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敏
(昆明文理学院(原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法语专业,云南 昆明 650221)
根据2017 版人才培养方案,《法语笔译2》 是法语专业本科第6 学期开设的专业复合路径课程。课程目标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注重语言知识、翻译能力、思政融入和素质培养。近五年来,课程负责人承担法语笔译2 的教学工作,积极探索语言转换+思政融入的课堂教学模式,从原版理论过渡到翻译实践,科学选材融入思政理念是教学中的难点,采用带领学生体会教师翻译实践、强调理论、速记背诵的方法,国内外时政要闻和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的选材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良好。
《法语笔译2》中诗词版块主要以许渊冲先生①“三美论”和法国释意理论作为理论②框架,赏析诗歌法语翻译为教学手段(Appréciation des poèmes classiques à travers les théories de XU Yuanchong et de la traduction interprétative),为方便学生学习,课程负责人将诗词经典按照主题划分,包括经典篇、念故篇、战争篇、爱情篇、爱国篇、励志篇、自由篇、象征篇和名家篇等。本文重点介绍爱情篇的诗歌翻译教学设计。
课程的优化设计离不开明确的课程目标,本节课的目标主要包括:1、语言能力目标:复习许渊冲诗歌翻译理论“三美论”,了解法国释意派翻译理论的核心:“脱离原语语言外壳”的主要内涵。2、跨文化能力目标:深入掌握中法两国诗歌翻译审美的基本要素,在具备一定法语语言能力的基础上,达到能用基本理论赏析名家译本的目的。3、思政建设目标:在了解诗歌作者、背景、诗意和译文的基础上,产生对所学传统经典诗歌和译文的兴趣,也就是许渊冲先生提到了衡量翻译优劣的标准③:“知之”、“好之”、“乐之”的后两种境界,并且循序渐进由“好之”推向“乐之”,从根本上使学生爱上中国传统优秀经典,走上“文化自信”④的道路。
经学校教材建设委员会审定,课程教材主要选用法国原版理论+中国相关研究出版著作配合使用。除此之外,寻找多种与教学主题相关的素材加工分类使用。外语教学有别于其它学科,多种教学法并用是常态。应当遵循其基本原则:语法原则,传授语言知识;交际原则,把语言结构和语境及功能结合起来;文化原则,使学生了解不同语言的文化背景,跨文化意识的构建尤为重要。诗歌翻译教学常常使用多种教学方法:1、语法翻译法:通过学习语法规则和词汇,按照规则用本国语和目的语进行互译来教授语言的方法。主要体现在翻译理论讲解中,法语词汇的选择、动词时态和变位的准确使用等。其功能是丰富语言知识,弥补口语的听说训练。2、静授法: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沉默,从而促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使用语言的方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尽可能请学生自己根据翻译理论赏析诗篇,提出自己的见解。3、暗示法:利用人的无意识和非理性因素进行系统教学的方法。第一个阶段可以体现在对前次学习的材料进行提问讨论,并且就课前学习任务进行检查。通过教师结合理论和诗篇的分析,请学生根据提示自主进行赏析。4、群体商谈法:是一种新型的语言学习方法,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分成几组交谈。课堂上,教师安排学生分学习小组集中讨论,帮助学生建立课堂安全感和集体归属感,从而高效地掌握所学知识。
一节45 分钟课时的教学过程:1-3 分钟:教师介绍本节教学主题和教学目录;4-15 分钟:复习回顾前面学过的中国许渊冲“三美论”,并就学生课前学习任务提问并解析法国释意派翻译理论要点;16-20 分钟:教师结合理论解析秦观《鹊桥仙》、白居易《长恨歌》选句名家翻译版本;21-25分钟:结合理论解析仓央嘉措《见与不见》授课教师独撰法译版本,并做小结;26-30 分钟:给出前节课所学战争篇《诗经*采薇》(许渊冲译文),小组学生汉法双语经典传唱,并请另一个同学做《鹊桥仙》、《长恨歌》选句笔译干扰练习;31-33 分钟:请学生结合中法翻译理论,在3 分钟内思考如何赏析崔护《题都城南庄》及刘禹锡《竹枝词》名家译本;34-42 分钟:学习小组派学生代表赏析《题都城南庄》及《竹枝词》名家译本;教师点评并做小结;43-45 分钟:就本节课做全面总结,同时给出前言学术理论,布置课后作业,给出参考书目。
课件或板书设计如下:
教学课件+板书(动词变位,时态的使用)
三美论:音、形、意
三化论:浅化、等化、深化
Traduction interprétative
explicite/implicite
lecture-déverbalisation-réexpression
la syntaxe
le contexte cognitive
l’idée et le style
教学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重难点问题及解决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法国释意派翻译理论,理解其“脱离原语语言外壳”的核心思想?通过中法翻译理论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带领学生赏析文本,构建和提升语言能力的同时,启发学生对文化的思考。课程负责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选择法国释意派核心理论的精髓,采用课前学生学习为主,课中提问+讲解+学生自我表述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思考,在口头法译汉原版翻译理论的同时掌握要点。学生对中国翻译界相关理论和法国原版教材翻译理论的理解和领悟差异会造成翻译方法的使用效果有很大差异。在翻译赏析的同时,能否切实有效地带领学生从理论过渡到实践,真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点。如何利用有效的课堂时间强调翻译理论,以帮助学生牢记知识点?在译文赏析的同时,以自身翻译体验为出发,鼓励学生多做相关练习,包括背诵速记译文,文化解析,从而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智慧课堂科学指导教学,使用雨课堂发布课前学习任务,安排作业和讨论,课后学生学习反馈等,更加公开、公平、开放地互动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推荐南开大学叶嘉莹教授的《中华诗词之美》和杨永明副教授的《诗词格律与欣赏》等超星平台尔雅课程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的创新点:首先,采用了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重视用《深度学习》理论实现有效学习和有效教学,时刻遵循教师是学生学习主导的原则;其次,采用中法双语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再次,大量引入国学经典,丰富课程内容。最后,在诗歌翻译教学中,除语言能力的培养之外,添加音乐元素,组织学生练习中国经典的法语译文歌曲,双语传唱诗歌。在干扰状态下训练学生速记默写经典译文,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诗*译*乐*美”,以期在今后的跨文化交际中传播经典。
完整且优化的教学设计能够带来好的教学评价。第一,构建了翻译理论和提升了汉法双语的转换能力;第二,提升美学欣赏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为跨文化传播做努力,学生课后总体反馈较好。教学实践中,诗词翻译模块培养了学生的诗词素养,课程负责人连续多年指导学生在全国法语诗歌翻译大赛中晋级西南地区半决赛,取得优异成绩。
注释:
① 许渊冲,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外文系,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从事文学翻译长达六十余年,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2010 年获得“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2014 年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
② 法国释意理论创始人为巴黎高等翻译学校的校长塞莱斯科维奇,释意理论的核心是脱离原语语言外壳,它把翻译定义为应在读者中产生与原文同等的认知效果与情感效果的活动。强调翻译的过程:确认语言符号--理解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摆脱语言外壳--表达思想内容。
③ 许渊冲先生在诗歌翻译中强调“三美论”,即音美、形美、意美;翻译的方法论“三化论”:即浅化、等化、深化;翻译优劣的评价标准“三之论”:即“知之”,知道诗歌的译文,“好之”,喜欢诗歌的译文、“乐之”,因为喜欢而沉浸在其它诗歌和译文中。
④ “文化自信”出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