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越华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1)
想要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就需要发展教育事业,结合职业院校教育工作的主要特点,制定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有效解决建筑专业人才的就业问题,建筑行业中社会迫切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人才,更好地参与到职业教育工作实践中,提高自身的社会竞争力。为了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需要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满足供给侧改革下技术人才的精准培养需求,提高建筑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占有一席之地。
为了全面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就需要在建筑行业推行绿色发展理念,打造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城市,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因此,建筑行业需要抓住时代发展契机,更好地迎接职业教育下的困难和挑战,随着城乡居民对建筑质量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需要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打造一个舒适、健康、环保的居住环境,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结合现代化建筑产业的发展趋势,遵循低碳环保的建设理念,注重个性化元素的应用,创建多样化的建设形式,完善现有的工程施工体系,选择一些绿色环保材料,不断研发新产品。结合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案,提高建筑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学生优秀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信念缺失现象,导致工作人员对企业的信任程度不足,片面的追求经济收入,缺少对房地产企业的认可和了解,忽视了建筑项目的设计灵魂。一些设计师和工程施工人员在工作中缺乏责任心,无法实现精益求精的发展需求,设计出的施工图纸缺乏科学依据,现场施工环节不够仔细,一部分工作人员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在工作过程中偷工减料,从多个渠道采购劣质的建筑材料,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建筑工程质量不佳会引发一系列安全事故,工程质量问题不仅威胁到人们的生活安全,还会为相关机构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有效杜绝“豆腐渣工程”“瘦身钢筋”等问题的发生,需要注重工程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遵循规范化的操作流程,避免损坏建筑企业的品牌形象,充分反映出建筑行业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在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同时,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完善现有的企业管理制度,强化员工的职业道德意识,引导员工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
在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建筑行业的人才培养需求,融入全新的现代化职业素质教育理念,全面提高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多元化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引导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的主要内涵,以工匠精神为基础,助力学生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能够坚持不懈地参与到专业创新活动中。结合实践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工匠意识,以网络技术为渠道丰富教学内容,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注重教师工匠精神的培养,运用多年的教学经验,探索现代化教学方式,完善职业院校实践教学内容。职业素质提高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在学生群体中推广与宣传工匠精神,在学生学习成果考核评价的过程中,做好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引导,参考学生工匠精神内涵的理解情况,制定科学的建筑设计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
结合信息化、智能化的新型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结合用户的根本需求设计出多样性的建筑方案,企业需要注重建筑工人工匠意识的培养,以全面提高施工质量为标准,协调好施工流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践行文明施工的道德规范,以绿色建筑设计为主要目标,合理运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实现对原始生态环境的保护,助力我国建筑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现场施工管理的过程中,练运用物联网、BIM 等智能化的信息科技,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供给关系,保障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优化工匠评价标准,严格按照施工标准对工匠的工作行为进行约束,高职院校在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定期举行岗位技能大赛,要求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参与基础操作比拼,评选出综合能力较强的技术选手,激发学生对专业技术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保证建筑行业一线工人的职业素养。同时要在课堂实践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工作表现进行抽查,并向学生科普正规企业的奖惩机制,将工匠精神融入建筑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中。
学生在企业岗位实训的过程中接受专业的文化培训,形成工匠精神,在现代化职业教育设计阶段,融入校企合作办学理念,将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与实际工作内容相结合,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为根本目标。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不断努力完成教师布置的工作任务,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更好地体会工匠精神,分析工匠精神的性质和特点,充分发挥出工匠精神的教育价值,将工匠精神作为学生素质培养的主要方向,做好工作指导。企业需要开辟科学的晋升渠道,在学生精神培养的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激励政策,了解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为实习人员建立特殊的晋升渠道,采用竞争上岗的方式,从学校无缝衔接地走入工作岗位,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适应工作环境,提高学生的工作积极性。
中国建筑行业历史发展进程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内涵是鲁班文化,经过长时间的创新与完善,已经具备独特的教育体系,以精湛的技艺培养、勤劳刻苦的工作精神、创新实践的思想内容作为三大精髓,在建筑专业教学课堂设计的过程中,加大对工匠精神与鲁班文化的宣传力度。不断弘扬和传承优秀的文化理念,始终践行民族文化传承的历史发展需求,建设一批符合现代化建筑事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建筑设计类院校的办学特色,设计具有代表性的办学理念。要求学生在建筑方案设计的过程中,融入丰富的匠人精神,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鲁班的历史故事,充分反映出鲁班时期的文化特点以及建筑设计的主要规律。学生主动探究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注重的细节和流程,将诚信经营、创新实践作为工匠精神的主要内涵,要求学生在思考与探索中树立创新意识,形成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同时,在建筑设计阶段融入新型科学技术,秉持着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精益求精的追求企业品牌化发展,高职院校需要建立专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出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弘扬优秀的工匠精神,组织学生通过演讲和征文活动践行鲁班文化。设计专栏项目宣传建筑业的经典案例,在学校内部建立匠人精神文化社团,结合专业发展特点以及学生的建筑设计爱好,将活动项目与全国建筑专业技能大赛挂钩,分别成立多个兴趣研讨小组,培养学生竞争合作、奋发进取的职业精神。
分析湖南高职建筑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措施,结合建筑行业工匠精神的培养特点,在进行建筑装饰效果图设计教学讲解的过程中,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融入现代化专业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实践能力,制定出精细化的指导方案。由于一部分学生对建筑设计基础知识掌握不充分,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根据学生的实践作业完成情况,分别制定多项实训项目,要求学生运用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从多个角度探究项目实训的主要方向。采用精细化指导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发展问题,为学生打造一个虚拟的工作实践环境,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职业素质提升的重要性,深切感受职业精神所具有的教学引导价值。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创新传统的教学途径,在湖南高职建筑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以工程项目建设需求为中心,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建筑效果图设计过程中采用分段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设计方案制作,将学生作为项目实践的主体。通过多样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要找寻恰当的指导时机,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引导。
工匠精神视域下的人才培养,首先需要加强校企合作,借助企业文化对学生的道德素养进行熏陶,培养学生优秀的工匠精神,当学生正式步入职业岗位后,主动接受企业文化培训,在短时间内引导学生融入企业工作环境中。学生能够将自身作为企业发展的一份子,通过正规的企业教育和企业文化指导,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能够在工作过程中精益求精、专注细心,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为建筑事业的稳定发展做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