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优化路径

2021-11-26 20:02:25苗清秀
魅力中国 2021年43期
关键词:阅读课核心文本

苗清秀

(张店区重庆路小学,山东 淄博 255000)

前言:虽然小学语文教学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背景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是存在的问题依然较多,以阅读课为例,很多教师在课堂上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抑制了阅读教学功能的发挥。在教育部门强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今天,教师在阅读课上要及时革新思想观念,优化教学方法,依据核心素养要求重新调整教学方案,确保学生得到全方位发展,推动高效阅读课堂的构建。

一、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分析

在传统语文阅读课上,教师通常采取“填鸭式”教学方法,简单来说就是照着课本、教参上“念”知识,将对文本内容的解读、思考直接“投喂”给学生,比如这段话讲述了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蕴含了什么哲理,这也意味着,学生全程只需要“听”和“记”,不需要思考。新课改强调学生才是教学的中心,是主体,而这种教学方法并没有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他们全程作为一个“旁观者”,阅读行为并未发生。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学习态度消极、被动,即使学完了一篇课文,可能对于它的内涵、思想也没有自己的见解,甚至在这种教学形式下对教师产生很强的依赖性以及“等、靠、要”思想[1]。从长远来看,这不仅会阻碍学生的语文学习,对他们学习其他学科以及将来走上社会都会造成阻碍,所以现下需要迫切优化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二、核心素养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

核心素养是指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学好这门学科且获得能够适应社会以及实现自身价值的关键能力和品格,在不同科目中有不同体现,具体到语文这门课程中,包含了四个维度,分别是审美、文化、语言、思维。所以,基于核心素养理念展开语文阅读教学,要求以及要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指导学生积累语言知识以及应用语言知识

语文阅读相较于其他学科来说情感性以及逻辑性都是比较强的,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基于语言文化解读文本的深层次内涵,这样才能让他们真正读懂文章[2]。所以,学生在阅读中需要积累语言知识并且学会灵活地运用它,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给予学生指导。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阅读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的过程,并不仅仅是看懂表面文字那样简单,教师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去思考作者写这句话是为了表达什么,或者想通过这段话阐述一个什么道理,寄托了什么样的情感,要让他们与作者“跨时空”交流,从中汲取知识或经验教训等[3]。所以,阅读离不开思考,教师要让学生的思维在整个阅读课上始终保持在活跃状态。

(三)提升学生审美鉴赏水平

语文是一门富含人文元素的学科,小学语文课本上的文章蕴藏着情感美、自然美、精神美、意境美等,但是若没有发现美的眼睛,是很难感受到这些美的。语文核心素养有一个维度是审美鉴赏,这要求教师在阅读课上指导学生从文本中鉴赏美、发现美,以此提升他们的审美鉴赏水平。

(四)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

语言依附文化而存在,文化的传承也离不开语言,而文本是文化的表现形式,阅读是传承文化的一种重要手段。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只注重语言知识以及阅读技巧的讲解,而核心素养有一个维度是“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课上及时转变思想观念,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受文化、体验文化,让学生在不断地熏陶下形成良好的文化品格。

三、核心素养理念下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优化路径

(一)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法

核心素养理念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最关键的一点是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的阅读行为真正发生,作为一个“主人翁”而不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他们各方面能力、品质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法,实施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在于:1.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相较于与教师之间的对话,学生更喜欢与同龄人一起讨论、交流,这样不用担心说错了受到批评、责备,而且他们之间有更多的话题,有利于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这对学生个性发挥以及思维发展有积极作用。2.可以拓宽学生阅读深度。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多个人的力量是强大的、无限的,在阅读中也是如此,阅读一篇课文,多个人阅读就能多获取一些知识、感悟,彼此分享,可以有效拓宽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深度。3.有利于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发散思维。学生之间存在个性差异,即使是阅读同一篇课文,对于同一件事、同一个人,产生的感悟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学生必然会产生一些不同的观点[4]。以《狐假虎威》为例,对于“喜不喜欢狐狸”这个问题,有的学生回答不喜欢,理由是它狡猾、不诚信,有的学生回答喜欢,理由是狐狸聪明、临危不惧。所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法有利于学生思维和观点的碰撞,这对他们批判思维、发散思维的培养有积极作用。4.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分享意识、合作精神。

故此,在指向核心素养的语文阅读课上,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法,围绕阅读材料设计一个或多个问题,然后让学生与同组成员一起讨论,这样可以在拓宽其阅读深度的基础上有效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以《慈母情深》一课为例,在课堂上笔者给学生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1.作者为了突出母爱在文中进行了哪些铺垫?2.通过这篇课文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母亲?3.你觉得文中劝母亲的那个女人说的话是否有道理?4.说一说母亲的哪些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出具体的原因。”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小组讨论。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交流,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其思维能力也在交换、分享观点的过程中得到了培养与提升。

(二)运用读写结合教学法

阅读和写作都是重要的语言活动,前者是输进而后者是输出,两者的结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核心素养强调培养学生语言知识建构与运用能力,教师可以抓住这两者的共通性运用读写结合教学法,指导学生通过“写作”这种方式去阅读文本,从而拓宽其阅读深度,推动他们全方位发展。

1.仿写。仿写是一种最常见的读写结合方式,它要求学生先仔细鉴赏原句或者段落,然后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句或一段类似的话,具有“形似质新”的特征,即表面上看着是一样的,但是本质却完全不同。这样的读写结合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水平,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积极作用[5]。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为例,这篇课文富含意境美、情感美、语言美,是仿写的重要资源。在上这节课时,笔者让学生从文中挑选出自己喜欢的或者认为很美的句子然后仿写,通过仿写,学生充分领略到这篇课文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而且在模仿作者写作技巧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知识,其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

2.续写。小学语文教材上的很多课文作者使用了“留白”的艺术手法,这给教师指导学生续写故事提供了重要契机[6]。例如,在上《穷人》一课时,笔者让学生梳理故事情节,揣摩人物心理特点,然后发挥想象力给课文续写一个结尾。在这个写作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根据环境描写、心理活动等因素分析桑娜和渔夫的形象特征,然后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续写故事,如有的学生续写的结尾中,桑娜和渔夫的善良行为感染了周围的人,大家都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所以他们的日子虽然并不富裕但是温馨,孩子们都健康长大;有的学生续写的结尾中,桑娜和渔夫因为多了两个孩子而更加勤劳,而孩子们也都很孝顺,尤其是两个被包养的孩子,对桑娜和渔夫十分感恩,一家人虽然生活清贫但是温馨、快乐,后来,孩子们长大了,非常勤劳,日子越来越富有。通过对这篇课文的续写,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而且感悟到人性的真、善、美,审美鉴赏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而且语言建构能力也在创编故事的过程中得到培养与提高。

3.写读后感。语文阅读材料中有丰富的情感,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可以以此为立足点指导学生写读后感,这可以拓宽他们的阅读深度,而且还能培养其情感表达能力、语言建构能力[7]。以《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为例,笔者让学生在读完这篇课文后写一篇读后感,有的学生站在以传统文化为立足点,感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表达自己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有的学生站在圆明园被侵略者毁灭这一视角表达自己的愤怒之情,抨击列强的灭绝人性的行为;有的学生则通过圆明园被毁灭这一事件的反思阐述了自己对“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的理解,并树立为了祖国强大而努力读书的伟大志向。在写读后感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得到锻炼,其人文素养、文化品格也有所提升,从而有效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目标。

(三)运用情境创设教学法

创设情境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教学手段,它不仅给予了学生个体地位足够的尊重,而且给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深入对话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指向核心素养的阅读课上,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内容创设故事情境、生活情境、多媒体情境、表演情境等,使学生的阅读行为在课堂上真正发生,以此培养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思维能力、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以及良好的品格。

例如,在上《将相和》一课时,笔者让学生提前查阅了关于蔺相如、廉颇以及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人物和故事的背景知识,然后在课堂上创设故事情境,将课文分成三个故事即“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然后随机找一个学生,让学生任选一个故事,用自己的话将这个故事讲个大家听。这样的教学情境既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文化品格。又如,在上《陶罐与铁罐》一课时,笔者组织学生开展表演情境,将陶罐与铁罐之间的故事以情景剧的方式表现出来。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而且通过陶罐与铁罐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感知人性的真善美与假丑恶,这对提升学生审美鉴赏水平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他们塑造健全的人格。

结论:综上所述,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给新教育形势下教师在阅读课上的教学行为以及思想观念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教师应结合语文核心素养四个维度要求调整教学方法,如使用小组合作探究法、读写结合教学法、情境创设教学法等,为阅读课堂注入活力,让学生通过阅读指导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良好的文化品格,获得全方位发展,这样才能彰显出阅读教学的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
阅读课核心文本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40
近观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22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 03:12:18
基于主题意义的“生本”高中英语阅读课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初中英语阅读课有效词汇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在大学德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语文知识(2014年1期)2014-02-28 21:5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