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平
(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10122)
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要从尊重学生为出发点,包容中要保持原则,但并不是一味的强势与袒护,这也是学生管理中需要结合契约精神的重要原因。如能真正意识到契约精神在学生管理中可以弥补现阶段阶段管理方式的不足,学生的管理工作不在是一个始终都要面对的一个难题,而是给师生双方带来益处的研究课题。
契约精神是西方文明社会的主流精神,在民主法治的形成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最初所谓契约精神是指存在于商品经济社会,而由此派生的契约关系与内在的原则,是一种自由平等守信的精神。契约精神不是单方面强加或胁迫的霸王条款而是各方面自由平等基础上的守信精神。
契约精神在教师开展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随时随地可以体现。考试前为鼓励学生,教师对学生做出的奖励承诺,为学生增添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成绩具有积极的重要作用。学生违纪时,为对学生做出警示教育,作为保护学生与学校职能部门做出合理的解释与沟通,与学生进行的一系列教育引导行为,均是契约精神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没有的体现,只是老师将管理行为与契约精神进行联想结合。
尽管契约精神在教师的实际工作中常有体现,但是在教师的意识形态中较少的老师已经认识到这样一个可行的但又需要进一步实践证明研讨的理论的存在,简单来说,契约精神在高职学生管理中还未形成系统化的理论体系。甚至,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存在某一部分教师对契约精神与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存在质疑,原因在于师生不是一个平等的主体,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的一种关系,学生长期处于被“压制”的管理当中。高职教师在进行学生管理时,普遍缺乏科学的管理观念,难以意识到契约精神在学生管理中的运用价值。这导致教师的管理方法相对落后,多以强调学生遵守纪律为主要管理方式,而忽视了学生的自我管理。在这样的管理方式下,学生容易对管理者产生严重的逆反情绪,主要表现为学生不满教师的管理方式,而产生“阳奉阴违”的行为,给教师的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阻力。随着这种阻力的积累,教师就只能用更加强硬的管理手段去进行进一步“压制”,如此恶性循环,导致学生管理变得浮于表面,很多学生开始漠视制度,钻制度的“空子”,公然违反校规校纪。基于这种管理方式下,学生较为缺乏对诚实守信以及责任感的认知,本能地忽视契约精神。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是新兴事物发展完善的关键,对于契约精神是否能够被更为广泛地运用在学生的管理工作中,需要大量的实践和案例的证明与补充,从而形成理论,逐渐的丰富其框架真正的形成体系,为学生的日常管理解决实质性问题。
1.对于优秀学生。学校中优秀学生群体,具有相对将强的自律,他们善于表现自己,表达有自己的观点主见。教师会不自主地将关注与资源倾注在优秀学生身上,这便给予了优秀学生更多的与老师进行交流沟通的机会,在此教师进行学生管理时,学生会主动讲诉求。因此,老师可以与学生因他们的需要制定目标计划,然后给予支持帮助鼓励。通过目标计划的实现,学生在过程中充分感受到老师的教育引导,以及通过自身的付出努力,接近或达到目标后的自我满足感,将这样的管理方式循序渐进形成来年高兴地循环,这是学生和老师通过合作形成“默契”,这样的“默契”就是契约精神的最好体现。学生在享受此过程的同时,也为教师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路。
2.对于后进生。对于学习成绩、表现不出众的学生,教师想要在管理过程中结合契约精神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优缺点。学生的长处、优点是老师运用契约精神进行日常管理的立足点,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扬长避短,而是,将帮助学生分析其自身优缺点,教师通过日常的管理引导,提供机会让学生的优点得以展现。与此同时,在学生沉浸在优点的喜悦中时,适时引出其劣势不足,让学生在优势的鼓励带动下有动力补充不足。在尊重的前提下,不予指责嫌弃地为学生提供力争上游的机会与平台,契约精神轻而易举的结合到学生的管理中。
1.入学之初。入学之初对于新近入校的大学生,一切都是新鲜陌生的事物。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以教师为主导的一种关系,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在大学生活中处于空前的最高值。老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学生会接受。教师做到平等诚信的条件下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时,这为契约精神在学生管理中的形成创造了来年良好的环境。
2.大一下学期开学。经历了大一上半学期的学习生活,从老师的引导、学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及自身视角对大学学习生活的观察与了解,同时,年龄又增加一岁心理也会变成熟。大一上学期的质疑、彷徨与迷茫,在寒假的时间内逐渐得到解答。对于教师来讲,正是启发引导学生勇敢大胆的继续、重置学习生活计划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最好契机。此时,老师对学生的在学期目标、人生、职业规划中做出的指导,是结合契约精神的好契机。
3.即将毕业时期。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讲,多数会在经历了适应大学安逸生活后,又一次陷入迷茫,学生回向老师不由自主地寻求帮助。从入学至此师生间的管理与交流契约精神已在过往中有过认证与体现,这一时期是教师管理过程中契约精神一个再升华的过程,双方基于相互的信任更加密切的联系,在学生管理引导中如何结合契约精神不再是一个难题,而是教师如何创新思维运用契约精神为学生解决实际需要的现实问题。
内外向学生在管理过程中的契约精神运用没有难易程度之分,区别在于着手的出发点不同,因学生的性格差异选择将学生管理中结合契约精神,是教师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
1.外向型偏外向型。外向型学生对于事物的接受和熟悉进度都会加快,教师对外向型学生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可以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要求,只要在学生可接受范围内,学生会欣然认同,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抓住时机给予学生予以奖励,肯定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契约精神在此过程中就会容易形成。(鼓励引导)
2.内向型偏内向型。对于内向型片内向型的学生,教师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想要运用契约精神,需要仔细观察学生,充分了解学生做好前期准备。例如,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出现问题困难的时机,是教师学生管理中最好运用契约精神的时机。了解学生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困难帮助学生解决的实际问题需要,就是契约精神中诚实守信的最好的体现,师生由此建立的信任感是最为珍贵的,对于师生之间的信任感是无可替代。(帮助期需要)
学校校规校纪的是外部要求限制约束学生的条款,作为学校的“上层建筑”带来对学生意识形态的引领,有其自身存在意义,它为学校正常秩序运行起到重要作用。但其自身有其缺陷,对于新时期的大学生,生活和成长在自由、包容、融合的社会大环境中,学生们更愿意接受平等尊重的双方关系。学生管理中结合契约精神提供给学生一个可接受的环境平台达成教师在学生管理过程中的目的。学生感受到教师管理中契约精神的平等性,会对此种管理方法乐此不疲,会倾向喜欢这样的管理方式,原有的硬性校规校纪依然在学校运行发展中保持不变的存在,只是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受限,而是主动地去敬而远之。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对于双方具有重要意义。契约精神在教师的学生管理中起到的作用,会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牢固,教师会在工作中增强自信心,丰富自己的管理方法,从而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的将精力投入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对于学生会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尊重、包容,起到了“期待效应”带来的积极作用同等效果,学生在自我满足感的促使下会增添自己的自信提升自己学生生活的前进动力。因此契约精神在学生管理有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相处。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以及我国经济社会的进步,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而来的,不只是人们生活的好转,更夹杂着人们日益膨胀的物质欲望。在如今的经济社会下,“利益至上”的不良思想正在侵蚀着大学生们的思想观念,使得部分大学生责任意识缺乏,公德思想淡漠,诚信意识缺失,这与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背道而驰。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法治社会下,只有增强大学生的契约精神,培养其道德观念,才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在高职学生管理中融入契约精神,有利于学生养成讲诚信、知责任,言必信、行必果的习惯,做到诚心做事、诚实做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行为,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高素质人才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