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海燕
摘 要:初中英语教学往往很难与民族情怀联系在一起,然而在新时代的教学中,民族情怀对学生的成长十分重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民族情怀更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情感。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另外一门语言,学会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表达,还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力量。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要适当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同时,教师应注重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注重知识的横向拓展,优化英语教学模式,为学生搭建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此外,教师还应积极拓展学生的实践空间,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为此,本文論述了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民族情怀渗透策略,旨在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指明方向。
关键词:初中英语 民族情怀 中西差异 节日文化
民族情怀是对本民族语言、居住地域、历史习俗等的亲近、喜爱和维护的情感表现。然而,在现阶段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基本只注重语法和单词,忽略了英语科目中文化层次的情感内涵,导致学生产生片面的认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民族情怀,有助于学生客观认识语言文化的差异,增强文化自信。同时,民族情怀的融入也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提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一、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
目前,初中英语教材虽然涉及一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但仍然以介绍西方的节日、礼仪、景点等为主。同时,教师更关注英语单词和语法的教学,很少在课堂上进行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讲解。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我们需要加强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引导学生进行思辨,促进学生民族情怀的形成。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 5 Let s celebrate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进行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对比思考中西方节日文化的不同。在讲解时,教师可以适当进行拓展,讲一些教材以外的知识,如西方的万圣节和中国的中元节。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西方万圣节的由来,以及人们在万圣节期间会进行哪些活动;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我们一般会怎么过中元节;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这两个节日的不同。通过对比,学生会发现西方的万圣节最早是一种祭祀活动,而现在人们会穿上各种奇怪的衣服搞恶作剧,万圣节变得更像是一种庆祝活动;而我国的中元节是人们表达对已逝亲人的思念的节日,会烧一些纸做的“金元宝”给逝去的亲人,气氛相对沉重。通过这种对比,学生能轻松掌握中西方节日文化下隐藏的情感差异,感受中华民族“崇孝”的传统。教师的适当延伸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敬爱父母、尊重长辈的思想,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二、开展主题活动
初中英语教材中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往往只是一些表象,如日期、习俗、节日的由来等,无法实现民族情怀的渗透。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深度挖掘,适时开展一些主题讲座,从而引导学生对中西方文化进行探究。
例如,中西方的很多节日都涉及食物,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文化资源,以“中国节日”为主题,将春节(Spring Festival)、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中秋节(Mid-Autumn Festival)整合在一起进行一次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英语简单介绍每个节日的时间及涉及的食物。其次,教师可以问一问学生在这些节日里会开展哪些活动。最后,教师可以从情感的角度进行补充,如春节的第一天早上我们会用食物祭奠逝去的亲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伟大的爱国精神;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等。不同的节日不仅形式不同,寄托的情感也不同,教师可以借此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精神及尊老爱幼、孝敬师长的优良品德。
英语教学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一门国际化的语言,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在英语教学中放弃民族情怀的渗透。教学实践证明,在英语教学中适当开展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有利于学生英语水平和人文素养的同步提升。
三、链接网络素材
如今,网络给我们带来了海量的优质资源,实现了“近距离看世界”的可能,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可以让英语课堂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与中国的名胜古迹、人文习俗相关的内容,一方面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译林版九年级英语下册Unit 1 Asia涉及北京的故宫、桂林的漓江等知名景点,教师可以立足教材内容,在网络上挖掘教学资源,开发出新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前利用多媒体设备先播放一段介绍故宫的视频,再播放一段介绍桂林漓江的视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可以把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把视频内容翻译成英语。最后,教师可以在班级内部开展一次“英语导游小团队”演讲竞赛。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祖国的深厚文化和大好河山;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能过分拘泥于语法和单词的教学,而应该适当地让学生用英语表达对祖国山河和文化的热爱。
要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民族情怀,教师可以从网络世界中寻找素材。网络世界中的素材延伸空间较大,有些素材虽然看似与英语教学没有关系,但经过教师的适当开发、挖掘,它们就能“摇身一变”,成为优质的教学素材,其教学效果往往优于传统教学。因此,教师应多加利用网络素材,不断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四、参与社会实践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英语学习也不例外。在英语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让学生充分体会不同语言的文化内涵,并在社会实践中更深入地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例如,学习完译林版九年级英语下册后,学生不仅要掌握国内的历史文化,还应当对世界各国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为了达到这个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建立“英语角”,要求大家分组表演,展示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传统节日。针对中国传统节日,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专业词组,如set off firecrackers、make dumplings、have a family reunion dinner、lucky money、Dragon Boat Race等。学生在自我展示的过程中,可以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同时,其他学生在观看小组表演的过程中,也可以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深刻感受我国五千年岁月沉积下来的民族情怀。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掌握英语单词、短语、语法的正确使用方法,还可以开阔眼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英语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不仅在于锻炼口语、提升英语思维能力,还在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文化活动,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明白文化传承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可以增进学生对世界各民族之间文化融合的必然性的了解。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寻找机会,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为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总之,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民族情怀更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情感。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另外一门语言,能够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表达,还包括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力量。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要适当渗透民族情怀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授。同时,教师应注重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注重知识的横向拓展,优化英语教学模式,为学生搭建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
参考文献:
[1]胡婷.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传承[J].华夏教师,2020(9):50-51.
[2]王庆芬.融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于初中英语教学设计的实践探索[J].中学生英语,2021(28):60.
[3]刘亚军.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生活教育,2021(6):109-111.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实验中学)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中“小学英语教学民族情怀培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D/2020/02/12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