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娟
(宿迁高等师范学校,江苏 宿迁 223800)
引言:高等师范学校对于儿童画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式上难免存在不足之处,因此为了解决教学的实际效果向预期效果发展,利于儿童发展的需求的同时检验教师教学能力的水平,所以分析和解决好儿童画的教学方式十分必要,让教师在组织儿童画课程中得心应手,融会贯通也是高等师范学校需要分析和解决的问题。
学校对于儿童画课程的时长设置对比其他科目的时长要少,存在着分配不合理的现象,教学时间不够,资源配备不足,尤其是配上节假日,教学的预期目标则无法完成,当教师将重点放到如何快速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时候,课程的主体就不是以学生为中心,而且以老师为主,那么学生的创作能力就会受到限制和制约。在教学内容方面,脱离了内容的衔接和相关性。所以要尽量突破教学难度大,教学时间有限的局限性,就要在课前准备好教学内容,配备先进的教学用具,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的绘画的过程不仅是学习的过程,更是发展的过程。
对于教学的实施者很多情况下是年轻的教师,首先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很容易在教学中出现情绪耗竭,去人性化以及成就感低的问题,对于学生的学习要求仅仅停留在课堂任务的完成,专业技能的提升,因此在诸如此类的单一模式下进行的教学活动,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尤其是面对着繁杂的知识点,相对长远的目标,容易产生迷茫,无措,沮丧的情绪,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也难以全面提升自身的能力,不利于实际教学应用的需求。
在教学中,当学生的创作与自身的想法有出入的时候,教师不应该一味的批判,责备,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有固有的思维模式去限制学生的自由创作,盲目地对此提出极端的评价,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当学生完成创作的时候,应该用发展的目光去看待学生的学习成果,不要用专业性和成人的眼光去严格要求一致性。
儿童阶段处于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的重要阶段,因此对于教学课程的设置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也是学校最基本的工作之一,将创新课程和儿童画课程教学结合起来,增加儿童画的创作教学课的学习时长,并合理地增加配套的课程内容,形成一个合理的教学规划,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意内容,达到拓展教学特色的目的。课程的设置应该具备高度的衔接,如开设儿童画的之前可以相应地开展简笔画,线描画等课程,每周两三个课前,让学生提前了解到儿童画的基本结构,掌握色彩的搭配和掌握画画的能力。同时,也要对创作的是长袖做出规定,才能提高创作效率,取得进步。可见,系统化,合理化的教学安排,有利于儿童画的创作的教学实践。同时高质量的课程设置才能促进儿童教育的发展,在当代教育的背景下,课程设置也存在了不少的问题,如出现了大量的水课以及多余的课程,所以面对着如此严苛的教育环境,学会研究分析,对课程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才能增强课程规划和设置的合理性,从而获得更科学,有效的课堂效果。
例如,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该针对都会学生把握好儿童画的特点,重点是针对模拟儿童的心理状态和生长发育特点,结合儿童的基本绘画能力,教会学生先学习绘画的方法,再学习如何对儿童进行绘画教学,达到提升学生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所以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让想象力自由翱翔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涂鸦画教学中,熟悉的,生活化的情景会让儿童印象深刻,从而激发好奇心和绘画的动机,在开展的课堂中,不要求学生画出教师想看的东西,而是放任儿童进行涂鸦,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同理,对于拼图画,颜色画以及任意画都是摆脱授人以渔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接受知识的主体变成学会知识的主体,从间接经验中了解时间到自身去探索世界的奥妙,教师要教会儿童学习的方法,技能的认知,让儿童在尝试中收获乐趣。所以对以上的相关课程的设置是否合理,影响了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了课程在儿童发展中的价值量。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而采取的一定措施的方法。它不是单向传递的而且多向互动的,包括了多个教学方面,如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教学和学习的统一。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理论性强的过程,如何探索到正确的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创作技能,提升审美能力,为学生在入职时打下坚实的教学基础,也为工作角色的转换缩短适应能力,就要对教学方法有一个详细的执行计划。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学习步骤有明确的认知和对应措施。在儿童画的创造过程要抓住几大方面的时长投入,即首先是基本造型设计,通过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中强化造型达到理想的效果,基础造型的目的主要是拓展学生对于记忆形象的积累和快速表达的能力。教师要强化课堂和课外的造型教学的训练,并在学生的学习遇到困惑的时候及时引导,疏解,对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在此期间,教师要学会分析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接受能力的情况,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直接地掌握重点知识。其次,是临摹和创新的阶段,当学生多会对一个优秀的作品进行临摹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并取得优异的成效的时候,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都能得到一个质的提升。因为临摹中学生本身容易受到原创作品的影响,产生思维定势,无法更好地发散创造性的思维。因此在临摹的基础上,加上教师的引导,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境地,学生则有很大的进步。再者是默画阶段,是考验学生对作品的解读的过程,强化学生对形体的理解和储备,在此阶段,教师要要以鼓励为主,注重对学生自尊心的保护,可以合理地采取不定期的抽查,来检验学生的能力。最后是创作阶段,教师面对着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要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交流,通过和优秀作品的比较发现差距,拉近差距,提升水平。
例如可以在儿童画教学中通过教学引导和启迪,对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教师要有的放矢,保证学生在学习中既有思维的展现,又有思维的表达途径,注重学生的自由创作,不要加以过度的干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将自身的情感,观念,情绪等通过创作表达出来。因此教学方式是否合理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教师在组织儿童简笔画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对其基本绘画技术及绘画基本功进行反复的练习,达到绘画游刃有余的标准,同时教师还应该开展儿童心理学及基本动手能力方面的教学,教会学生能够模拟儿童的心理,从儿童自身的心理角度出发是如何学习儿童画的。学生掌握了这些基本概念才能在以后给儿童教学时能够有的放矢,才能更好的提升学生未来的教学能力。其次,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在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互换身份的方式进行教学也可以模拟角色的形式进行教学,还可以利用多种教学设施进行教学等等。如,教师应该模拟现在学生的状态,让学生模拟儿童的状态进行学习,教师就以现在的学生未来教师的角色教学儿童画的练习,教学应该首先进行研讨式教学,先将画画在黑板上,而后让“儿童”们认识所画的是什么画,而后教师再一笔一笔进行教学,“儿童”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认真考虑自己所表现的心态,以便未来走上教师岗位,更好的胜任教学工作。最后教学方式是否创新。教学方式墨守成规并不是一件好事,而且要将传统和创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为传授知识提高效率,为教学注入活力。科技是用来课堂上用来获取知识,接受知识,保存知识运用知识的载体,因此教师教学工具的运用可以体现教学时代的发展要求。适当地利用投影仪,电脑,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为教学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在学习儿童画中,教师不能用固有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发展,当你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的时候,你会发现学生身上的许多优点,但是以批评的角度去看待,那么你就会看到许多优点。欣赏是一个手段,也是一种能力,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要养成对学生,对自身的客观评价,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活泼,民主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积极地参与到儿童画的学习中来,促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萌芽和发展。评价儿童的作品是一个促进儿童发展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阻碍的过程。对于不同的作品,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作品的评价来,自由地发表自身的看法,交流沟通,集思广益,记下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师在收集学生作品进行分析的时候不必对作品进行打分,划分出名次,避免孩子在分数中相互比较,产生自卑或者自大的心理。同时教师要记下学生作品中的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针对不足进行纠正和指导学生往更好的方向发展。通过多角度地去看待学生的发展,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分数并不能代表能力,更不能代表未来的发展,所以在儿童画创作中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看待问题,处理问题。
例如可以在开展儿童画课程活动后,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各自的指导老师,找出作品的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作品的创作者也要对自己的作品有一定的看法和构思的理由。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要有根据学习主体的学习特点出发,提高接受度。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要理解绘画的范围是与年龄有着巨大的联系的,不可以要求一个低龄学生画出高水平的专业画作,因为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画画是没有限制的,也没有正误的标准之分,不同的眼光,不同的经历会造就不同的画作里的奇妙世界。教师要相信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因此要用发展的眼光,一分为二地观点去看待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儿童无拘无束自由想象的优势,鼓励儿童创作,打破儿童创作中的心理障碍,如害怕画不好,害怕老师责怪,害怕同学嘲笑等不良的心理现象,让学生在作品中在相互观摩,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中得到新的收获。
评价和欣赏儿童的绘画作品时,要学会倾听儿童对作品的内容解释和画面布局的构思,深入儿童的世界,站在儿童房角度如看待画作,理解到儿童画不是一个作业,而是一个内心世界的呈现,当儿童将自身的喜怒哀乐倾注到作品的那一刻,教师要注意将对方当做朋友,学会沟通,学会倾听,学会真正理解,并做出合适的评价。
儿童的眼中的世界和成人的时间不一样,因为大脑的结构还没有完全发育完成,社会经验也不一样,所以在很多方面都会以自我为中心,没有一个固定的判断标准。如在看到天上的云的时候,成人会认为是水蒸气混合而成的漂浮在空中的聚合物,是自然现象,而在儿童眼中,则是天马行空,奇形怪状,是奇幻的未曾探索到的世界。因此当儿童创作出的作品,要注重挖掘其中的内含的情感而非表面的像或者不像。鼓励儿童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创作,任意发挥,只要创作的过程是愉悦的,轻松的那么对于学生来说这个学习就存在价值。
在儿童画的创作中,教师的表扬或者批评都会对象学生的学习产生截然相反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儿童对绘画的兴趣和自信,如在儿童表现良好的时候进行肯定,表扬,那么儿童会表现出更大的创造热情和更丰富的想象,从而增强自信心。因此在评价中要多运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评价儿童身上的凸显的优势,找出每一个儿童的长处并提出来,让儿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在绘画上更上一层楼,同时也达到了儿童美术教育的真正目的。
总结:儿童画可以促进儿童各种感官的协调发展,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还可以培养儿童逐步完善心理结构和审美认知,提高热爱生活,发展美好的能力。由此可见,指导儿童画能培养儿童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儿童的创造性,对推动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对高等师范学校的教学事业有重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