,其中,光伏电站536万千瓦、分布式光伏765万千瓦。截至2021年6月底,光伏发电累计装机2.68亿千瓦。户用新增装机首超集中式新增装机,成为上半年光伏新增装机的主要来源。

伴随着分布式光伏电站整县开发等利好政策的有力推进,全国500个县齐头并进装光伏,万亿元的光伏市场应运而生,一下引爆了资本市场。大量的资金疯狂涌入光伏行业,新注册的光伏公司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这些新成立的光伏企业中,有些没有技术、经验,仅凭资金优势杀入。泥沙俱下的光伏市场中,隐患频现。这让一直怀揣着助推行业发展理想的王益忧心不已。“显然有些分布式光伏工程无法保证质量,也没有基本的安全防范措施,更谈不上售后服务。”长此以往,市场将面临服务商与用户相互不信任的局面,行业因此受到影响,反而成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的阻碍。

作为一位有着10多年光伏从业经历的创业者,王益的体会远比一般人深刻。他认为,质量是光伏工程企業的生命,在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过程中,要升级标准、加强监管,剔除行业隐患,积极推动分布式光伏市场的健康、持续、良性发展。

扎实、稳定、高效是客户对顶晶融合所做工程的评价,这也是王益带领团队长期坚持“质量更优、性价比更高、效率更高”工程理念的结果。

王益认为,对于一个光伏电站来说,投资人当然希望它能够长期稳定地发电,所以在质量端就必须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顶晶融合做过单体20兆瓦的屋顶光伏项目,也做过5千瓦的户用光伏项目,基本上涵盖了水泥顶、彩钢瓦顶、马鞍板顶、柔性顶、BIPV等屋顶形式。服务的客户群体包括外资企业佳通轮胎、上市公司科伦药业以及央企宝钢、东方航空、禄口机场、商业综合体居然之家等,积累了大量的光伏项目实践经验。

顶晶融合这些年一直致力于屋顶光伏项目,坑踩多了,就逐步沉淀出一套自己的工程质量和技术标准,并在实践中不断升级。比如,在施工方面,顶晶融合有着非常严苛的流程:光伏板的移动不可采用一人背的方式,必须采取多人抬或借助运输工具;工人施工不可施力于光伏板,必须使用顶晶融合专用的施工工具……诸如这样的细节,都被收录在顶晶融合厚厚的施工操作手册中。

抠细节是顶晶融合人的特质。王益总说:“品牌的打造需要全力以赴,需要关注每一处细节,需要持续坚持目标,需要执着于产品的创新创造,更需要不断地把产品品质从99%提升到99.99%。这是基业长青的唯一道路。”

标准为王,拒绝空洞描述。王益将标准融于日常的管理,将标准落实、落细。他希望不久的将来,顶晶融合的标准能成为行业的标准,引领行业不断向前。

与项目推进的高效、快速相反,王益对于顶晶融合的发展定位却是小一些、慢一些、长一些。他常说:“人只有一生,做好一件事已很不容易。创业者就应该踏踏实实地坚持把擅长的领域做深做透,哪怕这个领域直径才宽1米,但深度要够深,要有1万米。”这便能解释身处风口下的顶晶融合缘何专注于分布式光伏,尤其是屋顶光伏工程领域。切口小才能够专注,专注才能做到极致。

《青商》之问

《青商》:您最大的爱好是什么?

王益:看体育比赛。

《青商》:何时何地让您感觉到最快乐?

王益:和家人、孩子相伴的时候。

《青商》:在当代商界,谁让您心生钦佩?

王益:创立太平洋建设的严介和。作为早期的创业者,他有着“亏本也要做”的侠气,最终赢得了业内的口碑。

《青商》:当您遇到事业的瓶颈与困难时,会怎样处理?

王益:冷静下来,找解决办法。

《青商》:请您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自己。

王益:正能量、斗志昂扬。

《青商》:自己的哪个特点让您最为不满?

王益:脾气太火爆。

《青商》:如果给您一个机会,自由选择自己的职业,您最希望从事什么工作?

王益:体育新闻记者。

《青商》:对您来说最奢侈的东西是什么?

王益:长时间地陪伴家人。

《青商》:您是否有座右铭或是很欣赏的一句话、一本书、一个人?

王益:我很喜欢《康熙王朝》这部剧,每次看都会有不一样的体会,其中蕴藏的哲理放在商业世界中同样受用。

猜你喜欢
分布式融合工程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居民分布式储能系统对电网削峰填谷效果分析
刚柔并济
基于Paxos的分布式一致性算法的实现与优化
高速透平真空泵工程应用
破次元
融椅
泛滥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