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职业学校中文课程教学与设置

2021-11-26 13:00王辉
魅力中国 2021年24期
关键词:文学作品工匠职业

王辉

(庆安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黑龙江 绥化 152000)

一、前言

职业教育工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也就更加注重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学生们提高专业课程的学习质量,使得学生们能拥有良好的职业未来,就需要通过良好的文化课程教育来达到对学生审美能力、技术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高,而中文课程作为涵盖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课程媒介,其能够有效的在职业学校教学中全面实现职业精神和传统文化的渲染,进而充分培育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职业学校中文课程和职业精神的联通

(一)通过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的中文审美感知力来培养工匠的职业追求

可以说,中文所表达出来的美感是多样化的,无论是文字的字形、发音还是文章段落排布和组合的多样性,在传承千年来的中华传统文化里,中文更像是一座桥梁,将人们的生活、情感与中文语言的美感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而通过中文课程的教学就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提职业学校业学校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追求。中文课程的教学中,对学生美感的培养包括是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是感官方面的直接表现,第二是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进行有效塑造,第三是情感的交流和联通。通过优秀的中文文学作品能够赋予我国职业学校学生们高度想象空间,营造出更具中文美感的环境,通过用文学作品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将可以有效的唤醒学生们的想象力,在价值观和审美倾向上进行引导和更新,从而使得学生们可以具备更高的职业追求,这也是目前职业学校中文课程的重点内容[1]。

(二)通过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学想象力来培养工匠的创造力

在职业学校的教学中避不开对“工匠精神”的塑造和培养,而实际上工匠精神的要求就是学生们能够具有更好的创造力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这就需要学生们能够拥有较好的想象力,而通过中文课程中的中文课程教学则可以很好的做到这一点,通过对文段词句的理解,学生们可以在脑海中勾画出作者所描绘的场景,在不断的锻炼和想象中,学生们最终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注意到大自然的自发现象,并且以自身的感觉赋予事物更多的意图和情趣,这与工匠精神高度符合,也更有利于学生们的未来职业发展,使他们未来从事相关职业时也可以将丰富的想象力融合进工作中。

(三)通过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的道德情操来培养工匠的职业态度

对职业学校学生的中文课程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出具有高尚情操和工匠精神世界的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来引起学生们的共鸣,并不断地发展学生们的个性,净化其心灵,使得学生们能够减少学习功利性,能够静下心来将所学知识挥发到极致,这也就是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所具备职业态度[2]。当然,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对于职业学校学生的技术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也自然会导致职业学校学生群体中产生较大的压力和焦虑,而通过中文课程的教学,特别是对文学作品的教学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缓解压力,提高自身的学习动力,也有助于学生对自身职业走向的理解和实践,迸发出更好的职业热情和职业态度。

三、职业学校中文课程教学的设置

(一)老师实施引导

在职业学校的教育过程中,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实时引导任务,并不只是,知识的简单阐述更多的是要让学生形成一种自主学习的观念,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培养一种创造性的能力,新阶段工匠精神在社会传承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而老师在这过程所发挥的作用,就是一种工匠精神,具体来说,在职业学校的相关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在阅读各种各样文学作品中建立其自身的审美标准,再教育方式上,老师要做到以身作则成为学生最重要的人生导师,其次就是要借助各种各样的情感表达形式来表达,自身对于某一事件以及某一文学作品的看法,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深情的投入到某些文学作品的学习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不管是对于资质差还是资质好的学生,都要采取同样对待的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为依托。

(二)中文文学作品鉴赏

在中文的学习过程,中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也属于工匠精神的范畴,在提高学生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过程中,需要老师选取几篇经典,并且非常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学作品来给学生进行观赏和鉴赏,充分地提高学生对于高质量艺术的追求,在学生间上,各种文学作品的同时,树立自身的价值观和道德素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老师起到一个带头的作用,只有老师拥有较强的文学素养和比较优秀的审美,才会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向学生传输一种良好的道德观念。其次,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选择文学作品的内容,选择相应的教育方式,一定要达到提高学生现实道德素养的目的。

(三)实践活动

文学素养的提高,不能仅仅依靠理论知识的教学,更需要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们提高对中文中包含的内涵的理解,包括各种各样的传统文化,思想态度等等,因此,在中文教学过程中增加有质量且有意义的时间教学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现阶段网络技术比较兴盛,有很大一部分学生闲暇之余,就沉浸于网络游戏或者网络交往过程中,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以及文学作品并不重视,对此,教师应当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可以通过增加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出去,去感受这个美好的世界,或者就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展开相关的讨论会,让学生投入到文学作品的学习过程中,如此一来,不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四)结合校刊和校园广播

在中文课程教学中,老师可以和学校方面形成联系,学校开辟优秀传统文化校刊,并在校园广播中开辟优秀传统文化栏目。而中文课程老师则可以通过这些报刊和广播来获取一定的传统文化教学素材。校园广播的播放时间较为固定,一般都是在课间操、课前课间等时间段,而这个阶段老师可以安排学生记录,并布置课后的查阅作业,让学生们在课后主动去查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从而达到美育效果。比如说,在剪纸艺术中,老师安排学生去查找一些自己认为具有丰富艺术气息和寓意的剪纸艺术图片,编制相应的调研报告,并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这样就达到了文化交流与沟通的目的,并有效满足了学生们的审美体验。而在校刊的编辑中则需要更多的民诉文化、传统文化的内容,要尽量保持排版和文字的精美。中文课程老师可以在阅读课和作文课上为学生们朗读和讲解某一篇优秀的文章,使得学生们能够产生阅读美感和正确的理解[5]。

(五)建设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

学校方面应该要在环境建设上体现出传统文化气息,将我国的传统文化特色与气质凸显出来,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职业学校校园的设计者和建设者应该要从民俗文化中找到相应的内容,将建筑风格、建筑细节、标识牌等多处设置与传统文化相衔接,从而具有更好的传统文化特色,同时也能够改变以往学校千篇一律的设计,满足了在优秀传统文化中开展职业学校中文课程的基本需求[2]。学校不仅要在硬件设施上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建设人文环境,使得传统文化能够有效融入学生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去。比如说,在端午节时,学校方面可以将中文课程课安排成传统文化通识课,为学生们讲述端午节的由来,为学生们传递屈原的精神。可以说,以文化和艺术活动为载体的人文环境将更好地为学生们传统文化理念,满足他们的感情需求[6]。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文课程的安排和设置在职业院校学生教育工作中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而作为职业院校学生在职业精神、工匠精神方面的重要培养载体来说,中文课程教学需要结合多方面的传统文化资料和优秀的文学作品,尽可能为学生们带去中华传统文化和中文文学的美的感受,从而达到美育效果。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工匠职业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90后大工匠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工匠风采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工匠神形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工匠赞
文学作品与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