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世平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茂华中学,湖北 十堰 442200)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可以拓展延伸的地方,地理尤其是如此,人文风貌能够联动历史文学,能够联想到数学理论,大气层环境能够联系到日常周边,可谓是无孔不入。既然如此,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这些衍生细节来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地理知识当然自成一套体系,但是文化教学本就不必太过刻板,理论运用于生活常识才是最为牢靠的,所以教学生活化也是常态。教师可以寻找很多新奇的有趣的切入点来为学生展开地理课程,融合知识与兴趣,生活与课堂,想必会是非常不错的体验。
地理本就是从生活中而来,与我们的环境息息相关,而地质地貌的本质也是为了让大家更加了解内部构造以便开发运用,可以说与生态环境挂钩,既然如此,地理教学生活化也是必然之选。其实比起硬邦邦的知识概念,学生更喜欢如同讲故事和解密科学一样的日常研究运用,就如同儿时对于很多生活现象的追问,其实是一个道理。所以地理生活化并没有想象中这么难,相反,与生活相关的点不胜枚举,全看教师怎么去联系运用,多元融合也是教学的大势所趋,正如同各种文化之间都有联系是一个道理。地理中的环境、人口、地形等因素,结合许多方面都可以进行趣味拓展以及深入探讨,不仅能够将概念理清,还能够从不一样的切入点讲解,不仅是生活化,更是生动化。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顺应潮流,现代社会是快节奏的信息时代,多媒体新兴科技为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同样运用于教学之中也是如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地理彻底拉近与生活的距离,也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有条件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所谓实践出真知,很多时候并不是理论知识带给生活更多光彩,而是生活启示出精彩的理论知识,二者相辅相成,所以地理教学生活化必然有其独到之处,有助于提升课堂效率。
个学科之间都有一定的文化联动,地理也是如此,更何况地理所牵扯到的是非常广泛的事物,即便是地质特征和风土人情,就足以衍生出很多文化,所以地理教学也可以寻找一些巧妙的切入点去联合其他文化,以保证课堂的趣味性,也是侧面引导学生去拓展思维。其实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文化知识也是多元融合的,并不一定会特意区分开来,相反还会将具有同一性的事物结合起来,这也是综合运用能力的体现。所以地理课堂就要参照这种方法,运用文化联动来调动起学生的知识串联能力,也算是一种巩固知识的特殊方式,还能够丰富课堂体验,让学生学会逻辑自洽。
以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为例,关于人种和人口的问题以及世界语言和宗教问题,其实不仅是地理课堂在做梳理,历史课堂乃至于思想政治课堂也是奉行这套准则和逻辑。所以教师主要以引导教学和侧面切入教学为主,先让学生通过学科联动去联想本章的内容,调动学生的文化知识库,然后再分别从差异角度插入地理知识,能够让学生脑海内将这一主题进行文化综合串联,乃至于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相关文化也可以调动运动。这其实也算是一种教与学、知与用的结合,所贴合的不仅是课堂生活,更加是日常生活,将学生的知识积累善加调度,让学生自己从生活细节中探索运用,再结合课堂知识,可谓是大幅度提升综合涵养。
学生最喜欢的课堂莫过是气氛轻松和谐,教学风格风趣幽默,如果能够再结合学生所感兴趣的方面,那么课堂氛围将会空前热闹,毕竟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灵迅速成长的时期,对于外界潮流非常敏感,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学生的特性以及兴趣点,来为地理课堂生活化打造多种可能性。前文有提到过,地理涵盖了地质地貌特征,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地文化向来最是深厚,地理环境影响人文因素无可厚非,所以这也算是从另一个角度去剖析世界格局,然而却与生存环境息息相关,生活本土化无疑。所以文化潮流也受到本质上的影响,教师可以从这个新奇的点去引导学生,就从地理因素进而发展的文化潮流入手。
以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为例,初中学生非常关注线下潮流,对于日本动漫文化以及韩国偶像文化可谓是无比喜爱,虽然并不提倡过度追求,但是以这个兴趣点为教学切入倒是不错的结合方式。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学生对于日本文化的了解,结合日本人民的饮食习惯以及生活习惯,从地理的角度去分析原因,日本是岛国,食物自然是海产品居多,教师可以通过聊食物的方式去介绍地貌特征以及气候影响,从而让学生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和文化联系。以此类推,无论是欧洲各国的文化还是东南亚的文化,都可以通过地理知识去深度分析,切入点仍然可以用学生感兴趣的时代现象引导,让学生在兴趣的加成之下,对本质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地理,顾名思义还是要与地势环境相结合,现如今是科技发展时代,很多资源分析通过多媒体科技都可以掌握在手,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非常不错的助力。教师在地理教学时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根据本土环境进行分析探索,当然,通过信息资源的整合也可以针对大面积的国土地势进行学习分析,也算是合理运用现代科技,与社会接轨紧跟潮流。其中,利用好自身地势环境,结合实际境况分析,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也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知识运用分析能力,不仅是课堂生活化,更是将生活与地理相结合,进行最直观的剖析。
以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为例,开篇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常识让学生调动思维,用先学后教的形式来引出主题,毕竟初中学生的文化涵养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对于自然资源也是有所了解,起码对本土的情况还是知道些许。所以在这一点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之后,结合地理知识进行深度分析,然后运用多媒体资源播放图片、视频,制作幻灯片来详细描述资源分布以及地理特征,探知出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然后在学与教的更迭之中,再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逻辑去进行举一反三,开篇可以用本土湖北举例,后期在知识详解之后就可以问学生各自所了解的地区,或是家乡,或是旅游经过之处,重点是在于知识的运用反馈,结合本土生活联系地理知识。
地理教学也可以是一场特殊的文化交流,毕竟糅杂了中国乃至于世界的地势格局,其中的文化涵养并不是简单的表面意义所能够覆盖完全的,所以地理知识的拓展领域非常丰富,说到底也都是生活的智慧所总结出来的经验,既然来源于生活,那也可以结合生活去探索学习。新课改背景下,要求以生为本,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综合能力为教育目标,其实拓展以及课堂生活化就是在教学生灵活运用,学会思考,越是日常生活化,就越是能够记忆深刻,也越是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所以还是要从生活细节入手,让学生将知识融合进脑海形成概念,最好能从本我出发去学习。
以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为例,正是因为地理差异造就了饮食文化、人文情怀的差异,各地方人也是性格迥异,风格异常突出,但这是优势,也是多样性的体现。地理课堂也能够很好地运用这一点,教师可以适当留白,让学生自由发挥,例如可以开展文化交流会,让学生以小组或者个人为单位,提前搜集好地区的资料,事无巨细,只要是感兴趣的或者有代表性的都可以作为参考。然后让学生进行文化演说或者是表演,当然是以地理区域为框架,教师负责制作表格总结记录,以不一样的形式来让学生体验各地方的差异,并且在最后结束时也要讨论为何会形成差异,就从地理知识的角度去分析。
其实所谓地理生活化就是在教学形式和教学切入点上进行转变,因为地理的本质就是来源于生活,只不过把内质剖析得更加数据化而已,那么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将这些知识概念还原为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真正的魅力。同时也有助于调动课堂氛围,在轻松和谐且新奇有趣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是更上一层楼,并且更加注重感受与体验,非常符合涵养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