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静
小提琴从西方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扎根在中国沃土,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小提琴的音色优美,表现力极佳,因而也在我国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欢,进行了不断的推广和普及。在小提琴艺术的民族化发展过程中,灵活的汲取了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了符合我国群众音乐审美的民族化小提琴音乐作品创作。其中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作为小提琴本土化发展的精品,从诞生之日起就取得杰出的成就,成为小提琴教学、表演、比赛的首选曲目。因而,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体现了小提琴民族化创作的极高艺术价值,对于推进小提琴民族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意义。因而,下面就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为例,对其艺术特征和演奏处理进行全面的分析,以在二度艺术创作实践中准确的突显其艺术风格。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根据我国家喻户晓的民间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创作而成的,是一首非常成功的民族化小提琴音乐作品。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讲述了家境殷实的富家女祝英台男扮女装到杭州求学,与家庭贫寒的梁山伯成为了同窗好友。三年期间,两人相互帮助,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祝英台在回家前向梁山伯示爱,但梁山伯性情憨厚,不明祝英台是女儿身。后来,梁山伯明白了祝英台的心意,便赶去求婚,才知道祝英台被家人许配了家世更相配的太守之子。梁山伯悲愤交加之下气急而病,最后竟含恨而去。祝英台得知自己爱的人离世,便到爱人坟前哭诉。这个时候,坟墓裂开,祝英台跳入墓中,随后两人化作两只蝴蝶翩翩起舞,从此相伴相随,永不分离。这段绝美的爱情故事被多种戏曲作为创作素材,其中越剧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最负盛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在建国之后,全国文化艺术百花齐放的局势下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顺应时代发展,以反对封建礼教和包办婚姻为切入点,歌颂了男女追求爱情自由的精神。在这首小提琴作品中,以爱情自由为音乐创作的主题思想,以小提琴协奏曲的艺术形式演绎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隽永魅力。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全曲创作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也就是呈示部,描述了梁山伯和祝英台同窗读书时的美好情境。用大提琴和小提琴的对奏来刻画音乐画面,将两人草桥亭畔,结拜为“兄弟”的情景呈现出来。在该音乐段落部分,小提琴的演奏非常的自由欢快,独奏和乐队演奏配合交替的出现,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氛围。展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三年同窗的幸福生活场景。随着慢板的进入,乐曲进入到了第二部分的展开部。大管等低音乐器的加入,使音乐情绪展现出了不详的征兆。尤其是低沉的铜管乐器和弦乐器的协奏,代表了封建礼教的骇人气势。继而,小提琴的散板独奏,是对祝英台内心忐忑的深刻刻画,接下来强烈的切分音符,是祝英台与封建礼教所做的抗争。随后,大提琴和小提琴以沉痛悲切的音调推进,表现了两人互诉衷肠的缠绵与别离的伤感。然后,情绪急转直下,小提琴独奏将祝英台内心的的孤独、悲愤表达得淋漓尽致。最后,末尾的乐句非常的震撼,各种乐器齐奏气势宏大,祝英台投入坟墓,为爱人殉情,全曲到达了高潮。悲愤达到极点,震撼人心。逐渐的音乐又转为平静,开启乐曲第三部分为再现部。长笛再起,独奏小提琴加弱音器再次奏出美丽爱情的主旋律,打造了一种缥缈的仙境。一对翩翩起舞的蝴蝶结伴飞翔,寄托了人们赞美爱情和追求爱情的美好情愫。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故事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精品,所以整个曲目所表现的情感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审美。小提琴的音乐创作也以传统文化元素为主,鲜明的中国风格和传统审美大量的融入,赋予了民族化小提琴音乐隽永的文化美丽。小提琴作为一种西方乐器,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具有很大的挑战,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充分的借助小提琴音色的优美性来讲述大众喜欢的爱情故事,是中西音乐文化结合的成功尝试。另外,小提琴乐曲《梁祝》以协奏曲的形式,将整首乐曲分多层次来体现,表现了戏曲改编的情感张力。其次,小提琴作为西方乐器,在协奏曲《梁祝》中也通过模仿古筝、琵琶等我国的传统乐器音响,将大量的中国音乐元素灵活的表达了出来。所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用音乐讲故事的典型。
此外,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善于将故事中人物的情感表现出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运用小提琴、大提琴的对奏,生动的刻画了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有表露心意,有悲伤别离,有命运抗争,有为爱奔赴,不同的情境之下,每个人物都是活灵活现的。在乐曲中,将故事中的场面进行了音乐场景的描绘,也用丰富的艺术形式表现了人物的命运多舛。同时,小提琴如泣如诉的琴声,也为这场爱情故事赋予了壮丽的色彩和强大的感染力。梁山伯与祝英台从相爱、抗婚到化蝶,各个小节衔接紧密自然,情感自然流露,打动人心。小提琴协奏曲对中西方音乐元素的有机融合,使《梁祝》具有了深远的艺术生命力。此外,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采用了我国众多戏曲表演的音色元素,在三个音乐段落之间通过管弦乐器、大提琴的衬托,将小提琴作为对祝英台情感的述说载体,让每一段故事的叙述和情感的衔接都感人至深。除了表达情感之外,两个人做为同窗,共同游玩时两情相悦的场景也非常的生动,让该首乐曲的风格兼具了画面感,刻画了爱情的爱情。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将戏曲的唱腔和乐器的演奏技法结合起来,突显了这首小提琴音乐的民族化审美风格。在这首音乐作品的演奏中,小提琴运用滑音演奏技巧模仿戏曲唱腔来表现整首乐曲所要呈现的悲壮爱情故事。小提琴的滑音演奏可以缓冲演奏者大跨度的换把演奏,以便于找到音准。同时,运用滑音演奏还能将乐曲中细腻的情感表达出来。此外,小提琴还借鉴了中国民族乐器的滑音演奏技巧,突出了音乐旋律的民族化色彩。可见,滑音演奏法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重要演奏技巧,进一步增强了乐曲演奏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滑音是乐器表演中的一种装饰音,有上滑音和下滑音,滑音演奏介于两个音之间进行。在演奏过程中,手指上的动作变化会形成不同的滑音演奏效果。例如,手指滑动但不颤动时,音色更适用于抒情委婉的乐曲旋律演奏。各种滑音的处理方式不同,产生的音色也各不同。下面,我们就曲子中的滑音演奏部分进行全面的分析。在乐曲的呈现部有很多距离较长的滑音,指法的运用体现了我国民族戏曲唱腔的特色,情感方面表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由友情转为爱情的缠绵。
例如,在“十八里相送”部分,滑音有同一手指的滑音和其它手指的滑音共同出现,有断续感的旋律将祝英台与梁山伯分别时的不舍和对心中情谊欲言又止的情感特点表达得淋漓尽致。再如,在抗婚环节,长距离的滑音表达了祝英台内心的悲痛之情,随后的第三小节,小距离的上滑音是对祝英台坐立不安的心理状态的描写。在第五小节运用了一种很少见的演奏手法,既同一指半音向上滑指,这种滑音演奏对重音的体现,是祝英台悲愤交加的情感写照。再如,在“楼台相会”环节,小提琴演奏运用了二胡的滑音演奏技巧慢抹音,就是从某个音下滑半个音,然后再恢复到这个音上,整个演奏过程动作是缓慢的,这种婉转的音色特点将一种悲痛欲绝的痛苦表现出来,给听众传递了很强的情感感染力。
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中,其他乐器的使用和配合,也让整首曲子的情绪更为饱满,音响给为美妙,使得听众更容易的理解和体验。小提琴的演奏也成为主角祝英台的情绪、情感波动的真实写照,赋予了曲子旋律强大的艺术感染力。音乐一开始便由长笛演奏营造了一幅鸟鸣花香的优美画卷,紧接着双簧管的出现引入了抒情性的主题特色,如同祝英台在看到了美景之后愉快心情的抒发。随后,竖琴的伴奏进入,小提琴的演奏开始在诉说淳朴的情谊,这段“爱情”主题令人陶醉。该段主题是作曲家从戏曲音乐中获取了创作启示,汲取了民族调式的精华。这段小提琴独奏从A弦开始,在高音区奏出了爱情的美妙旋律,并在G弦上重复演奏一次,再转到A微调。这时大提琴的音调与小提琴呼应,这是全曲最欢快惬意的部分,随后小提琴的曲调变得悠扬缓慢,气氛转为低沉,既两人到了分别的时刻。
大提琴对小提琴独奏的呼应,可以将大提琴旋律部分理解为梁山伯的情绪转变。所以,大提琴低沉音调演奏过后,整首乐曲的曲风开始转为低落,既两个人的情谊受到了破坏,给听众一种喜剧停止,悲剧上演的提示此时的故事情节是祝英台被父亲许配给马文才,她对爱情的憧憬戛然而止。这时大提琴的低沉音色如同梁山伯的哀叹,随着小提琴尖锐短暂的音色回应,便出现了管乐演奏的背景音乐,磅礴的演奏如同外界无法抵抗的礼教和宿命,小提琴与各种管乐演奏的配合,让听众感受到了祝英台的反抗和绝望。众多乐器的参与让小提琴的演奏拥有了更强的艺术表现力,也让乐曲的故事性更生动。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对于我国传统戏曲音乐元素的应用非常丰富。特别是因为越剧演员加入到了小提琴音乐创作过程中,所以戏曲元素在作品的很多环节中都有体现。例如,乐曲开始部分就使用了越剧的过门音乐来体现音乐主题,小提琴独奏与乐队演奏交替出现,如同我国戏曲表演中主角出现时的表演方式。大提琴与小提琴的对奏更是将两位主角对话、分别时的情境描绘的非常有画面感。随后,铜管乐的加入让音乐气氛变得紧张和阴沉,其中有小提琴尖厉的演奏声,正好遵循了戏曲中祝英台抗婚不嫁的情节。这里小提琴运用了戏曲中的“散板”节奏,奏出了祝英台的惶恐不安,随后乐队的全奏如同让听众看到了戏曲舞台上祝英台奋起反抗的人物形象。大提琴与小提琴演奏再次呼应,以表现戏曲中两人相遇后倾诉情感,又痛于即将被拆散的命运,演奏如同演员的如泣如诉。到了“哭灵投坟”的段落,演奏运用了戏曲表演中的紧拉慢唱,祝英台悲痛万分,将决心为爱情赴死的心意表达了出来。在哭坟的表现方面运用了京剧倒板和越剧嚣板的手法,小提琴的演奏也引用了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和声、配乐都使用了戏曲的表现手法,将祝英台的心情和两人终究无法实现爱情的悲切表现的非常生动。
总而言之,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非常成功的一首民族化音乐作品创作,成为小提琴艺术在我国本土发展的有力支撑。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不仅音色美妙、旋律优美、情感动人,而且也极为生动的塑造了人物形象,使我国传统故事中的人物角色活灵活现,触动人心。因而,对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分析,能够全面的呈现这首民族化小提琴音乐作品的文化特色和音乐意境,能够在二度艺术创作实践中把握音乐的主题特色和情感内涵,赋予这首民族化小提琴音乐作品生动的艺术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