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博物馆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

2021-11-26 20:02:25高向楠
魅力中国 2021年43期
关键词:文物保护文物博物馆

高向楠

(烟台市城市规划展示馆,山东 烟台 264000)

博物馆的文物每一件都具有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价值,不仅对于历史研究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也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见证和延续。因此对于博物馆来说,文物的保护首先要保证的就是文物的安全和完好,其次还要注重其文化价值的充分挖掘,伴随现代信息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博物馆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也应与时俱进,运用现代科技更好地保护文物、管理文物。

一、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意义

(一)历史文化的传承

博物馆所展览的文物大都属于年代久远、极易遭受损坏的历史文化遗产,离开博物馆存放在任何其他场所,都不能保证其保存工作的专业性和定期维修的细致要求,更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文化价值;另外,博物馆作为历史文物集中汇聚之地,不仅对文物有保存和展览等作用,更有得天独厚的文化整合空间,通过将相关联的历史文物、文献进行集中展示,将不同历史阶段、设计特点、文化内涵的文物进行集中的展览,形成一个连贯的文化长河,让观览的人们有一个更加立体、直观的观赏感受。

(二)大众文物保护意识的树立

博物馆是一个面向全体大众的文化输出场所,普通大众可以通过博物馆与珍贵的历史文物有一个近距离的观察和感受,这对于大众文化素养和历史素养的提高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对于历史古建筑的保护和文物的发掘、保护,都离不开大众文物保护意识的支持,通过对博物馆中精美、珍稀古代文物的观赏,或者让观赏者亲身体验文物发掘过程的艰辛和乐趣,以此有效提高大众对古代文物保护意识的培养和树立,进而推动整个社会共同维护文物,减少经济建设和城市化建设中对历史文物的人为破坏现象,或者盗墓、文物倒卖等违法犯罪行为所导致的珍贵文物私占、损毁甚至流入境外等令人痛心疾首的情况的发生。

(三)应对世界不同文化形态的冲击

应对当下世界文化交流的多元化和大格局的发展趋势,我们的社会文化发展正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在复杂的世界文化格局和形态中保持中国特色、走出中国风采,让世界看到东方大国的风范,又不至于丢失自身的文化特色和底蕴,是当代中国人,特别是当下的年轻人要思考的问题。而文化历史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停驻、保留的“时间空间站”,是当代年轻人学习历史、铭记历史、感受传统文化最直接的方式和场所,也是中华大地几千年文明的一个缩影,无论任何时候都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为中国照亮前行的道路,为国人提供来自祖先丰厚的文化宝藏和生存智慧。

二、博物馆文物管理的工作重点

(一)注重文化意识宣传功能挖掘

对于进到博物馆内进行观览的人群,以学生为主,社会人群为辅,因此博物馆对于自身教育意义和宣传意义的体现一定要充分而具有特色,特别是对于一些有想象空间和动手空间的观览项目,博物馆要勇敢尝试、推陈出新,为低龄参观者带来充满趣味性的游览体验。以古猿人游览区为例,小学生普遍对“恐龙”“化石”“远古生物”等有兴趣,那么博物馆就可以开辟出一块区域,作为古籍挖掘工作的“体验区”,旁边可以摆放一些原始人的模型、陶器、已经灭绝动物的模型等等,增加挖掘者的兴趣和好奇心,这种活动不仅可以在安静中进行,不会给其他游览者造成打扰,更让学生们在相对严肃、神秘的氛围内学习到挖掘工作的重要性。

进而,由于当下有很多人民群众,还对文物保护缺乏一定的认识,认为珍贵文物可以私有、可以买卖,对文物没有很好的保护意识,致使很多文物在进入博物馆之前都遭受了一定的破坏,更有商人在私底下进行文物的买卖,文物在买卖的过程中遭受损伤,甚至有被贩卖到国外的危险。

因此,为了加强公众对文物的保护意识,可以在一些受到破损的古籍文物展示区,设立一些文物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展示板,让人们对“盗墓”“倒买倒卖文物”“破坏文物”等行为有一个更加清晰的法律层面上的认识,也能够树立起大众对文物的保护意识。

同时,在日常的博物馆管理工作中,也经常碰到一种现象,就是游览者“一览而过,毫无收获”,很多人本身在历史文化知识方面相对匮乏,面对博物馆陈列的“死物”缺乏兴趣,游览也不知从何下手,就只是走个过场,这其实是对博物馆资源的一种浪费。而通过在文物背景或者旁边设置一些有趣的文物相关历史知识,让文物从“死物”变成“活物”,不仅能够吸引人们游览的兴趣,更让人们真正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增长了丰富的历史知识,也提高了自身的历史素养。

就以烟台近代历史为例,如果展示品是一幅钩花花边艺术品,在没有详细说明的情况下,可能游览者就只是对其精美和独特稍有印象,但如果加以背景说明,人们就会以一种“历史商品”的眼光来看待这一段小小的花边艺术品。就比如:“烟台是中国花边的生产和销售中心,大量烟台女工成为外国在华企业的廉价劳动力,花边钩花艺术依赖女工灵巧的双手来完成,为纯手工制品,一直具有一定的市场,以致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胶东地区民间手工劳动者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以此种方式来设置游览项目,不仅可以提高游客的浏览兴趣和知识饱和度,也能够更好地实现博物馆的价值,进而,更可以设置讲解员,对展览品进行生动有趣的讲解,丰富展览着的观感和对展品的充分认识。

(二)博物馆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

在博物馆管理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素质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展品的安全和完好维护工作,如果工作人员对文物保护工作缺乏基本的认识和常识,一旦出现疏漏,就会对文物造成无法挽回的破坏。

就以文物修复问题的认识上来说,文物修复并不是怎么完美怎么修,其最大的价值在于保存和展示古籍的历史与美学价值,修复过程中要以尊重原始材料和确凿文献为依据[1]。因此,如果工作人员对于这一基本要义不明确,就很容易在工作过程中出现工作纰漏,对于看上去粗糙和不完美的古籍进行画蛇添足的“改造”,对古籍文物造成严重的破坏。

(三)文物存放环境的维护

文物、古籍都是经过岁月侵蚀的古物,对于环境的温度、湿度和光照都有一定的要求,不符合其要求的环境,就会加剧文物的老化和损坏,致使其丧失应有的文物价值,因此博物馆应综合考虑展厅环境的温湿度控制,在照明设备上可以采用博物馆展柜灯光系统,不仅能够实现灯光系统控制,同时也能坚固恒温恒湿系统和报警系统的控制;而对于对光照较为敏感的纸质文物等类型的文物,则要注意光照角度和强度的控制,防止出现在有光和氧的情况下产生光氧化,对纸质文物造成纤维素被分解和破坏的情况[2]。

同时,对于文物摆放柜台及文物本身的清理,管理人员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专业度,防止因清洁方法的不恰当而造成对文物的损伤。

三、博物馆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

(一)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制度建设

加强博物馆的管理工作力度,就必须要有国家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博物馆作为非营利性质的机构,必须依靠国家的资金投入,才能实现软硬件各方面的改进和水平提升,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出台相关文物保护政策,培养这方面的高素质人才,并积极引进具有文物保护和管理方面才能的专业性、技术性人才,共同参与到博物馆的管理工作中来,引导整个行业向着更加现代化、科技化、专业化的道路发展。

同时,在管理制度方面,政府相关部门也应积极出台相应的规定和财政制度,加强对博物馆的管理和保护力度,从管理制度上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从上到下都要树立起对文物保护的情感基础和理性认知,降低文物损坏概率、提高文物保存年限;同时有针对性地制定奖惩制度和财政划拨规范,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3]。

(二)加强人员管理和培养

在博物馆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安排中,员工划分不同区域进行负责,这对于员工的专业知识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博物馆应定期举行员工负责专区的专业知识学习,对于文物管理、维护以及文物背景、历史知识进行定期的学习,丰富学员的文化素养的同时,提高博物馆文化输出的能力和特色建设,培养出能够独当一面的优秀解说员和管理人员;同时针对文物保护、日常维护等方面的常识也要加强学习,不仅要从专业技能方面加强培训力度,更要从品德修养上加强德育学习,提高员工的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端正工作态度、提高工作热情。

就目前的状况来看,进入博物馆工作的管理人员很多都对管理工作缺乏有效认识,进入工作岗位后按部就班,缺乏继续学习和创新改进的热情和积极性。然而任何工作,哪怕是面对古物,也同样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反思,通过反思,将现代思想与古代文明相联系、相启发,得到更多的知识收获和感悟。

(三)互联网与博物馆文物保护管理

文物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损坏和老化,对于文物的保护一方面要注重文物实体的维护和保养,另一方面也要注重文物信息的收集和保存;伴随现代信息科技的不断创新和进步,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实现对文物信息的永久保存,通过将实体文物进行数字化转换,再建立起完备的信息档案库,进而形成系统、完整的数据库体系,为后人留下可供查阅、调取和整合的完整资料,进最大程度上延续古代文物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例如,通过基本的信息录入、扫描、3D 打印、摄像等技术,留下珍贵的立体、平面影像资料,具体的技术如高清影像采集、无线射频识别、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和系统等,帮助博物馆的藏品实现多维角度和信息上的记录和完善。

目前已经能够实现虚拟博物馆这一网上游览技术,在疫情防控期间帮助大家进行线上的浏览,既解放了空间和时间上束缚,又能够让浏览者从不同角度、细节上来观摩,并随时调取影音、图像、文字资料加以学习和了解,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充满趣味性的浏览体验,也是未来博物馆发展和改进的新思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博物馆承载着文物的保护和展览职责,工作管理人员必须要对文物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有充分的认识,提高自身的工作重视程度和责任感,将博物馆的管理工作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来对待;同时,对于现代博物馆管理科技的掌握和应用是当代博物馆管理人员必备的技能,除了引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博物馆也应加强管理员工的培训和教育,逐渐让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走上现代化发展的道路。

猜你喜欢
文物保护文物博物馆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文物的栖息之地
金桥(2022年6期)2022-06-20 01:35:46
文物保护工作的方法创新初探
博物馆
小太阳画报(2020年4期)2020-04-24 09:28:22
博物馆与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
中国博物馆(2019年1期)2019-12-09 08:42:02
文物的逝去
东方考古(2019年0期)2019-11-16 00:46:08
文物超有料
骨角质文物保护研究进展
露天博物馆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