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工作的科学梳理和深刻总结
——评《为了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100年》

2021-11-26 13:29张艳国
苏区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学术利益中国共产党

张艳国

提要:站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大时间节点上,对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工作进行科学梳理和深刻总结,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赵凌云教授等编著的《为了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100年》一书,是一部结合经济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共党史与党建多学科进行综合研究的通史性、理论性著作,无疑为当代经济史研究提供了一个成功而宝贵的案例。该书具备了突出的历史通识意识、深厚的历史现代意识和打造当代中国学术话语的探索意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政党政治是人类历史进入近代社会的产物。当资产阶级政党宣称民主,运用选票拉拢选民、兜售其政治主张的时候,世界上新产生的无产阶级政党联盟——共产主义者同盟就“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对抗”资产阶级“民主的神话”(1)《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0页。:在资产阶级政客的眼中,政权是通过选票获得的,选票是他们的利益所在,选票是近代政客的命根子;在无产阶级政党眼中,共产党人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因为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2)《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64页。,换言之,人民的利益就是共产党人自己的利益。因此,人民的利益也就是共产党人全部的政治生命。是否为了人民的利益,这是无产阶级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的分水岭。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从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牢记“为穷苦人民闹翻身谋幸福”的初心,牢记“使天下受苦受难的老百姓都解放得自由”的使命,将“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维护“工农劳动者”的利益,庄严地写在党旗上。(3)《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1921年7月),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3页。即使在十分严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在付出极大牺牲的同时,也心系人民,时刻不忘记“为了人民的利益”,“把革命战争和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确切地建立起来”,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一个伟大的任务,一个伟大的阶级斗争”。(4)《必须注意经济工作》(1933年8月12日),《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2页。一百年来,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一切,始终为了人民,以人民为中心,这样的政治观点、革命理念、执政思想一直贯穿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各个历史时期,使党植根于人民、来自于人民,使党紧紧地同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

当然,把“一切为了人民,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党的初心使命,作为立党之本、执政之要,作为党魂,它要体现在党为了人民谋幸福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方面面;而最根本地,则是学会做经济工作、懂得做经济工作,并善于做好经济工作,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根本要求的。“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5)恩格斯:《卡尔·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1页。一百年来,从革命,争取人民当家作主;到建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丝毫不能忽视经济工作,只能抓紧经济工作,搞好经济工作。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慢了也不是社会主义;“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6)《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0页。。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领导人民奋斗过程中得出的宝贵经验。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领导经济工作的问题意识和目标导向是: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把人民利益放在党的最高位置。这既是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人民的利益,即是党的利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7)《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人民日报》2021年2月21日,第1版。研究者应选取“为了人民的利益”这个根本性、极端重要性视角和视点,围绕党领导人民进行长期艰苦卓绝斗争,改善人民生活、提升国家经济实力、改变国家经济面貌的百年线索,进行史与论结合、时段与过程结合、经济工作与政治等其他工作相结合的深入研究,把历史当成教科书来读,从历史发展进程中得出深邃的智慧启迪。

著名史学家费正清曾经说过:“每一个世代的历史学家都有一个任务,就是把过去和我们当前有关联的事呈现出来。”(8)[美]费正清著,刘尊棋译:《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第439页。如何打通百年党史,将过去与现在描述为一个过程,并选取党的经济工作这个十分重要的侧面,为党史学习研究,为站在新时代的发展向往上启智润心、培根铸魂增添智慧的思想材料,赵凌云教授等著的《为了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100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75万字,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是一部经过长期积累、研究打磨,具有厚实的理论素养、丰富的学术含量的政治理论著作和学术研究力作,它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而宝贵的案例。

与其说《为了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100年》是一部经济史专著,还不如说它是一部结合经济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共党史与党建多学科进行综合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通史性、理论性著作。笔者认为,本书具有如下三个特点:

一是突出的历史通识意识。历史的通识意识,是以“通”为基础,以“识”为灵魂,将历史过程与历史认识有机结合起来。这是中国史学的“祖传家法”,也是“良史之法”。孔子著《春秋》,编修通史,微言大义;左丘明以此为基础,扩充成《春秋左氏传》,丰富了通史的历史内涵和历史认识。他们都在著述中倾注了历史的通识意识。司马迁著《史记》,其史学主张和史学思想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9)司马迁:《报任安书》,[清]吴楚材、吴调侯编:《古文观止》上,华夏出版社1998年版,第246页。。其中,“通古今之变”,就是打通古今,以古鉴今,体现历史的通识意识;“成一家之言”,就是史学思想和方法独树一帜,别有标识,将历史的通识意识固化为一种学术流派和学术风格。司马迁所谓的“述往事,思来者”,就是对历史通识意识的高度概括和美学表达,传导着鉴往知来、汇通古今的历史智慧。因此,修通史,明史识,是后世良史的追求。

《为了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100年》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从创立至今(2021年)领导经济工作完整的一百年历史,应该说,它是一部通史性著作。它又是一部倾注了作者历史认识、历史思想的理论性著作,在布局谋篇中将通史和通识完整地结合起来,显示出突出的史家意识和学术观点。譬如,作者既科学地将一百年的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史划分为十一个时期,又将每个时期突出的历史内容予以理论概括和揭示,独具匠心地用了十一个能够鲜明表达作者史识的概念性词汇:起步(1921—1927)、摸索(1928—1937)、展开(1938—1945)、扩展(1946—1949)、转制(1950—1956)、曲折(1957—1966)、挫折(1967—1976)、转折(1977—1991)、转轨(1992—2001)、转型(2002—2011)和变革(2012—2020)。这就形成了对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工作史清晰、科学的梳理和聚焦历史内涵的时段划分。阶段划分是为了便利历史讲述,将过程与阶段有机统一起来;时段主题提炼是为了深化历史研究,走进历史的深处,透过现象看本质,形成历史意识和历史总结。

二是深厚的历史现代意识。史学研究的历史意识与现代意识是相生相伴的孪生兄弟,从来为一切具有现实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历史感的史学家所重视。先师章开沅先生有两句名言:一是“历史是已经画上句号的过去,史学是永无止境的远航”(10)《我的史学之路》,《章开沅文集》第8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497页。;二是“治学不为媚时语,但寻真知启后人”(11)《治学不为媚时语》,《章开沅文集》第8卷,第321页。章开沅先生引楚图南诗句,见楚图南著,张仲田编:《刍草集——楚图南诗词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72页。。这两句话深刻揭示了历史现代意识的文化魅力、思想穿透力和现实影响力,也深刻揭示了史学研究的功能指向和文化承载。史学研究的是过去,它追求的却是现在和未来,是为了让人们在现实社会及走向未来的过程中,运用历史知识和智慧,“知所鉴镜”(12)[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魏徵传》,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1728页。,定神立心,坚定深沉,少走甚至是不走弯路。因此,史学研究永远是“远航”,它要“寻真知”“启后人”。

这本《为了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100年》的研究和著述,其鲜明的意图和指向是探寻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工作的百年足迹,进入历史的深处,感知历史,进行深刻的历史总结。这就是本书最后一章“沉思”的由来和理据,并由此从基本成就、经验启示、历史方位和历史创造四个维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科学总结。一百年来的“基本成就”,既是历史的概括,也是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走向未来的基础和依据,更是历史自信、发展自信和实践自觉的底气和豪气。一百年来的“经验启示”,既是对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史价值意蕴的深刻揭示,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党魂,踏上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思想启迪和文化滋养。一百年来的“历史方位”,既是我们走稳今天的路,也是走向未来、开辟未来,时刻都不迷失自我、时刻都知道自己追求的“方向盘”“压舱石”和“定海神针”。我们知道自己从哪里出发,更知道自己将要走向哪里,并准备走多远,是因为我们知道自己的“历史方位”。自觉遵循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勇敢向前进,我们就能正确处理历史与现实、未来的关系,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党和人民的关系,发展与共享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等等,就不会再犯“把理想当现实,把目标当起点”的“幼稚病”错误。一百年来的“历史创造”,既是宝贵财富,也是进行“再创造”的基础和经验。实践没有止境,共产党人的追求没有止境;那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做经济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就没有止境。只有不断创造新经验,不断开拓新境界,才能掌握主动性,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才能与时俱进,一直走向未来。这些研究,既来自于历史,又具有时代的思想震撼,具有引领未来的思想魅力。

三是打造当代中国学术话语的探索意识。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和学科体系,是展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文化力量、文化自信的时代召唤,也是一切有为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内在追求。在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和学科体系中,话语体系是基础,是前提;学科体系是表现,是归宿。应该说,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深入地理解中华文明,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回答好这一重大课题,……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13)《习近平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人民日报》2021年5月11日,第1版。,从党的百年经济工作史角度深化研究,这就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显然,赵凌云团队是有这样的学术情怀和学术追求的。作者深情地抒怀:“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100年间,在经济工作领域展开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其历程波澜壮阔,其成就世人瞩目,其经验意义深远,足以让每一个史学工作者驻足沉思。”(14)赵凌云等:《为了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100年》,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第618页。作者所沉思的,除了研究的问题意识和目标导向外,一个十分重要的观测点是:是用西方话语体系、学术范式解证百年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史,还是我们中国学者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和话语表达研究百年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史?作者的答案显然是后者,这是值得肯定和称道的。因为,在传统的学术路径依赖背景下,研究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史往往被纳入到现代化史研究范畴,往往运用“罗兹曼范式”展开研究(15)参阅[美]吉尔伯特·罗兹曼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比较现代化”课题组译:《中国的现代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罗兹曼范式的问题意识是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纳入“全球性透视”视野,在现代化转变过程中考量“中国的发展水平”和“显著特征”。(第449—456页),而本书作者在跳出“罗兹曼范式”后,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工作的目标导向,亦即问题的本质,“一切为了人民”。这就使本书有了新锐的话语表达和语言指向,由此确立了“党领导人民开展经济工作”的学术研究范式。这样一种学术范式,既建立在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群众开展经济工作的客观事实基础上,又构建了“党的领导—人民群众—经济建设”的互动关系,并赋予这一历史互动、历史发展丰满的内容。在分析解证中,使独立使用的话语表达与话语体系同这一学术范式有机配合、相互融入,由此产生了强大的学术张力和思想活力。

走一条属于自己的学术道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只要一直坚持,坚定地走下去,就会有鲜明的学术特色,就会将自己的探索汇聚到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构中去,赢得令人尊敬的学术荣光。这既是本书给我们的另一条学术启示,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努力方向。

猜你喜欢
学术利益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回音壁:这篇文我很喜欢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中国实践的学术在场
I Love You, Dear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