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作用

2021-11-26 20:02:11韩莉
魅力中国 2021年17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院校心理

韩莉

(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0)

引言

近些年在国家提倡职业教育的大趋势下,高职院校以十分快速的势头发展,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模式也实现了一次次的创新改革。学生管理工作也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下开展的。在学生管理工作者,教师和辅导员首先就需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心理状态,并结合实际情况在生活和学习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引,让学生在大学生形成完整独立的人格。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一)恰当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都迅速发展的今天,各个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但是也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适应并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大学生需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尤其是在毕业季,择业的压力往往会让很多人出现心理焦虑、懒惰、不求上进的情况,时间久了就形成了较大的心理负担,有些甚至出现心理疾病。大学的心理健康课程能够对学生这样的焦虑心理进行有效的疏导,避免形成心理障碍,让学生以健康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社会上的竞争。另外,大学生经常会遇到情感问题,很多大学生都没有建立起正确的恋爱观,所以经常会因为感情问题心理扭曲,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辅导员老师应该疏导学生在感情中出现的问题,帮其建立正确的恋爱观,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心理健康的指导,从而培养学生成为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让校园更加和谐稳定

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才能让大学生更加安心的学习,而良好的校园氛围也需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只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才能增加知识储备,提升专业技术能力。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十分堪忧,几乎每年都会爆出大学生因为心理健康问题而出现的突发事件,例如,大学生自杀问题,聚众斗殴问题,恶意伤人问题等,这些恶行时间对出事的大学生和其家庭都在成了没有办法弥补的伤害,对大学校园的正常学习秩序也是十分的不利。作为教育主体的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大学生的心理趋势,辅导员更应该关注班级内每名同学的心理状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和谐校园的建设做出贡献。

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常见问题解析

高职院校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强,情感很丰富,但是学习的自觉性不强,心理问题出现的概率较高,根据市场调查得知:很多学生对自己的未来都没有太多的信心,焦虑感和孤独感都比较强,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应该积极的进行心理疏导改善学生的心理焦虑,但是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来看,在心理健康教育上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专业教师团队有待完善

很多高职院校把教学的重点都放在了技能教学上,对心理健康课程的重视程度不是很高,虽然开设了心理健康的相关课程,但是从事教学的老师往往都是照本宣科,没有心理指导的相关经验,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并没有起到应有的心理疏导的作用。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师一般也不是科班出身,甚至是其他课程的兼职教师,这样的教学效果很难有保障。另外,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设施的建设,例如心理咨询室、心理沙盘等,这样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动态。

(二)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存在误区

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课程教学的层面上,应该是全方位,立体式的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监控和引导。从教育效果的角度出发不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混为一谈,二者是相对独立的存在,例如心理有障碍的学生不一定是思想道德品德有问题的学生,心理健康的治疗也不是道德品质的纠正。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实践路径

若想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首先就需要加强学院领导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在大一新生入校后就应该第一时间对其进行心理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形成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并结合相关数据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班级辅导员和班级干部应该重点关注心理测试中出现问题的学生,在具体实施上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高职院校需要完善心理健康的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管理制度涵盖的内容较多,一般包括:心理健康工作人员考核制度,督察制度,培训考核制度,辅导员心理健康跟踪制度,特殊学生关爱制度等方面,这些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是需要学院从上到下的贯彻实施的。制度设定后需要专门的人员监督执行。

(二)大学生社团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的相结合

社团活动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较为受到欢迎的活动类型,在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参加,在活动中解放天性,释放压力。良好的社团活动氛围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促使学生的心态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上发展。高校应该认识到社团活动的重要性,为活动提供场地、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开展范围也可以拓展到周围的兄弟院校,学生的社交范围也能够扩大。在社团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心态,勇于面对挫折的能力,大幅度的提升了心理素质,让大学生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良好的心态。

(三)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与学生日常的生活学习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可以与其他学科想融合,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心理状态的疏导。具体来说,在大学语文的课堂中,教师在讲授知识点后可以分析作者的写作心态,分析作者后半生的生涯如此的窘迫除了因为时事政治外,是否也与其心态有关,就像汉高祖刘邦和卧薪尝胆的勾践一样,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很难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生存,更谈不到后期的东山再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与思想政治教育联系在一起,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与有针对性和专业性的指导,利用思想政治课程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四)建立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站,提供专业线上心理服务

目前很多高校都已经建立了针对本校学生的专业综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网站,在网上中学生可以自己学习慕课、微课等课程,用大学生喜欢的方式接受心理健康的教育。这种创新的教育方式避免了课堂中枯燥的内容,教师用互动的方式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另外,互联网科技技术的发展让很多教学方式可以深入到心理教学中,例如,高校开发APP软件,实现网络互动,高校的心理教师在家中利用手机就能够在第一时间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困扰,利用互联网的方式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举例,二者之间的关系更像是网友,聊天的内容也不再是心理咨询,而是谈心解压。高职院校应该利用先进的科技技术打造良好的学生服务团队,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保驾护航。

(五)特别学生关爱心理服务活动应该逐渐推开

任何一所学生都有着一些特殊的学生群体,例如特困生、孤儿等,这些学生因为自己家庭的原因往往心理都会出现自卑的情况,人际关系能力一般都不是很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的负责人应该对这类学生进行特殊的关怀,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给与他们的温暖。首先学校就应该建立完善的特殊学生管理制度,给其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让品困生能够克服心理的自卑感,将自我的优势展现出来,这样就能够帮助这类学生在大学期间形成完善独立的人格,有能力面对未来社会的竞争。

结语

综上所述,在飞速发展的高职高专教育中,学生管理也需要进行创新和改革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目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严峻,需要教师和学校一起改革心理健康的教育模式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需求。大学生心理问题往往是隐形的,需要教师细心的观察和疏导,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下强化心理疏导的作用。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院校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心理感受
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