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秦妮芳
在临床中,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而言,其是十分普遍的免疫性疾病,生成自身抗体、各个炎症细胞发生浸润等均是其有关的病理变化,免疫性异常是引发SLE最为关键的原因[1]。SLE患者具有许多免疫调节机制方面的异常,而其中,由自然杀伤细胞(NK)所生成的固有免疫最为普遍。在NK细胞的表面具有许多非特异性抗原受体,能够辨别并杀伤各类病毒感染细胞;其极有可能可以引导免疫耐受缺失而引发组织病理损害,进而参与到SLE发生的这一整个过程中。所以,分析并研究NK细胞所发生的改变,加之其与SLE发生、进展间所具有的关联性是十分关键的[2]。本研究特选取本院88例SLE患者,分析并研究外周血CD3~-CD16~+CD56~+NK细胞的应用效果与价值。
摘选2018年3月-2020年4月期间,我院接收的SLE病例88例,同时,在同一段时间中,摘选我院的健康体检者54例,把其作为对照组,对其就外周血CD3~-CD16~+CD56~+NK细胞进行检测。对照组:男、女依次是31例、23例;年龄范围于19岁-64岁,平均(36.80±5.11)岁。SLE组:男、女依次是23例、65例;年龄范围于21岁-66岁,平均(43.16±6.02)岁;参照SLE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获活动组(共33例)、非活动组(共55例);参照肾功能检测评判肾脏受累,获狼疮性肾炎(LN)组(共27例)、非LN组(共61例)。对比2组的一般资料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在住院后,对其各项资料进行收集,同时,辅助其就尿常规、血常规等进行检测,借助SLEDAI对其病情进行评估。同时,对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液进行采集,共3mL,放至EDTA-K2型抗凝管,在进行摇匀后,处于室温下进行储存,并借助流式细胞仪(型号即BD FACS Calibur)与有关的试剂对CD3~-CD16~+CD56~+NK细胞总数、比例等进行检测。把50μL的全血标本放至BD Trucount型绝对计数管,并标识成管1、管2,对细胞总数进行调节,即1×107/mL,在管1加20uLCD4-APC、CD45-PerCP、CD3-FITC、CD8-PE,在管2加20uLCD(16+56)-PE、CD3FITC、CD45-PerCP、CD19-APC,在进行混匀后,处于20℃-25℃中,进行15min的避光反应,两管加10倍稀释后的BD Multitest IMK kit型溶血素,共450μL,在进行摇匀后,应用以上各项条件进行15min的孵育,之后,对样本进行上机检测,并应用BD Multiset型软件获得有关的数据,对其CD3~-CD16~+CD56~+NK细胞、总百分率进行检测。
检测后,比较所得的CD3~-CD16~+CD56~+NK细胞、总百分率、SLEDAI评分、24h尿蛋白定量。
将本文数据一律输入SPSS22.0这个软件中统计处理,CD3~-CD16~+CD56~+NK细胞、总百分率、SLEDAI评分、24h尿蛋白定量一律用()来表示,组间差异性选择t检验,当P<0.05时说明组间对比有意义。
SLE组的CD3~-CD16~+CD56~+NK细胞、总百分率依次是(163.69±42.04)个/μL、(9.56±1.25)%,较之于对照组依次是(355.38±81.75)个/μL、(13.80±1.17)%低,P<0.05。
活动组的CD3~-CD16~+CD56~+NK细胞、总百分率依次是(130.45±29.87)个/μL、(8.14±1.08)%,较之于非活动组依次是(177.93±7.16)个/μL、(9.79±1.52)%低,而其SLEDAI评分、24h 尿蛋白定量依次是(6.45±1.30)分、(1.46±0.02)g/天,较之于非活动组依次是(3.28±1.89)分、(0.63±0.09)g/天高,P<0.05。
LN组的CD3~-CD16~+CD56~+NK细胞、总百分率依次是(109.06±22.74)个/μL、(7.95±1.03)%,较之于非LN组依次是(183.58±47.09)个 /μL、(9.27±1.68)% 低,而其 SLEDAI评分、24h尿蛋白定量依次是(7.46±1.97)分、(1.58±0.04)g/天,较之于非LN组依次是(2.72±1.03)分(、0.17±0.01)g/天高,P<0.05。
SLE患者会出现免疫调节失衡,大多都会累及到免疫系统,在临床中对各类自身抗体进行分析与研究后,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对于SLE所具有的作用已经得到明确,而其中,B淋巴细胞所生成的自身抗体是引发SLE最为核心的因素,而T淋巴细胞能够全方位地发挥出免疫调节功能,对B细胞带来刺激,让其发生活化、增殖等,同时,其还参与到细胞免疫[3]。对于NK细胞而言,其与SLE 间也紧密相连;其十分关键的生理功能是自然防御、免疫调节,是第三大类淋巴细胞谱系,可以借助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MHC-Ⅰ)分子对各个靶细胞进行辨别、清除;同时,NK细胞对于许多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均发挥出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在本次研究中,对SLE患者就CD3~-CD16~+CD56~+NK细胞进行检测,SLE组的CD3~-CD16~+CD56~+NK细胞、总百分率较之于对照组低。P<0.05;分析其原因,即:NK细胞会朝靶器官发生聚集,并使得机体对自身抗体无法进行抑制,这是由于处于活动期中的SLE患者机体中具有更多的自身抗体、循环免疫复合物,所以,NK细胞免疫调节对于SLE发挥出了十分关键的作用[4]。对于SLEDAI评分而言,其是参照患者的各项表现与症状、实验室检测对病情进行评判,进而给选取激素、免疫抑制剂等给予更多的参照[5]。在本次研究中,活动组的CD3~-CD16~+CD56~+NK细胞、总百分率较之于非活动组低,而其SLEDAI评分较之于非活动组高,P<0.05;由此证明,在对NK细胞进行检测后,能够对SLE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同时,活动组的24h尿蛋白定量较之于非活动组高,P<0.05;由此证明,处于活动期中的SLE患者会出现十分严重的肾脏损害。在SLE患者的病情逐步出现进展后,会使得许多器官受到损伤,而其中,LN是十分普遍的并发症,其极有可能与各类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滤过膜中发生沉积、各类干扰素有所上升间紧密相连[6]。另外,SLE患者发生肾功能受损的总程度与淋巴细胞浸润间紧密相连,在CD3~-CD16~+CD56~+NK细胞得到激活后,会释放出许多干扰素、细胞毒颗粒,进而引发了肾功能损害。在本次研究中,LN组的CD3~-CD16~+CD56~+NK细胞、总百分率较之于非LN组低,而其SLEDAI评分、24h尿蛋白定量较之于非LN组高,P<0.05;由此证明,在NK细胞逐步下降后, SLE患者会出现愈加严重的肾功能损害。有研究人员指出,对于MRL/lpr狼疮样小鼠而言,在其肾脏中,具有许多NK细胞、干扰素等,引发了肾脏组织损伤,且在病情愈加严重后,干扰素有所增多,而NK细胞有所下降,这是由于细胞因子会使得NK细胞发生凋亡,所以,在对NK细胞进行检测后,对于评判SLE患者所出现的肾功能损害是十分关键的,临床中需要更为关注到。对于NK细胞而言,其在适应性免疫调节中也具有十分关键的地位,且SLE是与许多免疫功能性异常间紧密相连的,所以,临床中需要更为关注对NK细胞与T淋巴细胞、自身抗体、细胞因子等所具有的关联性进行分析与研究,以确定NK细胞对于SLE所具有的作用。
综上所述,SLE患者具有更少的外周血CD3~-CD16~+CD56~+NK细胞,在全方位掌握其具体的情况后,能够给评判患者的病情、肾功能损害等给予更多的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