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作品看宋代教坊音乐特点

2021-11-26 12:38
黄河之声 2021年6期
关键词:汴梁梨园宫廷

张 琛

引 言

教坊始建于唐代,是宫廷负责训练、培养乐工并演出的音乐机构,宋代沿袭唐制,设立教坊。虽然在宋代,音乐史进入了以戏曲俗乐为代表的民间音乐时期,但是以教坊为代表的宋代宫廷音乐在文学作品的记载中,同样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一、宋代宫廷音乐发展概况

宋代,音乐的重心由歌舞伎乐向民间音乐转移,民间音乐逐渐成为主流。在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级的繁荣,市民音乐逐步兴盛。在城市中,市民音乐的主要活跃场所是“勾栏”和“瓦舍”,各种音乐形式纷纷在“勾栏”、“瓦舍”中演出,这使得宋代音乐的空前繁荣。而与此同时,进入宋朝以来,朝廷因无力支持宫廷歌舞音乐巨大的开支,使得宫廷音乐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宋代市民音乐的迅速发展并逐渐占有主导地位,因此就形成了一种观点,认为宋代的宫廷音乐有“复古”的趋势。但是笔者根据对所读的文献分析,认为宋代宫廷音乐“复古”和衰落的论述是不合适的:首先,宋代宫廷虽然没有供养大规模的乐工队伍导致乐工的人数较少,遇到一些大型的活动往往需要“和雇”民间的乐工进行演出,但是宋代“守内需外”的政策使得其经济实力超过唐代,因此,宋代并不是没有能力供养大量乐工。其次,随着社会变革,宋代音乐的审美需求逐渐偏向于世俗化的音乐形式,而唐代的歌舞大曲在宋代已不是审美的主流,为了适应实际表演需要,宫廷乐工对燕乐大曲采取“摘遍”的方式进行表演,然而,这并不能反映宋代乐工表演水平的下降。再次,由于宋代雅乐活动及其场合的多样,宋代宫廷也需要多样的音乐制度。宋代宫廷儒臣对于先代雅乐·的探讨,表面上看起来较为繁琐,但是这样的探讨有利于宋代宫廷音乐制度更好地适应宋代多样化的音乐需求。此外,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宋代宫廷教坊中的乐器种类也融入了很多雅乐的成分,这也说明宋代宫廷雅乐对俗乐的影响,进而体现了宋代宫廷雅乐的影响的扩大。

总之,宋代虽然民间世俗音乐逐步占有主导地位,但是宫廷音乐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依然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二、宋代的教坊

教坊是宫廷管辖的音乐机构,主要负责培养和训练乐工,在《隋书·音乐志》中就有关于隋代乐坊的记载。到了唐代设立了宫中的内教坊和长安与洛阳的左右教坊,左右教坊有不同的专业分工,“右多善歌,左多工舞”。北宋初年,宫廷承袭唐代旧制设立教坊。北宋教坊乐团规模宏大,受到皇帝的格外重视。教坊伴随北宋政权一起存在了190年,于金人攻入东京汴梁时废除。南宋绍兴十四年重设教坊,然而由于南宋时政局动荡,教坊已不及北宋时兴盛。绍兴三十一年金军进犯南宋,教坊废除,其乐工被安排在德寿宫等机构。

宋代教坊承袭唐太常寺制度,设立四部乐。据《宋史·乐志》记载“二舞郎及引舞一百五十人,按视教坊、开封乐籍,选乐工子弟以备其列”,可见宋初都城汴梁乐工数量之多。然而,尽管东京汴梁的乐工来源充足,但是其宫廷乐工水平较低,而且没有熟悉唐代四部之乐的乐工。而相比之下,由于唐代安史之乱和和黄巢起义,使得唐代相应时期的皇帝逃往蜀地避难,随之而去的大量宫廷宦官和乐工对蜀地音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蜀地则由此较为全面地保存了唐代宫廷音乐的要素。因此,正如《宋史·乐志》记载“宋初循旧制,置教坊,凡四部。其后平荆南,得乐工三十二人;平西川,得一百三十九人;平江南,得十六人;平太原,得十九人;余藩臣所贡者八十三人;又太宗藩邸有七十一人”,北宋教坊为了更好地承袭唐代的四部乐传统,从各地招入了大量乐工,而前文提到蜀地又是很好地保留了唐代四部乐传统,因此,宋代教坊从西川招入的乐工数量明显多于其他地区。

三、从文学作品中看宫廷音乐机构的特点

教坊作为训练培养乐工以及演出的音乐机构,在宋代宫廷音乐具有很高的地位。《东京梦华录》以及《全宋词》中就多次提到了教坊,在这些作品中主要反映了以下方面的特点。

在这里说明一点,《全宋词》中部分词中提到了“梨园”、“乐府”,然而“梨园”这个音乐机构在宋代已不存在,“乐府”更是只存在于秦汉时期,部分资料中将其解释为“宫廷音乐”等。而综合之前学过的音乐史之时,梨园在之前朝代中和教坊同属宫廷管辖,且功能相近。因此,笔者将其与教坊归在一起进行说明。

(一)在祭祀、节日等场合起着重要作用

北宋时期,随着市民阶级的发展,各种民间的节庆和祭祀活动中的音乐演出也越来越被重视。而教坊作为训练和演出的音乐机构,在此类音乐活动中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东京梦华录》在对于宋代都城东京汴梁各种节日的描绘中,也多次提到了教坊等音乐机构在这些节日和祭祀中的演出活动。

楼下用枋木垒成露台一所,彩结栏槛,两边皆禁卫排立,锦袍,幞头簪赐花,执骨朵子,面此乐棚。教坊钧容直、露台弟子,更互杂剧。近门亦有内等子班直排立。万姓皆在露台下观看,乐人时引万姓山呼。

该段出自《东京梦华录》卷六中关于元宵节的描写。由此段描写可知,元宵佳节,在宋代的东京汴梁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而在这个时候,教坊会和钧容直一同演出杂剧。钧容直同为宋代音乐机构,组成人员多为军队中的善乐者,因此。而教坊与钧容直同时演出时,有时也是需要由教坊演奏的乐曲代替钧容直的大曲。

类似的活动,在祭祀中也会出现。

六月六日州北崔府君生日,多有献送,无盛如此。二十四日州西灌口二郎生日,最为繁盛。庙在万胜门外一里许,敕赐神保观。二十三日御前献送后苑作与书艺局等处制造戏玩,如球杖、弹弓、弋射之具,鞍辔、衔勒、樊笼之类,悉皆精巧,作乐迎引至庙,于殿前露台上设乐棚,教坊钧容直作乐,更互杂剧舞旋。

这里描绘了崔府君庙和二郎神庙的祭祀活动。从该段描写可以看出,在这种祭祀场合,教坊和钧容直也会交替演出杂剧和舞蹈。这种神诞活动与前文说到的节庆活动有所不同的是:神诞活动主要是为了供奉神灵,而不是供人娱乐,因此,对歌舞的要求也会更高。而前文说过,钧容直由于组成人员多为军中的善乐者,技能不如教坊乐工,因此,在此类场合也多和教坊一起演出。

前文提到教坊在重要节日中的演出活动。对于这些演出活动,教坊的准备工作也是非常充分的。

初十日天宁节。前一月,教坊集诸妓阅乐。初八日,枢密院率修武郎以上;初十日,尚书省宰执率宣教郎以上,并诣相国寺罢散祝圣斋筵,次赴尚书省都厅赐宴。

该段描写了东京汴梁天宁节的场景。天宁节为旧历十月初十宋徽宗生日,从该段描写可以看出,在天宁节之前的一个月,教坊就要召集宫中乐妓并审阅其音乐技术。对于重要节日的演出活动,教坊往往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的,这种现象从另一个方面体现了教坊对于各种节日活动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在《全宋词》中,也有体现教坊音乐重要性的作品。

禁漏花深,绣工日永,蕙风布暖。变韶景、都门十二,元宵三五,银蟾光满。连云复道凌飞观。耸皇居丽,嘉气瑞烟葱茜。翠华宵幸,是处层城阆苑。

龙凤烛、交光星汉。对咫尺鳌山开羽扇。会乐府两籍神仙,梨园四部弦管。向晓色、都人未散。盈万井、山呼熬抃。顾岁岁,天仗里、常瞻凤辇。

本词为柳永的《倾杯乐·仙吕宫》,描写了宋仁宗在元宵佳节之夜与民同乐的场景。这首诗中“梨园”指当时的宫廷戏班子,即乐府或教坊。此时皇帝与百姓们一起庆祝佳节,而乐府的乐妓和梨园四部等宫廷音乐机构的表演也出现在欢庆元夕的活动中。从该词描绘的情景可以看出,宫廷的音乐机构在节庆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样的内容在欧阳修的作品《御带花·青春何处风光好》中也有体现

青春何处风光好?帝里偏爱元夕。万重缯彩,构一屏峰岭,半空金碧。宝檠银钰,耀绛幕、龙虎腾掷。沙堤远,雕轮绣毂,争走五王宅。

雍容熙熙昼,会乐府神姬,海洞仙客。拽香摇翠,称执手行歌,锦街天陌。月淡寒轻,渐向晓、漏声寂寂。当年少,狂心未已,不醉怎归得!

这首词同样写元夕,描写了元宵节宋代都城东京汴梁人们欢庆的画面。词的上阕主要描写了节日中东京汴梁街市上的情景,下阙中“乐府神姬”根据前文所述,也应指宋代相应音乐机构,即教坊的乐人。“乐府神姬,海洞仙客”,教坊等音乐机构的演出为节日增添了气氛。不仅可以看出教坊乐工对宋代节日庆典的重要性,还能够进一步勾画东京汴梁元宵节热闹的场面。

(二)影响深远,在人们心中占有重要地位

教坊音乐的重要地位不仅体现在节庆和祭祀活动中,也体现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韩元吉的宋词《好事近·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就诠释了这一点。

凝碧旧池头,一听管弦凄切。

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

惟有御沟声断,似知人呜咽。

这首词写于“靖康之变”之后,此时北宋都城东京汴梁已被金人统治,北宋教坊也于靖康三年废除了。“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这句中提到的“梨园”和前文提到的《倾杯乐·仙吕宫》中类似,也指宫廷戏班子,即教坊或乐府。教坊已不在,作者在物是人非之时,再次听到了曾经北宋盛时教坊演奏的乐曲,因此触景生情,联想起曾经北宋朝廷的繁盛,因此“不堪华发”,忧愁之感油然而生。由此可见,教坊乐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汪元量的《好事近·浙江楼闻笛》中,也体现了类似的现象

独倚浙江楼,满耳怨笳哀笛。

犹有梨园声在,念那人天北。

海棠憔悴怯春寒,风雨怎禁得。

回首华清池畔,渺露芜烟荻。

这首词写于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年)三月,此时南宋已灭亡,蒙古大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此时作者滞留在临安,登楼远眺曾经的都城,听到哀怨的胡笳和笛子等西域乐器的声音,想起了曾经大宋王朝的宫廷音乐,仿佛就在耳边。这首词中,“梨园声”代指宋代宫廷乐工。而南宋王朝已不再,幼帝已被俘虏,遥望都城临安,凄凉之感油然而生。作者在表达对南宋灭亡的痛悼和怀念时借助了南宋时的共宫廷音乐“犹有梨园声在”,可以体现当时宫廷音乐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就等同于曾经的朝代政权。

同样的内容在洪皓的《蓦山溪·和赵粹文元宵》中也有所体现。

鳌山凤阙,多少飞琼侣。颙俟翠华临,庆新春、金波盈五。莲灯开遍,侍从尽登楼,簪花赴。传柑处。咫尺聆天语。

厌厌欲罢,宣劝犹旁午。扶上玉花骢,更踟蹰,梨园四部。追思往事,一夕九回肠,皇恩溥。归期阻。引领江南路。

本词上阕中描写了东京汴梁曾经的繁华景象。“鳌山凤阙”、“金波盈五”东京汴梁节日欢庆的场景被描写的淋漓尽致。下阙中“扶上玉花骢,更踟蹰,梨园四部”也提到了“梨园”在节庆中发挥的作用,此处“梨园”如前文所说,也代指教坊等宋代音乐机构。然而“追思往事,一夕九回肠”画风突变,,暗示北宋已被沦为金的国土,曾经的繁华已不再了。全词中作者在对东京汴梁昔日繁华的回忆中,提到了相应的音乐机构,由此可知其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

(三)教坊乐工技艺高超

前文中提到,宋代教坊为了更好地沿袭旧制,招入了大量蜀地乐工,这些乐工高超的技艺大大提高了教坊音乐的水平。宋代教坊乐工技艺高超,在《全宋词》中也有体现。

铿金戛玉,弹就神仙曲。

铁拨鶤弦清更熟,新腔浑胜俗。

教坊尽道名师,声华都处俱知。

指日内前宣唤,云韶独步丹墀。

这首词是刘埙的《清平乐·赠教坊乐师》。在这首宋词中,上片主要描写了教坊乐师演奏时的场景,用各种乐器熟练地弹奏美妙的乐曲,表演的曲调完全胜过民间的俗乐,教坊乐师高超的演技被描写得淋漓尽致。下片“教坊尽道名师,声华都处俱知”点名了全词的主题,教坊全是高明的乐师,其名声众人皆知。从这句可以看出作者对于教坊乐师的演奏技艺以及名声优良的称赞。

结 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虽然宋代进入了以世俗音乐为主的民间音乐时期,但是作为宫廷音乐机构的教坊,拥有从蜀地收入的优秀乐工,其音乐水平高超,不管在社会上,还是在人们心目中,都是具有非常高的地位和作用。■

猜你喜欢
汴梁梨园宫廷
锋芒毕露的法国宫廷画家
课题:梨园漫步
“梨园”指戏曲界
汴梁城人物风情录
梨园寻梦淮安缘
汴梁戌时
谈《盛世·汴梁》的“学科融合”法教学
宫廷珍品——孔府一品锅
第六道宫廷古法白米饭
宫廷古法白米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