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湲 丁蕾
(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近年来,高职教育面临着教育改革的全新要求,同时也面临着扩招的新形势。扩招百万理念的提出,让高职教育将面临更加多元化的生源,以及更多的学生数量,这就会增大教师的教学压力。基于课程改革视角,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重构师生关系,强化学生个体的学习作用,这既是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又能够减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面临的教学压力,正好又契合了扩招的大环境。所以,在这一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师在开展英语课程教学时,就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培养。与此同时,还要着眼于课程思政的建设,根据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和发展,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培养,切实促进学生的发展进步。
所谓课程思政,是指以全员参与、全程教育和全课程融入的综合性思政教育模式,其实质上就是让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程教育保持结合,同向而行,建立起协同关系,强化合作效应,让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相互渗透,强化专业课程教学的思政意蕴。在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中,英语教师需要对课程思政的相关内涵要点形成把握。
一是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可以说,课程思政建设,就是在立德树人理念之下,所产生的一种全新育人模式。正所谓育人先育德,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加强大学生育德,是助力育人的关键因素之一。课程思政的本质,就是以育德促进育人的推进,从而体现出立德树人的本质内涵。二是课程思政的结构,是多元立体。课程思政的构建,并非只是单纯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课程思政,是要通过多元化的策略,在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之间,建立起联系,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交互。这样一来,便可以呈现出多元化、立体化的教育结构体系。三是教育方法的显性和隐性结合。课程思政教育,既需要从显性层面,直接对学生展开相关内容的教育。也需要从隐性层面着手,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施加影响。保持显性和隐性结合,才能让课程思政教育取得理想的效果。总的来说,课程思政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阶段思政教育的新模式,很多专业学科的教师都在积极推进该种思政教育模式。作为高职英语课程教师而言,也要对此多加关注,将课程思政模式有效融入英语课程当中。
自主学习能力,这是从学生角度出发而提出的一种素养能力。简单来说,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不受外界因素支配,完全依靠自身主观能动能,通过阅读、听讲、观察、实验、探索等方法手段,实现知识理解、吸收、掌握、应用实践等方面的具体能力。从教育教学的实施来说,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教师教学,这种模式是教师通过一定形式,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而另一种则是学生自学,这种模式就是学生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自行从教材或是其他素材中吸收知识。前一种方法,学生的知识获取呈现出被动的状态,也就是被动获取知识。后一种方法,则是学生自行主动获取知识。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而言,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学习效率会优于被动获取知识的模式。所以,在当前课程改革中,就提出了以生为本的理念,要求教育教学要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为了满足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要求理念,就需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因为自主学习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将学习活动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学生自行主导学习活动,那么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就会影响到他们对于知识的获取效率。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针对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确保其能够在自主学习中取得良好效果。
从目前实际来说,课程思政是个全新的理念,在高职教育中的开展比较火热。对于英语教师而言,不少英语教师也对课程思政建设引起了重视,并且在积极思考探索如何实现课程思政的建设,对此展开了积极尝试。对课程思政建设保持了重视,这反而导致部分教师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了忽视。甚至个别教师未能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之间存在的潜在关联,然而这是两个不同方向的工作,从而选择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摒弃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这样一来,就让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未能在高职英语课程中得到融入落实,最终难以让学生形成较高水平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转化课堂教学关系,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学习的途径,让学生可以在英语课堂中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自身的学习动能,从而体验到主动学习乐趣。不过,从当前高职英语教学的实际开展来说,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方法还局限于传统模式,也就是依托PPT 课件和板书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这依然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主题的教学模式,知识传递是从教师传递给学生,整个过程中学生依然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就造成学生的主动性缺乏,并不能主动投入到学习当中,自然也就会限制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对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还需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可以在这一空间内切实开展自主学习,依托自身的学习能力,进行知识探究。通过自主学习,在不断的实践锻炼中,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发展。然而从高职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说,目前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时间是由教师主导,教师在课堂上安排了很多教学活动,并未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这样一来,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空间,难以参与自主学习,自然也就难以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除了关注课内教学之外,还需要注重到课外学习。因为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习活动并非局限于课内教学,在课外,学生也拥有丰富的学习时间。高职教育不同于中小学教育,高职学生的课程安排,相对来说比较轻松,并不会像中小学那样全天满课,很多时候只有半天课时安排,这就意味着学生会有大量的课外时间可以使用。对于英语课程的学习,学生还需要在课外投入时间和精力。然而,目前学生的课外学习,基本是由学生个体自行开展,教师在其中并未参与,没有给予指导和规范,这就导致学生课外学习存在落实不到位、盲目无序或是不深入等问题,从而给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针对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所表现出的一系列教学问题,英语教师要对此加强关注,做好分析,把握这些问题的症结和表现,及其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带来的影响,然后通过有效措施,在课程思政建设的同时,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予以强化,建立起相应的教学机制。
从当前高职英语教学的发展来说,面临着多个方面的新要求和新形势,比如扩招百万、立德树人、教育信息化等等,都是需要面对的新问题,而且需要对其予以落实解决。而在课程思政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这两个方面,英语教师要对二者形成兼顾,将其一同融入英语课程的教学之中。具体来说,首先,在英语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在设定课程思政建设目标的基础上,还需要针对性设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要从教学目标的宏观角度出发,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准确定位,放到与课程思政建设同等的高度,使二者保持协同。其次,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需要在英语课程内容中,设置思政教育的相关内容。同时,要对这些内容的呈现形式予以创新,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予以展示,让学生能够自主从这些素材中探究知识,符合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需求。最后,在教学考核评价方面,也需要关注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和课程思政建设的结合。这就需要把握自主学习和课程思政的要点,设计相应的评价指标,构建综合性的评价活动,对学生思政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形成协同评价。
对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对课堂教学方式予以创新,化被动为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发挥出自身的学习动能。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对教学方式予以探究,摸索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第一,可以采取问题清单导学的模式。所谓的问题清单导学,是一种以问题清单作为载体的教学方式,在问题引导下,驱动学生学习。具体来说,针对一单元英语知识进行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先对单元中的英语知识要点做出分析,然后围绕这些知识要点,设计思考问题,编制成一张问题清单。到了课堂上,将问题清单发给学生,引导学生根据清单上的问题,展开自主学习。第二,可以设计项目式教学。所谓项目式教学,就是围绕具体的知识点,设计学习项目,在其中设置多个具体的学习任务。在课堂上,学生依据设计的任务,完成学习。第三,还可以借助微课这一载体,将英语知识以微课的形式展现出来,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观看微课,自行对微课中的知识进行学习,提炼出其中的知识要点。
除了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化被动为主动之外,还需要注意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有充足的空间开展自主学习。要实现这一目标,便可以对互联网+予以利用。借助互联网+,打造线上学习平台,依托线上平台,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空间。比如,可以立足微信小程序这一功能,设计英语学习小程序,在其中设置课前预习、单词学习、听力练习、课后复习等多项不同的功能,学生可以利用手机微信,进入到学习小程序,依托其中设置的具体功能,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对于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对学生的课外学习加强指导和规范,要引导学生在课外也做好英语学习,锻炼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布置具体的课外学习任务。这就需要立足课堂教学内容,从知识难点和学生学习短板出发,设置相应的拓展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在课外完成这些学习任务。其次,可以创设以下课外学习活动,比如英语文学作品交流会、英语短剧表演等等,通过这些实践性的活动,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展开英语学习,从而达到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针对高职英语教学而言,基于课程思政构建的宏观形势,英语教师需要对高职英语教学活动展开创新构建,重点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予以培养,让高职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依托自身能力开展英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