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梅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内江 641102)
中共党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建设党的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力量源泉。习总书记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因此在大学 生中普及中共党史的基本知识,加强中共党史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内容。
“概论”课理论性较强,所以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因难懂因而缺乏一定的学习兴趣。因此可以将具体的党史知识融入进去,让理论课程变得鲜活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决心和信心。如:在讲到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时,有些同学可能对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感到不以为然;讲授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就与老百姓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时,同学们可能还会不置可否。那么就可以通过具体是视频或者情景把同学们引进当年那个硝烟滚滚的革命年代,让同学们仿佛身入其境感受当年的真实历史场景。周恩来工作常常到深夜,但是工作之余还不忘管理院里的那棵梨树,果实成熟了还不忘给房东送去。毛泽东来到西柏坡,脚上穿的那双鞋经历过转战陕北一年多,烂的都不能继续补了,但是还坚持穿着不换新的。朱德工作之余,还不忘和老乡拉家常,帮助老百姓打场、锄地等等,结合中共党史教育去讲授效果会有很大提高,增强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故事的讲解让学生思考问题,从而分析得出结论,相比较纯理论讲解而言更通俗易懂。引导学生看到这些理论在今天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学生在今后生活及将来职业生涯走向成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职大学生是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价值导向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的价值导向。高职院校大学生对党的认知度和认同感直接影响着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加强党史教育可以促进高职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并找到与自己适合的人生奋斗方向和价值目标。能够产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国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的认同感,增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主流价值观,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加强大学生的党史教育,使之明确肩负的时代重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党史教育是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构成环节,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和有效路径,是坚持“立德树人”教育指导思想的根本落脚点之一。同时党史教育也是学校党建工作的一部分,是提高党建发展水平和发挥能动作用的基本内容之一。更是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高职院校党史知识教育,党史知识进课堂能够让学生在社会多种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强烈冲击下坚定自身理想信念,坚持正向的价值导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此,党史知识进课堂有效提高学校的党建工作水平,完善学校的育人机制和意识形态工作机制,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求。
从高职大学生的知识基础方面来看,由于高职院校大学生有单招和普招两部分组成,其中,单招大学生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相比较普招学生而言,这部分学生的知识基础较差。总体而言,高职大学生的知识基础差,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自我约束性。同时公共基础课相对于专业课而言,更重视专业课。他们的思维是进高职学校是学技能的,而并非理论的政治知识,所以对思政课不感兴趣,而且很多学生认为从小到大都在学政治,将来又不从事政治工作,所以政治没用。他们在课余时间很好关注社会热点和国家大事新闻,更多的是关注娱乐新闻。他们整体意识上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但对具体的党史知识了解甚少,尤其是党的纲领、路线等理解较浅。青年大学生逢盛世,没经历过坎坷,无法体会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和建设精神,因此不能很好地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党的红色基因,这正是加强党史教育的目的所在,发挥党史教育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党史教育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从高职学校的发展重点来看,高职院校本就属于职业教育,故重点在学生技能技术的培养。而党史教育课程基本是公共基础思政课程体系的一个内容,学校的党建工作虽有所涉及,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更多地流于形式。同时,根据中宣部的要求,本科学校开设四门公共课程,而专科院校只开设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对党史知识的系统介绍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高职院校则未开设,这就使得本人文基础知识较差的高职大学生无法直接且系统地学习党史知识。另外,由于课程自身发展限制问题,党史内容、篇幅设置同样收到了制约。所以教学主体更应提高认识,加强重视程度。
从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来看,虽然近两年来大力提倡思政课与专业课的融合,大搞课程思政,但是党史知识教育与学科专业的融合是远远不够的。同时教育形式大部分局限于课堂教学,网上如校园网站、广播等平台和线下的实践中如校园文化活动等宣传力度不够。同时就高职院校开设的两门课程情况而言,党史知识教育更多地落在了“概论”课程的教学当中,而“概论”课就其性质而言,理论性偏强,且与本科学校一样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的教材,其教材的编写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同时“概论”课程的内容尤其是前面几章的内容很难在现代的实际生活联系,找到学生熟悉和经常接触的案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单纯的理论讲解,很难吸引学生的眼球,缺乏吸引力。
再者,在“概论”课的教材中,缺乏党史知识的系统性讲。随着课程的改革,原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部分内容由原来的单独一章,改为了前言的简单论述。因而从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到李大钊等早期共产党人指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和解决中国问题的认识等思考和探索过程缺乏系统论述。这一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善于创新等精神正是大学生需要理解、学习和掌握运用的。
习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用党的历史教育青少年,是党史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概论”课理论性比较强,它属于公共基础课程,不是高职学生的专业主干课程,所以高职大学生认为这门课用途不大,也就不重视。针对这种心理,“概论”课教师应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让理论课程变得鲜活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决心和信心。洛克说过:“教师的重大作用和技巧就在尽力使得一切事情变得容易”。“概论”课结合中共党史教育去讲授效果会有很大提高。如在讲革命理论时穿插一些革命中的小故事、播放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等的是视频,以及将到某些革命情节是可以使用情景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演绎历史故事,让自己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情境中等等,就会增强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
任何一种理论都要通过实践来强化。校园文化活动是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党史、开展党史教育最便捷的方式,在各种文化活动中践行党史教育,也是最容易入脑入心的方式。因此,可以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上通过校园网站上和广播平台加大宣传力度。线下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思政主题教育活动,如清明节组织学生通过学习英烈事迹、扫墓祭奠英烈、诵读红色经典等一系列活动,七一建党节进行“党史故事青年说”活动,让学生讲党史故事,并将视频推送网络平台,身体力行,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同时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开展了以党史知识为主题的学习交流会,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交流学习党史的经验和方法,加深学生对共产党历史的了解,争做红色文化的信仰者、传播者。
高职院校承担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其人才培养目标,不仅强调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技能型人才,而且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他们必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就需要高职院校积极构建符合大学生心理需求与学习习惯的教育活动形式,搭建党史课堂教育网络平台良性互动关系、建立党史教育保障机制,进而在这一教育基础上,全面提升党史教育的活力,吸引大学生参与到此项教育活动中。还需积极营造良好的党史教育环境,做好校园思政文化建设。
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因此要坚持把中共党史知识贯穿于“概论”课教学中,积极发挥其文化育人的作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学生,促进学生将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紧密融合在一起,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融合在一起,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融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和社会不断创造人才红利,才能筑牢“中国梦”腾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