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旦旦/赵靓
中国民族声乐的文化内涵,从春秋战国可追溯到清末时期,历经多年的传承、结合与修饰,蜕变成和别国演唱方式不同的民族唱法。迄今为止,我国民族声乐可从两方面入手:站在广义角度考虑,涵盖民间民歌、戏曲唱法和曲艺说唱等,具备民族化特色的表演艺术[1]。站在狭义角度考虑,承袭了传统演唱艺术精髓,汲取外国新颖的发声技巧从而融入至新民族唱法中。
民间民歌:特指未接受过正规声音培训的民间歌手和艺人,结合本地特色即兴创作,以此广为流传的民歌作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都有着自己民族的语言特色,所展现出的韵味也不同。对于风格迥异的民歌或曲目,可有条理的分成南方和北方两类;北方曲目声调洪亮、豪迈、高昂,南方曲目声调悠扬、清脆、喜悦,其演唱方式可分为三类:号子、山歌和小调。民族唱法流传已久的前提是民间民歌,同样是培育民族歌唱的摇篮。
诠释新民族唱法的词汇有很多种,整体上来说可分为两种:其一,基于传统民族唱法的前提下,利用西洋唱法新颖的发声形式与声音思路,从根本上加强表演者的歌唱水平。其二,将中国民族语言咬字特色融入至西洋唱法中,展现区域文化风韵,提高审美水平,将欣赏与习惯融为一体,从而衍生成演唱艺术格局[2]。
歌曲和语言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借助动人的旋律和优美的声音把赋予感情的唱词抒发出来。歌曲是另一种语言的表达,把语言美化,不管是人物、景观、事件还是抒怀,都可用歌声理来刻画。突出歌唱语言精准性,使歌曲变得极具感染。相关学者认为,不管是歌剧或是歌曲,不管是外国作品或是中国作品,韵味非常关键,要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为此,为了提升歌唱语言精准度,应对语言加以规范。
歌唱语言融入了旋律、语言两种文采,组成语言的基础单位是文字,出声在民族声乐中泛指字头声母的发音,最初把声母发音位置划分成几类,包括唇部发音、舌尖前音、牙齿发音、喉部发音、舌音。声母代表字音的学习,是字音的开端,咬字如何,对字音清澈度有很大影响。所以,需符合下列几点要求:第一,明确声母发音位置,需往前一步。第二,声母发声时要迅速,简短干脆。第三,拿捏好出声力度,合理把控,子音重复发声会略显死板[3]。
引腹泛指韵母发音的着重点,开、齐、合、撮四种形态的定义是以韵母发音着重点与口型转换为依据,亦可称之为“四呼”。全面深入的把控四呼韵母发音的着重点,便能顺畅的组织好吐字行腔,越发精炼的整理声乐作品,彰显其神韵和特质,突出个性。该如何实现,需做到下列几点[4]:1、均匀条理气息,结合字腹声音、音调和时值标准,合理使用横膈膜,把吸取的气息有条不紊的呼出,进而唱好字腹;2、慢慢张开喉咙,倘若喉咙张开困难,便会导致声音不稳,韵母发音不规律;3、快速调整口腔形状。其空间不但预示着字音准确性,还对字音音响整体加以判断。
归韵泛指字尾收音,预示着韵母收音,同样代表着字音的归宿。在中国历史上归韵指的是“十三辙”,结合现代汉语发音收尾进行划分可分成无韵尾、有韵尾;一则是对没有字尾字音的进行收尾,例如一七辙、梭波辙、发花辙这些都属于无韵尾。诸如此类的收音在行腔期间,不管发生任何改变,最后依旧沿用渐弱声音来收尾,不然就会走音。二则对有韵尾的进行收音,主要涉及韵母尾字音收尾与声母尾字音收尾,例如遥条辙、怀来辙、由求辙、灰堆辙这些都属于韵母字尾。从相对嘹亮的引腹韵母转换为偏弱的字尾韵母,随后完成收音,对声母尾字音进行收尾[5]。最常见的声母作字尾有:中东辙、人辰辙、言前辙、江阳辙。如何提升字的收音质量,关键是要看声腔,结合课堂实践,只有字体端正才可声通,字正腔圆;字收音效率的好坏,对字意和感情的抒发是极其重要的,字尾收的不可过重,以灵巧自若为主,正好到了最合适的地步,气息平稳作为支撑点,维持较高部位,清楚的输送每个字。
出声、引腹、归韵三者的关系极为密切,各自有各自的优势,同时存在一定的衔接性。只有确保发音清楚、高亢,引腹透亮精准婉转,归韵快速干脆,才可让每一个字音实现刚度和柔度恰到好处,跌宕起伏,字准确,唱腔圆熟,绘声绘色[5]。
喜欢声乐与钻研声乐的人要特别重视曲目中字和字的连接与调换,突出音色的一致性,高部位调字,是需要不断学习的课程。字就和小船一样,字就和大海一样,依附水流鞭策小船,字则一直依靠在气上,极具代表性的就是叹气式咬字。在调换字音之前,需将喉咙缓慢张开并在高位置下实施,喉咙一旦张开就好似一条宽阔的马路,字则是穿梭在马路中央的车辆,均产生在管道内。不管如何调换字音,都要维持其顺畅性,完整的调换每个字,给观众带来完美的艺术听觉。
在收听其他歌手演唱时,会觉得没有感情和韵味,感动不了听众,其根源是语言与功力欠缺,太过注重歌唱方法,忽略语言培训,不了解依字行腔、字正腔圆的含义。如何练习才可让歌声更加优美动人,需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彻底张开喉咙,使声音通道时刻处于顺畅状态,每个字均能在管道内实现。第二,阅读歌词,像读诗一般,伴随着歌唱旋律,声音就好似动人的故事,画面感十足。
基于字和字的承接培训下。总结出在钻研声乐与舞台实践中感悟字头咬字尾的思想,极为实用。如果字头前未出现字尾,歌唱字头时调整气息,引出字头,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字头咬字尾是将字与字融入到一起,突出气息的顺畅性,旋律更加有叙述特点,鲜明有活力[6]。以歌曲《曙色》为开头,它是《复兴之路》中的一个章节,是一个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作品,内容充分展现了国人的赤胆忠心、不负众望、坚贞不屈、坚韧不拔的精神,成为黑暗中国走向光明的灯塔。歌词每一句都诠释了广大群众的渴望和愤怒情绪,因此在唱词方面要格外谨慎,满足目前情境与前方铺垫的音乐情怀和责任感。由此及彼,唱到第二个年字时,咬住年字尾,演唱花开花落。在唱到“一年年花开花落”时,眼前便会浮现历史画面,感受当时的悲惨与沉痛,缅怀过去,永不忘记。
当然并未全部歌曲都能用字头咬字尾。对于高亢、奋进的曲目而言,就不太适用。在演唱歌曲《爸爸的妈妈》副歌部分时,倘若是字头咬字尾手法,便会使人物形象模糊,歌唱情境毫无美感。在处理《曾经当过兵》这首歌曲时,如果运用此类手法,就会让人听起来不舒服。所以,字头咬字尾常常应用于抒发情怀、叙事类曲目中,其主要作用是服务歌曲,点缀和修饰。
歌唱语言同生活语言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多数人认为在唱歌咬字时则与说话一样,这是错误的,假若碰到共鸣、音值、音调问题通过说话是难以处理的,如何唱好歌,并非三言两语可以论述清楚,要处理好咬字、情感、音调、气息之间的联系。一些声乐教育专家与喜欢声乐的人对其缺乏重视,在部分教学和实践中对歌唱语言培训较为看重,以下是一些经验分享[7]。
喜欢唱歌的人,首先要做的就是调节气息,在歌唱过程中,要时刻谨记“七分气三分唱”理念,知晓气息的价值。气正声通是每一位演唱者需具备的技能,唱歌与气息一脉相连,歌唱是靠气息来支撑的。歌唱语言的支撑体系是气息,以气息轨道作为承接依据,字代表船,气息代表水,气息不仅可以承接水,还可限制字的强度与时值长度,合理应用气息是唱好歌咬好字的前提。
众所周知,气息调节不合理,便会产生气息较浅不稳或急促泄气的情况,这时只需将歌曲搁置一段时间,尝试大声阅读,感受和贯通说话或朗诵时的呼吸近况,随后投入到歌曲表演环节。一些人不同意枯燥的练习气息,促使字与气不可完好的融合,有的人提倡加字一同练习效果更好,例如在训练腹肌膨胀时,要想展现收缩和弹跳力,则需用“嗨”作叹气法进行练习,就好比是打喷嚏、咳嗽、打嗝,选择最适合的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是调节歌唱气息的最佳手段,歌唱时会感受到气息深吸,胸肌才可松弛,显现胸腔共鸣的渗入性;颈部肌肉得到疏松,喉结处于平稳状态,下巴轻松,嘴巴缓缓张开;面部肌肉得到松懈,声音部位逐渐提升。
在练习发声时,会时不时碰到破音现象,很多人会觉得是咬字与气息不协调所导致的[8]。气息不顺畅,很难产生完整的字,极有可能是呼吸对峙引发的。破音的引发实则是声带的一种自我修复,完成处理破音问题,可参考下列几点:1、借助自然呼吸进行说唱,维持字正腔圆;2、使呼吸肌肉得到放松,提高气息通畅性,就好比是打哈欠;3、保持积极的状态,神态自若,不要着急练习高音;4、用一件坏的事物来对抗另一件坏事情,在破音中探索真假融合。
咬字吐词要求精准清楚,顺畅舒缓的音调融合是歌唱语言和音色的最佳情境,演唱者需在培训与钻研中了解和掌握二者存在必然关系与束缚条件。随着民族声乐的推广与传承,从上世纪中旬对字的要求极高,年代不同所具备的音色也不同,预示着民族声乐的延续及民族特征。音色不同所展现的人物性格也多有不同,例如男中音,音色上较为雄厚、扎实,通常展现的人物为反派、老年人;女中音,以老年、反派妇女为主;抒情男高音,其音色干净柔美,婉转温柔,多以青少年为主;对于戏曲演员来讲,在区分时可结合性别、年龄、身份,例如京剧有四个行当,分别是生、旦、净、丑,所演绎的人物角色不同,形成的音调和声部也不同[9]。
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确认发声部位,明确位置才可有条理、有方法的加以练习,以免进入误区。在钻研声乐时,多数人在演唱时声线较粗,音色较重,也有人对此不认可,以著名歌唱家李谷一老师为例,她的声音很洪亮纤细,这就说明演唱声色不能过于老化。相较于男生声带结构而言,女生的相对薄一些,对此音色比较柔和,男声倘若咬字偏后,对音域延伸没有任何帮助。
演唱者自身条件优秀,高音把控很好,音色优美,但却未突出歌曲的情感和中心思想,声音比较直。演唱者是否对歌词了解不透彻,意境没有钻研透彻?其原因是感情培养力度欠缺。语言是传达人和人之间情感的重要方式,是抒发情意的物质条件,字音精准、清透是歌唱的主要条件,倘若未了解语言方法,别人就很难领会,作品的情感思路不能完全释放,听众不能身临其境,纵使声音在怎么动人也杯水车薪。所以,字里带有声音,感情才可从声音中流露[10];字清透情意深厚,才能绘声绘色,充分表达作品的中心思想,释放音乐和文学的特色。
要想完全释放歌曲的思想感情,关键还是看演唱者对歌词了解的透彻性,体检是领略歌词意境的最佳方式,加之旋律、节奏、曲调、韵味,才能显现歌声的渲染力和表达力。以歌曲《儿行千里》这首歌而言,就容易唱的多,情感分析非常容易。尽管语言是抒发情感的重要途径,倘若在咬字吐字方面没有把控好,所传递的情感极易变质。通常情况下,主歌咬字轻,以论述为主,理解故事深意,懂得演唱者表达的思想。
综上所述,情感的传送关键依附于歌唱语言,不然便没了灵魂,在调节气息时要注意咬字吐字方面,演唱者才可到达歌唱的最高点。对于民族声乐演唱而言,歌唱语言是极为重要的,避免走太多弯路。将音乐与文学渗透从而实现歌唱艺术,融合音乐、语言,才可打造优美的音乐形象,传递歌曲情感。对此,歌唱语言不管是在声乐演奏还是学习方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