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茹
(七台河职业学院,黑龙江 七台河 154600)
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 年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2021 年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意见》指出:“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岗计划、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银龄讲学计划、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优先满足脱贫地区对高素质教师的补充需求。”通过国家对乡村教育事业的重视与政策支持,可以看出脱贫攻坚期间,国家对教师人才的强烈需求。在此背景下,亟需乡村教师幼儿素质能力快速且稳步提升,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
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而乡村教育的发展,其关键在于教师。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 的意见》中强调:“面向培养幼儿为本、擅长保教的卓越幼儿园教师,重点探索幼儿园教师融合培养模式,积极开展初中毕业起点五年制专科层次幼儿园教师培养。”这就使得基于乡村幼儿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迫在眉睫。而乡村具有其独特的经济与文化环境,乡村教育发展模式与城市不同,乡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发展需求也有所区别。对比城市教育与乡村教育的发展模式,显然,教育现代化的短板在农村,为提高乡村教育质量,促进教育现代化,必须将教师核心素养相关内容融入到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
相对于城市而言,“教师乡村由于受到地域的影响,所能接受的外界信息较为有限,对于理论知识的汲取途径相对来说较为狭隘,容易受到层层桎梏。”一方面,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乡村教师在了解、认识乡村的基础之上,主动融入乡村社会,具备教育情怀,并且能够对乡村文化及乡村教育认同。另一方面,幼儿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不仅包括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养成,还要注重职业道德素养的发展。同时,新时期核心素养教育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教育理念与技能。乡村幼儿教师在自身发展方面面临新的挑战。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是为幼儿的一生打下基础的重要阶段。幼儿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必须要有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影响和塑造幼儿。习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强调,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3]良好的师德素养是乡村幼儿教师立身施教的重要前提和必备品质。
乡村幼儿教师是提高乡村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承担着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授课能力,为乡村学前教育特色发展建设贡献力量的使命。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应该随着教材的变化进行更新。条件性知识可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理应得到扩展。实践性知识是乡村教师在教学中逐渐探索出来的与众不同的、独特的、与乡村教学实际密切相连的经验性知识。
乡村幼儿教师过硬的教育教学能力是加强乡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乡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和实践水平的保障。教学技能包括教学前期的备课技能、教学实施中的讲课技能、可能用到的教育技术技能以及提高教学效果的学法指导技能、教学研究技能。从现实的教学状况来看,乡村幼儿教师的教学技能似乎能满足目前的教学需求,但很不全面,应以长远的眼光来看,积极提升教学技能,以扎实的学识和技能,助推乡村幼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无论是在教学活动中还是日常生活中,乡村幼儿教师都应该具有创新意识。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创新可以让幼儿体验更加新颖、现代化的课堂,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积极性。开展创新研究既可以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技能,还可以增强其环境适应能力,增进同事之间的互动。创新课堂教学及教育教学活动不是简单地模仿,需要幼儿教师主动开展交流与探讨,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当然,乡村幼儿教师的创新意识不仅体现在开发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手段上,还体现在对生活环境的改造。缺乏创新意识的乡村幼儿教师很难在岗位上取得进步。
乡村的政治、经济、文化不同于城市,乡村教育和乡村学生也不同于城市,其发展模式与城市也有所区别。无论从教学环境,基础设施或是教师的待遇哪一个层面来对比,乡村与城市都存在着巨大差距,所以,仅靠一时的冲动与热情是不能真正扎根乡村。幼儿教师只有摒弃外在物质激励,有责任、有担当,形成稳定的教育信念,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才能产生长期驻守乡村的发展意志,加快乡村教育的发展。
创新乡村幼儿教师培养体系主要是针对尚未步入乡村教师工作岗位的在校学生做定向培养规划。首先,要调整乡村幼儿教师教育培养与乡村幼儿园之间的关系。加强乡村幼儿园与地方高校的教育合作,尽可能根据乡村幼儿教育岗位工作现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有针对性的做进一步的教育培养,保障新时期乡村幼儿教育培养更符合现有的乡村教育发展实际;其次,各地区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乡村幼儿教育培训内容的监督,将核心素养的养成作为教育培养重点,着眼于提高乡村幼儿教师的师德素养及综合实力,为其未来投身乡村幼儿教育工作做更深层次铺垫;最后,在乡村幼儿教师培养方向的选择方面,需要考虑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未来所面临的岗位,使其能够做好充足准备,避免因心理落差过大使乡村教师核心素养培养适得其反。
首先,幼儿园要鼓励并引导乡村幼儿教师参与乡村活动,为其接触村民和了解乡村文化提供条件,从而形成认同乡村、热爱乡村、践行乡村文化的乡土情怀,激励乡村幼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坚持扮演好自己的职业角色,认真负责,坚持从教;其次,应给予乡村幼儿教师更多精神的鼓励,通过营造有利于乡村幼儿教师的发展的工作环境,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促进乡村幼儿教师身份认同,激发其投身乡村、奉献乡村事业的积极性,使其形成职业认同感。最后,要充分挖掘和发挥乡村幼儿教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从而吸引更多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和乡村幼儿教师参与到乡村教育事业建设中来。
首先,乡村幼儿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面临乡村教育资源缺乏的情况,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教育”、大数据背景下的现代社会信息源,获取幼儿教育的先进资源,通过了解不同地区的乡土文化、乡土知识,结合当地的教育环境特征,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理论;其次,乡村幼儿教师应不断丰富自身的学科知识,积累幼儿发展知识,研究乡村幼儿发展规律,总结经验,整合理论理论与社会实践,潜心研究地方性知识的时代特征,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与行,为幼儿树立良好榜样;最后,幼儿园应定期为乡村幼儿教师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组织开展促进幼教发展的专题研讨会,为乡村幼儿教师的学习提供支持。
首先,乡村幼儿教师需具备整合教育资源的能力。乡村教育的文化资源相对不足,造成“一专多能”的乡村幼儿教师成为乡村教育建设的普遍存在和诉求。因此,乡村幼儿教师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跨领域的内容整合,以便加强城市与乡村教育资源的连接与互动,拓展乡村幼儿教育的文化资源;其次,乡村幼儿教师要具备教育应用与课程开发的能力。幼儿教师需要制定适合乡村幼儿发展的教育教学计划,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五大领域课程内容和自制玩教具,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最后,乡村幼儿教师需具备教学研究及管理能力。幼儿教师应具备教研一体的意识,充分结合政策优势和乡村环境,积极主动地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推动乡村幼儿教育教学改革以及提高乡村教育质量作出贡献。
积极的职业情感指的是个体内心对职业存在力量,它是有效缓解乡村幼儿教师职业压力、心理倦怠、提升其职业幸福的重要手段。一方面,从乡村幼儿教师层面来看,幼儿教师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在工作中把控自己消极情感,在工作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另一方面,从幼儿园层面来看,首先,幼儿园领导要建立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加强与幼儿教师的联系,关心与理解教师在幼儿园的工作,从实际出发,真切的为教师着想。积极了解幼儿教师的生活状态,并给予支持和鼓励,激发幼儿教师热爱幼儿园与同事的情感,发挥情感留人的重要作用;其次,建立科学的奖惩激励机制,把物质奖励、精神奖励结合起来,在给与物质奖励的同时,更多的关注和尊重乡村幼儿教师的人格和情感。最后,为乡村幼儿教师提供实践平台,使其正确认识环境中的压力和挑战,提高职业效能感,使更多幼儿教师愿意投身到乡村幼儿教育建设中来。
教师的素养决定了教育的质量,突出培养乡村幼儿教师良好的素质尤为重要。核心素养的培育符合社会发展的主要潮流,加快了社会发展的进程,推动了乡村教育的总体发展。乡村幼儿教师应不断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发挥为人师表的榜样作用。从心理层面来说,乡村幼儿教师要由衷的热爱乡村教育事业,有扎根乡村的信念情怀,不因恶劣的环境而轻言放弃,保持积极乐观心态进行教学。从知识储备方面而言,乡村幼儿教师要拥有扎实的基本功,掌握深厚的知识底蕴,具备过硬的教育教学能力。乡村幼儿教师要肩负起时代使命,不断提升核心素养,结合乡村幼儿园和幼儿的实际情况,科学教育培养幼儿,为持续提高乡村幼儿教育质量,助力推动乡村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