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运用分析

2021-11-26 13:00王茂林
魅力中国 2021年24期
关键词:环境影响规划生态

王茂林

(肇庆市环境技术中心,广东 肇庆 526070)

生态城市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带有复杂性,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必须要做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其对于整个城市建设质量的提升具有指导与参考意义。我国城市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机制的建立与推行相对落后,但在推行以后,该机制的环境保护促进作用、生态城市建设助推作用十分明显,这也启示我们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必须重点关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确保该工作的顺利进行,带来国家资源的合理利用,加强环境保护,指导我们更好地走生态化城市建设之路。

一、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

要想明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必须把握生态城市的概念。因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生态城市建构为导向,生态城市是城市建设的高级形式[1],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契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理念。生态城市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既追求自然与科技的整合,也追求生产力与创造力的统一,更追求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同步。生态城市作为混合体系,力求实现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融合,就当前城市发展趋势看,自然与人工的结合,且保证结合的生态化是城市生产力、创造力发力的条件,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着眼点。

再来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因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聚焦于生态城市建设,因此其基本原则是服务于生态城市建构的。首先遵循一致性与整体性原则,在评价时综合考量环境要素、资源要素及这些要素内在的联系,追求生态系统规划的理想综合效应。其次,遵循层次性原则。城市建设是复杂性的建设工程,不同的施工项目有不同的特征,这种特征表现也体现为生态组成的分层性,因此应从实际出发确定评价内容,有的地区需要进行全面评价,有的地区则需要对关键因素和生物因子进行评价。最后遵循累积性原则。生态系统受人类活动长期影响,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应坚持累积性原则,定期地对环境定性恶化和破坏情况归纳分析,且以动态化的眼光去审视环境生态系统,进行长期的累积,并把握生态环境的特征,把握城市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获得有效的数据,指导生态城市建设与发展。

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既存问题

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展开较晚,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整体建设进程并不快,相应的在影响评价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综合来说,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方面缺少充分的技术经验支持。环境影响评价本质上是环境管理方式,虽然在城市建设生态管理中得到了有效应用,我国政府主导、各研究院配合对环境影响评价做了系统分析与研究,但目前来说依然缺少科学的评价思维和评价方法[2],因为起步较晚所以实践经验也略显匮乏,当前不具备专门的评价方法,无法将不同的规划作为评价的对象,也自然影响到环境影响评价实效的发挥。另一方面,环境评价与环境规划还不够明确,在方案拟定前应着手完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规划是宏观调控的主要形式,具体的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基于资源科学利用的原则,做好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我国环境评价和环境规划来说,还缺乏明确的标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没有牢固的基础,也存在机构脱离方案的风险,自然也影响其实效的发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运用并不理想。

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运用

鉴于当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部分不足,必须着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探讨与应用研究,从多方面入手,提出针对性的完善举措,以确保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切实发挥实效。

(一)积极完善法律法规

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用于生态城市建设,必须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做保障,确保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各项工作的展开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当前环境评价法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部署也有相应的规定,但缺乏完善的法律保障,影响了其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效果。当前来说,应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细化各项规则和制度,针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流程、评价制度进一步细化处理。要建立权责制度,明确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应当承担的职责,且使两者处于协调工作状态,解决生态城市建设中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开展所遇到的各种矛盾。

(二)积极优化技术体系

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开展中应发挥技术的优势,让先进技术引进与经验引进相结合,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改革现有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使其更契合我国特色化生态城市建设要求,特别是对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进一步的研究与补充,并增加技术含量[3],提高工作体系的实践指导意义。积极开展相关技术的研发,政府应加大技术研发支持力度,设置专项资金或制定优惠政策,使得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体系朝着系统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也应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创新建言献策、贡献力量,使得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更合理,指标更统一,有强大的技术保障,在生态城市建设中更好地发挥实效。

(三)要拓展评价目标

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实践中也应着手评价目标的逐步拓展,使其更好地适应城市动态化发展的本质属性,也使得各项管控举措真正落到实处。生态城市建设最关键的是生态维护,以生态学为导向做好城市的科学规划与建设部署,打造生态宜居的城市人居环境,因此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也应以此为方向,积极拓展评价目标,积极融合人类生态学与自然生态学的相关理论,聚焦规划中的生态性,以取得良好的综合管控效果。要加强对法律法规、指标参数的深入分析,根据城市建设实际情况确定评价目标,确保综合决策的科学化。

(四)进一步细化评价指标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实效的发挥必须建立在评价指标的细化基础之上,只有评价指标不断细化才能推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更好地协调能源规划、工业规划、自然资源开发规划之间的关系,确保评价的综合性与有效性。系统化分析模式与机制的建构,需要着手做好环境质量底线、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生态保护红线等细节的说明,对规划和决策层规划内容加以界定,使得工作处理时效性更强,综合评价规划更富实效。工作评价指标的细化始终以环境质量改善为聚焦点,技术流程、工作流程在聚焦点的导向下,不断细分又最终走向统一,需要注意的是细化评价指标不等同于让评价指标单一化、独立化,细化的基础上追求综合效应,这也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发挥实效的基本要求。

(五)提升工作人员素养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质量也受到工作人员个人素质的影响,因此应努力提升工作人员素养,使得其专业能力不断提升,更好地开展生态城市建设工作、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当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专业人才缺失严重,人才保障不足,因此应针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性质、工作特点,建立专门的人才保障体系,且加强专业技术培训,使得工作人员不断完善知识体系,不断更新知识技能,更有能力做好规划环境。此外,也应构建完善的人才招聘机制,不断补充新的专业性人才,使得工作队伍更富活力,也于队伍内部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无论是人才的招聘还是人员的管理培训,都应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开展的实效,根据生态城市的建设现状,积极调整工作理念、工作方法,确保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动态性。

结束语:综合来说,生态城市建设的趋向更为明显,也是国内城市发展的主导方向,而与此同时,人们的环保意识也不断增强,生态城市建设也有了更广泛的群众支持,这也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及其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有效运用提供了支持。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应重点关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一步提高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的地位、作用,积极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技术指导,细化评价指标,加强人员培训等,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提高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效,真正推动生态城市的建设发展。

猜你喜欢
环境影响规划生态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静压法沉桩对周边环境影响及质量控制
“生态养生”娱晚年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水产养殖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残留及其环境影响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规划·样本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高超声速热化学非平衡对气动热环境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