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四海
(安庆横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 安庆 246001)
建筑电气工程当中漏电保护技术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保护电气装置,在地下安全保护电器当中可以表现出比较好的效果,漏电保护工作的原理主要是依靠电保护器对相关的电路进行设计,使其能够在电流达到标准的情况下发生相关的动作,可以较好地对整个的电气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保护,降低可能存在的明显触电事故。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以及创新,相关的漏电保护装置同样也取得了较为理想化的成果,对其相关的技术进行优化能够对在电梯施工过程当中所存在的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灵敏的检测,并具备应对的策略,进而可以发挥其保护作用,从漏电保护器本身的组成部分来看,主要涉及检测的原件、机构以及中间环节三个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三个环节相互协作运行,能够更好地保障整个建筑工程的电气工程项目,避免可能存在的缺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漏电保护器当中所存在的检测软件,主要是通过铁芯和相关的结构组成。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针对建筑工程当中电器中的电流可以更加详细的检测,并了解电流具体的运行状态,进而将这种状态交给中间环节通过信号的进一步转化以及发送,从而指导相关的单位进行操作相关的动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确保电路都能够合理规范地动作,避免形成拒动问题,保证电气的安全。
协同性、组织性原则。在施工之前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电梯施工本身的特点以及内容进行全面深化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可以更好地实施防漏电保护的相关程序,并通过对相关的技术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以便保证漏电技术的顺利实施,再对建筑工程整体的施工状况有所了解的情况之后,要制定出更加适宜的防漏电保护实施方案,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漏电方案实施时,也要对临时用电的状况进行严格的约束避免,功率过高给电气工程系统造成很大的威胁,同时还要注意采用环保措施以免对外在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电气施工过程中应该与土建施工部门构建较为紧密的联系,确保各类电器设备都具备合理性,这也要求在具体的施工之前应该组织土建部门对于基础的施工环节或者是施工工序,能够进行具体的分析,并结合电气工程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形成组织性以及协同性比较强的施工方案,这样也有利于在后续的施工中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落实,从而可以在根本上解决因为施工不配合的问题,所可能导致的电气安全等方面的问题。由于防漏电保护技术本身就有很强的专业性,这就需要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应注重各个工序之间合理的配置,一定要在保证电气工程本身稳定性的基础上来实施防漏电保护技术。
接零保护、三级漏电原则。建筑电气施工过程当中还要注重采用零线保护,具体来说是在施工的现场电气设备的外壳、照明、灯具、配电设施等相关的防漏电保护的零线保护,零线保护当中不能是仅仅的进行熔断器后漏气的设置,另外发电区的用电区域都应该进行分开设置,不能合并使用一根接地线。防漏电技术的实施过程当中会包含很多繁杂的技术,并且每一项基础都可能对于最终的保护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这就要求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应该加强各个技术之间的相互配合,尽量避免因为技术方面的问题导致安全方面的事务。在建筑施工过程当中各项设备都要进行外壳接地的设置,避免在事故的过程当中发现人员触电甚至是人员死亡的情况。对于少数电气设备不带电外路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一旦发生漏电,很容易引发火灾或者造成施工人员触电身亡。施工现场的电气设备和电缆的电压、功率远超人体能承受的电压,电气工程是建筑施工中最危险的一部分,漏电不同于工程中其它质量问题,漏电具有隐蔽性,漏电位置不容易被发现。在建筑电气施工中经常遇到的漏电情况有以下几点:
电气工程中的漏电位置难以防范,有可能是电气设备漏电,也有可能是人为接线处漏电,或者电路老化出现漏电。在实际施工中电力人员没有充分考虑熔点电阻丝的规格情况,不符合规格的熔断电阻丝无法承载过大电流,电路中的电阻过大,电气设备长期处于超负荷情况下运转,电线发热融化绝缘体,导线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失去了绝缘层的导线存在漏电现象。不符合规格的熔断电阻丝增大了漏电现象的发生频率,熔断电阻丝无法发挥对电流的阻断作用,导致电气设备内通过的电流过大,电气设备故障出现漏电事故。施工现场电气设备的电压和电流超过安全数值后,会给施工人员带来生命危险。
电气工程工期紧、工程量大,很多一线工人都是在劳务市场临时找来的,施工的人员技术水平低,对先进的电气设备缺乏了解,施工单位即使临时安排培训,也无法快速提升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施工人员专业水平低不仅不能及时发现施工现场的漏电位置,还会导致漏电情况发生。施工现场很多漏电问题都是由于施工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的,施工人员的接线方式不专业,接线处存在漏电现象。由于施工人员对电气设备的掌握不足,因此不能发现电气设备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无法及时发现故障位置避免设备漏电。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工作不到位,没有定期检查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设备内电子元件损坏和导线氧化后没有及时更换,线路橡胶绝缘层老化开裂,造成漏电事故发生。电气设备内的稳压器损坏后如果不及时更换,电路电流通过不稳定,会导致设备瞬间电流过大,过电流与过电压会造成部门零部件被烧毁,引发设备漏电事故,严重的会造成火灾。
从整个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实际情况来看,漏电保护器具备过载保护、漏电保护、短路保护等功能和作用,在将其应用到建筑电气施工中如果出现了操作误差,和漏电保护器密切关联的漏电报警系统就会打开开关。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漏电保护器的内部结构比较简单,有控制电路板、电磁脱口装置、漏电传感器、输出端等,通常与继电器、互感器等等配合完成实现功能,在漏电保护器的配合下建筑电气漏电继电保护器能够对整个电气施工实施全过程的绝缘监视,在出现漏电现象的时候系统会在第一时间启动。漏电保护开关具备绝缘外壳,具体涉及漏电保护装置和手动控制装置。基于单一性漏电保护开关无法满足建筑电气施工管理需要,需要在现有漏电保护开关基础上额外辅助使用过流继电器、热继电器和熔断器等,在多个电气元器件的相互配合作用下来消除整个电气施工中的漏电事故。
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环境复杂,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和设备也比较多样,如果设备、材料如在潮湿的环境下使用则是需要对这些设施设备做好必要的漏电保护处理,对一些需要随时移动的设备做好绝缘保护、防湿防潮处理。对于一些容易出现爆炸的设备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即根据设备在不同场合中的应用需要来为其准备关联的功能附件。如果设备是在昏暗的环境中使用,则是需要为它配备相关的照明设备。另外,考虑到建筑电气导线排布及敷设的情况多变,在施工的过程中还需要相关人员科学合理的敷设导线,避免出现同一线槽或桥架内因导线敷设量超过规范规定的要求而出现发热问题。
1.科学选择漏电保护器的漏电电流
单个用电设备漏电保护器动作电流数值需要设置成正常运行设备电流的四倍,配电线路中漏电保护器的电流需要在实际测量电流的2.5 倍以上。为了实现漏电保护器电流的全网保护管理,所设定的额定电流要具备一定的过盈量。
2.漏电保护器按其保护时间的分类
第一类快速型漏电保护装置,其没人为的延时,适用于单级保护或分级保护的末端保护,当直接接触保护时其漏电电流动作电流小于30mA 时选用快速型漏电保护器。第二类延时漏电保护器,其加上人为的延时部件,适用于间接接触的分级保护的首级保护,其漏电电流大于30mA,第三类反延时型漏电保护器,其特点是漏电电流越大,分断时间越短,漏电电流越小,分断时间越长,适用于直接接触保护。
从建筑电气施工发展实际情况来看,电气系统故障出现的原因有很多种,但为了能够确保用电安全,在使用电气设备的时候需要尽可能的减少电气的触头数、极数、线路连接点,并选用合适类型的漏电保护器至关重要。
1.建筑电气两级漏电保护器的使用
建筑电气两级漏电保护器是针对电气施工中一些特殊线路的保护措施,通常在插座的回路上实施漏电保护,目的是能够防范因为回路出现过载、漏电、短路等情况而引起火灾。在安装两级漏电保护器的时候需要相关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我国规范规定的低压配电要求和火灾防护要求开展工作。对于电源进线可以通过在其上一级总开关安装一级漏电保护器的方式来实施漏电保护。在室内正常环境设置漏电保护器,其漏电保护器的动作电流要不大于30mA,同时动作时间不大于0.1s,从而确保漏电保护器能够为插座上的漏电保护装置密切配合,由此达到理想的漏电保护效果。
2.建筑电气四级保护器的使用
建筑电气四级保护器是建筑电气系统中的常见设备,在整个建筑电气系统运行的时候如果缺乏四级保护器,电气系统中的一个回路出现故障问题,故障电流就会在电源接地电阻上产生电压降,这个时候如果电气设备外壳也出现接地故障,漏电保护装置就会出现跳闸的故障。从实际情况来看,漏电跳闸电压超过50V,即便是出现了跳闸问题,整个电气系统也不会出现电击事故。这个时候如果使用了四级漏电保护器,在N 线出现断开的时候中线也会断开,由此会切断故障电压的传导路径,进而减少电击事故。
为了能够达到理想的防电击效果,需要严格按照电气施工的实际情况来安装建筑电气四级保护器,特别是需要参考N 线和相线截面的比对结果,在前者小于后者的时候就需要在N 线上安装漏电保护器。在前者超过后者的时候需要在N 线上安装四级漏电保护器。
结束语:工业生产与日常居民用电对建筑电气工程的电力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漏电不仅会增大电气工程的经济损失,缩短电气工程的使用寿命,还会给使用者带来安全隐患。漏电具有隐蔽性的特点,肉眼很难发现。在建筑电气施工中使用漏电保护技术,可以及时发现故障的电气设备,发出报警信号,切断电路中的电流,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促进建筑电气工程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