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懿
从当前实际工作情况的角度上来看,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仍旧处在一种初级的发展阶段中,其中还存在着一些较为显著的问题,比如工业化生产效率低,技术水平不高等。因此需要加强对装配式建筑的重视,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其后续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中,其最为重要的作用在于降低产生的资源浪费,这不仅是实现良好经济效益的主要目标,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于建筑行业提出的基本需求。而站在实际情况的角度上来看,我国当前建筑的施工建设整体效率相对较低,无论是工程材料消耗量还是能源消耗量,都远远高于世界发达国家,这同时也是引发我国建设项目回报率较低的主要问题。而通过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可以优先对构件进行预制,大大降低废品的出现概率,但传统的建筑模式采用的主要是比较粗放的管理模式,不仅会消耗大量的资源,也无法形成一种工程材料的循环应用体系,对两者间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属于一种集中加工的建设模式,能够通过安全话的结构设计来降低木材以及混凝土等材料的消耗,并且在拆除建筑的过程中,还可以进行更好的回收利用,在根本上提升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站在施工企业的角度上来看,缩短施工工期就代表着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降低消耗的整体成本。利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可以利用预制各类构件的方式,对各类材料进行预留管理,等到结构彻底封顶后就可以展开封闭管理以及防护保卫,大幅度降低整体工作时间,缩短工期要求。除此之外,装配式建筑还可以采用集约化的生产模式,无论是单体构件的生产还是将其整体外包出去,都可以找到最合适的装配构件,并且在这部分构件当中,还采用了标准化的定制手段,相对于现场的加工来说,其具备着更加优异的装配性能,能够轻松完成既定的装配任务[1]。
站在施工企业的角度看,优秀的工程质量就代表着更加优异的企业信誉以及品牌形象,能为其后续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而在实际工程质量的管理工作当中,需要将与构件相关的砂石、钢筋以及混凝土材料稳定控制在一定范围当中,并根据不同车间合理分配的方式展开更加高效管理,从而进一步提升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的安全性以及材料分配的合理性。而在设计阶段中,更要充分考虑到预制组装性能以及安全性等多方面内容,还要提前做好质量管理工作,更好地规避各类质量问题,保证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质量不会受到影响。
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技术是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施工方式,但由于其整体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并且在规范化水平方面较为滞后,导致其在管理方式方面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不同地区中装配式施工的标准存在差异,其大多仅仅只是为提升工作效率,从而对各类预制构件展开大量的生产,并且生产出的构件也较为零散,有着较大的安装难度,在部分关键环节以及重点环节中,也无法满足施工现场之中的具体安装尺寸,为施工建设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不良影响,只能在现场中对构件进行合理改造,这样不仅无法体现出装配式建筑的优势,也不能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以及质量。并且在部分支撑部位中,没有达到标准中的设计强度,暴露出各种安全问题。而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设计阶段没有详细了解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直接采用套图的方式来设计施工构件,从而导致问题出现[2]。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中,材料费用占据了整体预算的绝大部分,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施工企业为了获得更加优异的经济利润,会采用不同种类的材料,但有些材料自身的参数并不能满足工程的质量要求,并且在施工现场中,如果不借助各种现代化仪器进行检测,工作人员无法仔细辨别出材料的优劣,导致材料不合格情况下所生产出的构件很容易出现质量不均衡的问题,随着结构物的持续使用,建筑物出现开裂等严重问题,对建筑物的整体安全性产生不良影响。
相对于传统的建筑施工方式,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更加便捷,并且在部分较为关键的工作环节中也十分方便。然而,部分施工单位却并没有利用好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这方面的优势,而是将其作为偷工减料的依据,施工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来随意进行操作,比如不按照设计要求随意调整螺栓距离,以及没有按照要求处理防水层等,导致使用过程中结构物出现断裂等不良问题,再加上各类外界因素带来的影响,雨水的浸透就会使得预应力钢筋出现腐蚀问题,为结构物的安全使用埋下隐患[3]。
(1)在工厂预制以及现场组装环节中,装配式建筑的构件对于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施工企业对涉及的工作人员展开专业知识以及综合技能方面的培训,同时,帮助工作人员掌握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施工难点,还能够强化其自身的业务能力,降低质量问题的发生概率,促进整体建筑质量的提升。(2)在装配式建筑构件的出场过程中,施工企业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技术指标来认定相应的构件,只有在其质量合格并且验收后才可以出厂,而在构件的运输过程中,则要充分结合运输体量以及运输距离等因素来科学合理地制定运输方案,而对于那些边角容易产生磨损的构件,则要对其进行重点保护,在其运送到施工现场时,以及堆放仓储的过程中,也要展开必要的保障管理工作。(3)对于装配式建筑的现场组装,施工企业以及涉及企业都应当充分结合建筑的主要特色以及施工环节展开优化设计,减少其中复杂、繁琐的组装工序,进一步提升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以及整体性,以不断健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质量监督体系以及管理体系的方式,促进装配式建筑验收技术的稳步提升。
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可以利用集成化的管理思想来进一步建立起完善的控制系统,对装配式建筑进行现代化的质量控制,在其中可以重新定义构件以及配件的生产质量标准以及评价指标,以一种更加完善的量化形式来对各类数据信息进行更加高效的储存以及采集,根据具体的数据信息要求来对构件质量进行仔细的分析。其中的检测系统作为整体平台的核心所在,其进行检测的前提就在于根据相关的工程标准及工作经验列出相应质量问题的核查清单,从中确定好需要进行上传的数据信息,使得施工现场采集出的数据信息能够更好地与相关要求进行匹配,展开定向的问题检测,只有在检测合格后才可以进入到下一个工序之中;而数据信息采集系统作为平台运转的七点内容,根据上一环节的质量问题,可以列出构件强度、钢筋直径间距、安装尺寸以及构件尺寸等多方面检测因素,借助各类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比如物联网、电子回弹仪以及激光扫描仪等,完成数据信息的采集工作;而管理统计系统则是施工质量管理平台的关键内容,在平台的检测系统内部可以自动生成相应的管理统计系统,在这一系统中具体包括以下几个子模块,分别为材料运输问题统计、生产问题统计、施工问题统计以及员工培训系统等,能够全方位实现数据信息的远程互动以及高效共享,从而在根本上提升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效率以及管理质量[4]。
在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进程中,装配式建筑模式必然成为一种主要的发展趋势,以其自身方便快捷、成本低以及风险小等特点,使其在城市化的建设进程中得到极其广泛的应用。当然,在采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过程中,不仅要看到其拥有的优点,还应当直视其不足之处,因此,这就需要对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展开深入分析,准确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建立起与之对应的质量管理体系,有针对性地解决各类问题,为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