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灵丘小曲的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

2021-11-26 12:38
黄河之声 2021年6期
关键词:小曲表演者唱腔

曹 星

一、地域文化

灵丘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汉高祖十一年置灵丘县,因有赵武灵王墓而得名。灵丘地大物博,自然风景优美,区域文化独特,革命遗址众多,历史文化更是源远流长,是一块民殷物阜的宝地。

小曲,也叫曲子,小调。产生于隋朝,兴盛繁荣发展于宋、元、明、清时期,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生产及个人思想的真实写照。是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经过不断的积累和沉淀形成的艺术结晶,深深植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中,在我国民间歌曲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灵丘小曲,又称董台小曲。起源于灵丘县城西北部的史庄乡董台村,是从抗日战争年间一直流传至今的一种民间曲调。关于灵丘小曲的来源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有两个在内蒙谋生的小伙,一个是董台村的刘占奎,另一个是作新村的刘兴才,他们跟随内蒙的二人台戏班学戏,后来二人回到灵丘便在董台村、作新村、古之河村等组织了小曲戏班,将学到的东西发扬光大。因董台村学习的人较多,流行广泛,久而久之,人们就叫成了董台小曲。还有另一种说法,据传,董台小曲的创始人是史庄乡董台村的郑树桐,人称郑老八。为庆祝抗日战争胜利,郑树桐从作新村请来一位会唱民间小调的艺人王春水,请来家里助兴顺便还教了郑树桐儿子郑桂芳唱了小曲,当时村子里一些年龄相仿的年轻人也加入了其中,而这些人也就成了后来董台小曲第一代的传承人。第二代传承人在是19世纪60-80年代,受当时政治文化影响,董台小曲有所衰落。80年代之后,农民生活逐渐富裕,文化生活丰富起来,董台小曲又逐渐兴盛,被人们重新搬上生活舞台,同时还有大量新血液加入,使董台小曲更加兴盛繁荣起来。2011年,被灵丘县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二、灵丘小曲音乐特点

(一)灵丘小曲的表演形式

灵丘小曲诞生于特定的社会环境,其表演大多出于群众自娱自乐、庆贺节日的功用。比如大年初五至元宵节这段时间、正月初八、八月初八的时候。表演者们常常会在街道宽阔之地表演,和舞龙、舞狮、耍花灯等节目配套演出,充当着整场“流动晚会”的重要角色。当然也会挨家挨户地“串门儿”,在人们的庭院中当场表演“小曲”,甚是热闹,表演过后也会送祝福,然后向主人家讨个好彩头。一般的主人家大都不会拒绝。本地人称这种表演形式为“聒厅”。有时在人们办白事情时,请来的鼓吹班里有时也会为人们表演上一小段儿。除此之外,表演者们也会在农闲时参加一些县里举办的文艺展演,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灵丘小曲的剧目较多,据统计共有70多种。但大部分早已经失传,现流传下来的还有20多种。灵丘小曲集多种民间曲调的优点于一身,是旋律委婉动听、短小精悍、语气生动活泼、朗朗上口的一种曲艺形式。它的歌词在结构上种类十分丰富,多以四句体为主,大多为起承转合结构,但也并非只是限制于某个特定的曲式结构。它的分节歌中会有许多相同的段落,均配以相同的旋律不同的歌词演唱,段与段中间均有相同的间奏来间隔区分。它的内容比较杂,多种多样。如:歌颂类、四季类、杂事类、爱情类、纪实类、农时节令类等等。但是它们的歌词大多言简意赅便于记忆,接近人们生活通俗易懂,结尾押韵十分顺口,反映了当地的民风民情且极具地方特色。最经典的曲目有《采桑》、《卖菜》、《翠梨儿耍女婿》、《摘花椒》、《后舅母打孩》、《走西口》、《回关南》、《小寡妇上坟》、《邋遇老婆》等等。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目前还编排出了新的灵丘小曲,如《夸灵丘》、《夸支书》等新型曲目。每次表演都有大量的群众观看,广受人们的欢迎。

在表演形式上,灵丘小曲的表演也是多种多样。从演唱形式上分,有轮唱、齐唱和对唱这几种。从歌唱形式上区分,有光唱的,也有说唱相结合的念白形式。从表演人数上分,有单人的,双人的也有多人的,一般双人的表演居多,大多男女搭配以对唱的形式呈现,如:《小放牛》、《五哥放羊》、《挂红灯》、《五月对花》等曲目。单人的有《小女告状》等。多人的有《光棍哭妻》等。多人的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是以歌队的形式呈现,一般五六个人左右为一队,表演者皆为女性,演唱时手握花灯,边唱边配合歌曲的节奏,再辅以简单的舞蹈动作,演唱以对唱和齐唱为主。另一种多人演唱的形式大多有道白存在,角色扮演的居多,在表演时演员们一般都会穿上特定的服装,扮上特定的妆容,当地人称这种行为叫“小打扮”。比如:在演唱《探小妹》时,在扮相上就得是一对情窦初开的年轻男女。男表演者大多头戴白毛巾,身着小马褂,腰上系布条腰带,扮作农民模样。女表演者则会身着颜色艳丽的服饰扮作妙龄少女状。在表演时根据不同的曲目要求,用到的道具也不尽相同。在男女对唱的形式中用到最多的道具便是扇子、花灯或者手绢等。扇子大多人手一个,手绢则女表演者用的居多。道具一般用于表演者在演唱时随着歌曲的律动边唱边表演,用于与搭档的互动和间奏时会有走位,走位类似于二人台里面的,二人交换位置或者转圈回到原位。当然,有时受客观条件表演人员不足的影响,在角色扮演上也有反串的情况存在,大多以男扮女装为主,效果总是会出其不意,引得众人围观。

(二)灵丘小曲的演唱特点

灵丘小曲在表演时演唱数人、伴奏数人,锣鼓喧嚣,所用到的伴奏乐器中也分文场和武场。主要有小鼓、小镲、板胡、四胡、二胡、竹笛、扬琴等。在唱腔上,灵丘小曲高亢嘹亮,悠长清丽,唱腔会随演唱曲目内容有所变化,并无联套规律。有时歌曲的调也会因声部而异,甚至因人而异,灵活性比较大。男表演者演唱时大多以真声为主,女表演者大多以假声为主,声音尖细嘹亮,两个声部形成鲜明的对比,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与地方特色。

1、灵丘小曲在衬词和方言上的运用特点

在演唱时不难发现灵丘小曲的歌词中会有很多衬词或者衬字,如:“呀”、“吔”、“得儿喂”、“哎嗨”、“哟”、“个”、“那个”、“呀呼嗨”等等。这些衬词的加入使歌曲更加接地气,贴近人们生活,极大地拉近了和观众们的距离。也很容易让演唱者在演唱时寄情于歌,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这不仅丰富了歌曲的表现能力,也极大地提高了歌曲的渲染力。

灵丘小曲的演唱还有一个很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当地的语言特色。灵丘方言和普通话相比的区别是,灵丘话中没有平翘舌之分,“ian”和“ie”区分不明显,也没有前后鼻音之分,大部分的前鼻音的字都会读成后鼻音。其次,灵丘方言和普通话相比还有许多词汇在叫法上的不同。比如在《谝八树》中的“谝”字,在普通话中的读音是“pian”,但是用灵丘方言读就是pie。在《五哥放羊》中有一句是“问一声五哥那个哥哥喜人不喜人”,当中的“喜人”便是用了当地的方言,意思是漂亮、使人喜欢、令人满意的意思。还有“只暸见那个黄呀黄土尘尘呀暸也暸不见个人”这句中的“暸见”,即普通话中看见的意思。灵丘小曲极大地融入了这种方言特色,在演唱时使得整个表演更容易接近人民大众,歌曲中的内容也更加多彩丰富,使其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鲜明,极大地突出了当地的地域特色。

2、灵丘小曲的演唱要求

灵丘小曲有非常鲜明的地域特色,所以在演唱时要掌握灵丘方言的特色,将方言带到歌曲当中,遇到翘舌音时要换成平舌来唱。比如:普通话中的“女孩”在灵丘方言中就是“小女”,灵丘人说的“后生”就是普通话中“男孩”的意思。灵丘人说的“喃们”就是“我们”的意思等等。学会合理的使用衬词的语气也是在演唱时必须注意的。

(1)要全身心地投入,表演时声情并茂,才能在很大的程度上走进观众的心里,打动观众。灵丘小曲的内容大多是爱情的居多,所以在演唱时要求演唱者要非常投入,且表演者也可以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既要用心琢磨歌词中的意思,还要将歌词中的意思辅以表情和动作表现出来,如:《探小妹》是男女对唱的爱情歌曲,在演唱时就要把男表演者就要把哥哥想要看见妹妹的欣喜与期待表现出来,而女表演者则是要把看见哥哥的娇羞和哥哥要离开时的不舍与挂念表现出来。同时,还得注意表演者之间的互动与配合,要自然大方,不能扭捏作态,而要以声带情,声情交融,从而和观众产生共鸣。

(2)在演唱时要注意和伴奏乐器的配合。虽然灵丘小曲短小精悍,但前奏、间奏和尾声在一首完整的歌曲中均有,在结构上却是非常完整的。所以也要求表演者在表演时保证完整性,如:要按拍子进入,长拍要拖够时长。

(3)在唱腔上,灵丘小曲的演唱采用了三种唱腔。男演唱者大多以真声演唱,采用的是“仓音唱腔”,这就要求男演唱者在演唱上要做到气沉丹田,咬字吐字清晰,字正腔圆,且声音不能发虚。而女表演者大多以假声为主,采用的是“尖音唱腔”和“尖仓相结合的唱腔”两种,在运用“尖音唱腔”时,要求表演者要时刻保持兴奋的状态,保持高位置的头腔共鸣,才能做到声音尖细悠扬。而在运用“尖仓相结合的唱腔”时,则要注意“尖仓”两种唱腔的转换要自然且自如。才能使声音细腻动听。

三、传承与保护

灵丘小曲是老前辈们传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一代又一代劳动人民精神文化的思想结晶。据观察与调查,目前仍在从事这一行业的寥寥无几,唱小曲也就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活动,且以老年人居多。在灵丘的公园里,经常能看到老人们聚集在一起唱小曲,有滋有味的老年生活不亦乐乎。但这看起来一片繁荣的景象却是一种危机,现代的年轻人从小接受流行文化的熏陶,对灵丘小曲的接触较少,且因唱小曲并不能发展成为一种职业,不能养家糊口,所以导致现代年轻人知道的少之又少,更是无心学唱,只能靠岁数老一点的60岁以上的人和有“小曲情怀”的40岁以上的人们勉强脆弱传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域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文化,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要传承要创新。传承与保护灵丘小曲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传承与更新相结合

灵丘小曲是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产物,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会不断发生变化。这就要求灵丘小曲要推陈出新,既要保留前辈们优秀的文化成果,又要为其注入新鲜的血液。所以要尽早地组织专业人士对灵丘小曲进行调查、收集与整理。避免一些小曲后继无人知晓。灵丘小曲在发展和传唱的过程中有很多不符合这个时代大众传唱的曲子,这一类就不公开流传。另外,鼓励创新灵丘小曲,可以改编或者重新创作符合现代大众审美的歌曲。

(二)将灵丘小曲规范职业化

目前灵丘小曲的发展现状是人们业余表演,艺人们都是自愿且没有酬劳的进行传唱。若将灵丘小曲规范职业化、正规化、专业化,吸引到更多的年轻人,让传唱灵丘小曲成为一种养家糊口甚至能发家致富的职业,这样就有更多的年轻人自觉加入到灵丘小曲的传唱行列来,自主承担起保护非遗、传承地方文化的责任和义务,只有这样才能使其走的更远更长。

(三)营造民间氛围

老一辈的人之所以热爱仍一直传唱着灵丘小曲,是因为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接受了小曲文化的熏陶,文化的力量是潜移默化的。县里可以将那些擅长表演灵丘小曲的演唱者、伴奏者们及热爱小曲的人们召集起来,组织成立一个灵丘小曲协会或者民间小曲艺术团。定期进行表演培训,定期举办文艺汇演或举办地方文化艺术节等等,提高小曲的知“民”度,让更多的人们熟知并参与进来。其次,还可以培养一个优秀且成熟的表演团体,去各地进行文艺表演和文化交流,让更多的人感受灵丘小曲的独特魅力,扩大灵丘小曲的影响力。这样,不仅能让灵丘小曲“活下去”还能“走出去”。

结 语

灵丘小曲一种特殊的民间曲艺形式,它不仅是灵丘的地域文化,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凝聚了丰富的表演艺术,蕴藏着丰富的专业知识,至今仍有特殊的表演价值、审美价值和艺术欣赏的传承价值。如果年轻人都不愿意学唱,那么这门文化艺术也将面临失传,我们呼吁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热爱并传唱灵丘小曲,真心希望这一地方民间艺术瑰宝不再“沉沦”能一直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小曲表演者唱腔
从音乐唱腔角度谈越剧跨性别扮演艺术的历史发展
永昌小曲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我爱记歌词
用爱温暖那名需要陪读的孩子
钢琴表演艺术中审美素养能力提升
戏曲中唱腔与伴奏的关系
如梦令·烟雨痴缠
手称扑克
2012年龙年网络春晚节目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