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创新研究分析

2021-11-26 20:02:25刘生亮
魅力中国 2021年43期
关键词:财税体制税收

刘生亮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云和分校,浙江 云和 323600)

作为政府资金收入的主要渠道,财政税收工作的良好开展有利于政府宏观调控市场经济,为公共事业与设施的建设提供充足资金。财政税收直接关系我国民生,但税收体制中存在一些限制问题,以致无法发挥财政税收作用,比如监督力度薄弱、部门与人员职责分工不合理等,影响了体制改革效果。据此,应创新完善财政税收体制,明确规范化、公正化的发展途径,以全面提高财税体制改革水平。

一、开展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一)提高企业竞争力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获得一席之地,不但企业自身应具备雄厚的资金支持,国家也应在税务方面给予支持。由此,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具备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着未来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实力。改革期间应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扶持帮助,降低经营风险,拓展成长空间,提高生存能力。

(二)优化财政管理体系

以往地方政府财务管理与中央财政管理存在一定矛盾,税务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属于长效的盈利机制,而随着税收内容的减少,地方政府税收收入不断下降,这使得地方政府采用抬高土地资源价格的方法实现营收平衡,增加了房地产的开发成本,提高了房地产价格。为了遏制此问题的发生,中央政府出台了多项打压政策,使得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进一步减少,以致在增值税基础上另加税收项目,再次将压力转移至企业。由此,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十分必要,可以规范地方政府税收管理,解决地方与中央之间的税收矛盾。

(三)适应市场经济环境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落实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在“一带一路”的引领下,未来京津冀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会逐步走向国际化水平,优化完善税收体制,可以摆脱现有内容的局限性,真正将国际贸易当作税收改革的主导方向。国内经济呈现出多方联动的发展形态各地区中小企业与地方龙头企业存在一定联系,构成多元化的市场经济态势。虽然龙头企业可以带动周边企业与行业的发展,增加地区经济收入,但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深入实行,京津冀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经济影响力会逐步提升,此时必须改革现有的财政税收机制,以使用新时代的发展环境。

二、新形势下财政税收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

(一)税收体制有待完善

当前财政税收体制并未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比如乡镇政府财税管理工作的税收机制与实际管理情况存在差距,制约了财政管理职能的发挥,长此以往必然会增大城乡差距。而财税体制改革中的问题,主要因为预算管理透明度较差,责任制度没有得到严格落实,对此,应进一步扩大预算范围,编制可行的预算报表,细化预算项目,通过强化监管,提高预算管理透明度。同时,各地中小企业税负压力较大,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工作流于形式,且地方政府没有合理划分事权与财权,执行压力较大,工作效率较低。除此之外,即便部分政府部门分离了事权与财权,但没有与其他权利做好匹配,财政税收体制无法达到预期的完善效果[1]。

(二)监督力度不足

财政税收行为与管理要求是否一致,与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存在直接联系,监管人员应细化管理规定,针对财政税收管理问题,加大监管力度。当前部分企业较为短视,仅注重眼前利益,甚至为了短期的经济目标出现逃避税款的行为,没有依法履行纳税职责,加大了监管难度,为国家带来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偷税、漏税行为将会直接影响财政税收体制的公平性与法制性,对于按规定纳税的主体并不公平,长期必然会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这便对财政税收监管人员的业务能力与专业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且随着监管要求与任务量的增加,财税监管人员需要面临更大挑战。若财政税收监管队伍专业素养较低,没有端正工作态度,将会弱化监管效果,无法保证财政税收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为财政税收体制的深化改革带来更大难度。

(三)转移支付体系不健全

转移支付的目的在于调节财政,平衡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国家经济的稳步进行。由于各地区经济要求各不相同,中央政府在进行转移支付时存在一定难度,若没有规范进行调配工作,则无法发挥转移支付体系的作用。且分析财政支付结构,在财政中,专项转移支付占比要高于一般转移支付的占比,执行原则与实践操作存在出入,影响转移支付效率,无法体现公平性。同时,对转移支付的监管工作大多停留于表面,无法保证不同结构下转移支付工作的均衡性,极易诱发违规行为。

(四)预算管理机制存在缺陷

预算管理制度的完善与执行效果直接影响着财税体制的改革效果,当前财政部门并未充分重视预算管理工作,没有编制完善的预算内容,预算过程存在整体统计与分散支出问题,引发呆账与坏账问题。同时,相关工作人员没有细化预算项目,不利于此后的财政规划工作,无法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建设。除此之外,预算监管工作也缺乏有效性与合理性,经常发生违规问题,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加剧了政府部门与群众之间的矛盾。

三、新形势下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创新途径

目前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依然存在较多问题,为了达到预期效果,应结合实际情况,深入探究革新路径,在增加国家税收收入的基础上,优化财税管理效果,促进经济的稳步发展。

(一)完善财政税收机制

在创新改革财政税收机制的过程中,应给予地方政府充分的自主权利,并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引入分级分权模式,循序渐进的提高财税收入。具体而言,应构建中央级与地方级财政部门,并在地方级部门下设市级财政部门,全面贯彻落实财政税收体制,促进各级政府间的和谐发展,提高中央政府的财政调控能力,激发地方政府的参与热情,保证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稳步进行。同时,还应划分财政税收管理各个部门与工作人员的职能与权限范围,明确工作责任,实现上下级的紧密衔接,提高财政税收工作效率。期间还应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重新梳理管理流程,并设置专门岗位,明确各个部门与工作人员的财政税收管理权限与级别,通过分级分权方法,充分发挥每位工作人员的职能,做到责任到人,促进税收工作的规范发展。

财政税收体制的完善工作并非一蹴而就,相关政府部门应以税收种类、经济类型为依据,针对不同税种合理设置征收范围,调整税率,保证全面落实税种改革工作。各地方政府的情况各不相同,应结合实际制定税收优惠政策,保证当地产业的高效发展,为社会经济建设注入动力。除此之外,为了给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工作提供更多支持,还应根据市场经济变化情况制定经济政策,在债务处理期间遵循科学合理原则,事先分类债务,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直至完成全部债务的处理工作。期间还应遵循一体化理念,征求各从业人员意见,优化财政管理流程,构建信息化的财政管理平台,以更好地服务于财政税收管理工作,提高财政税收体制的执行效率[2]。

(二)加强监督管理力度

为了动态跟进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进度,全方位了解财政税收资金的使用情况,还应加大监管力度,细化监督环节。财政税收监督部门应成立专门的监督管理小组,定期培训组员,使其掌握更多的财税监督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培养丰富的储备人才,严格确保财政税收监督工作的规范化、有序化进行。同时,还应完善财政税收监管制度,为财税征收工作提供正确参考依据。对于监督管理部门而言,应根据财政税收机制改革进度阶段性启动监管制度,强化各部门的协调与沟通,严格执行责任制度,及时有效处理财政税收监管环节存在的问题,提高税收监管效率。除此之外,在更新财政税收内容的基础上,还应跟进制度革新,落实多样化的财政税收监管活动,一旦发现违法乱纪行为,应在明确责任人的前提下,根据规定严厉处罚,保证财政税收监管政策的权威性与有效性,杜绝再次发生违法行为。

(三)健全转移支付体系

为了合理调节不同转移支付类型比例,规范财政税收支付转移活动,还应健全转移支付体系。相关工作人员应充分认识到转移支付工作的重要性,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拓宽知识层面,为规范转移支付行为提供依据。期间还应根据地方经济现状,合理调节支付数额,保证调配工作的合理性与公平性。为了全面了解转移支付的实际情况,各级政府部门应建立可行的监管制度,严加监督,保证财政转移支付活动的有序开展。当前财政税收收入与支出制度依然有待完善,为了明确各责任人的权利与义务范围,还应构建沟通交流机制,保证财政支出的透明性与公开性。当处理复杂财务问题时,财务人员与税务人员及时沟通,避免融入主观情绪,严格根据纳税标准处理财务问题,保证财政资金的高效使用,达到预期监管效果。

转移支付体系的完善还应结合当地经济情况,避免出现糊涂账,通过与地区环境的有效匹配,稳步推进转移支出项目,在平衡地区经济收入的基础上,体现社会公平性。为了更好地应用至实际转移支付工作,转移支付体系的建立必须以实际为出发点,严格控制资金调控风险,并引入纵横交错的转移模式,将转移支付活动向偏远地区倾斜,提高民生服务质量。

(四)优化预算管理机制

为了给预算管理工作提供更多支持,在优化预算管理机制的过程中,应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并合理调整预算支出体系。预算管理机制的实施过程中,管理部门、支出核算部门、监督管理部门均发挥着重要作用,部门负责人之间应强化沟通力度,编制科学的预算方案,保证合理支出。财政管理人员应在预算管理机制完善期间给予更多建设性意见,严格审查财政支出项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在制定预算方案时,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合理计算资源利用率与损害率,以此为依据控制资金投放力度,避免出现偷税、漏税问题,保证财产安全。

在均衡公共服务方面,还应适当调整财政税收收支情况与税负比例,保证财政税收机制革新工作的顺利开展,高效达成预算目标。除此之外,在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期间,还应将预算资金更多倾斜于民生建设服务,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拉近群众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为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工作提供支持。期间人民群众具备预算监督权利,保证有效预算、有效支出,在增强群众责任意识的基础上,减轻监督人员的工作压力,促进财税制度的良性运行[3]。

(五)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一方面应加大监督人员的培养力度,给予更多的培训机会,聘请业内专业人员指导,使监督人员树立正确的工作作风,了解最新的财政管理理念与税收政策,保证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培训时还应使工作人员掌握信息化软件的操作流程,以直观准确了解每项资金的使用情况,为财务税收管理决策的制定提供价值性依据。同时,监督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廉洁奉公的意识,避免徇私舞弊,创设优良的财政税收环境,为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提供动力。另一方面,应加大稽查人员的培养力度,作为财政税务征收人员,稽查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体制改革效果。对此,应要求稽查人员时刻学习,掌握最新税收制度,提高业务能力,且还应熟练操作税务系统,满足税务稽查工作的要求。除此之外,稽查人员应时刻注重自身的职业形象,在税务征收工作中严格遵守职业操守,通过接受思想道德培训,提高政治素养与道德素养。

(六)推进税收管理接轨国际

未来我国企业主要的发展方向为产业经济的国际化,为了更好地为企业提供税收管理帮助,形成制约保护,应推进税收管理对接国际经济,形成良性发展循环。在恶劣的国际形势下,政府财税部门可以为企业提供税务倾斜,帮助其渡过经济危机,规避国际市场风险。期间,政府部门还可以通过调控国内市场经济,为国际贸易提供帮助,在优化税务管理政策的前提下,为企业提高必要的经济避风港,为同步推进企业经济发展与税收管理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当前我国财政税收改革工作刻不容缓,相关部门应不断完善税收体制,结合财政税收的管理情况,加大监管力度,保证财税体制的实用性,从而进一步优化财税管理效果,为社会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财税体制税收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财税史的启示:历史上的财政危机与财税变革”网络研讨会综述
近代史学刊(2020年2期)2020-11-18 09:16:20
税收(二)
新少年(2016年4期)2016-11-19 14:22:49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中国卫生(2016年10期)2016-11-13 01:08:10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6
2016:打好财税改革攻坚战
践行“三严三实”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学习月刊(2016年2期)2016-07-11 01:52:52
税收(四)
新少年(2016年6期)2016-05-14 11:59:22
税收(三)
新少年(2016年5期)2016-05-14 03:37:16
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
中国卫生(2015年6期)2015-11-08 12: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