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婷
长期以来,流行歌曲在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多种风格的展现,欢快的节奏,灵动的乐感,或抒发着我们的欢乐或排解我们的忧愁。正所谓“岁月如歌”,人们沉浸在歌声里,享受在音乐中,悉心感受那曾经流失的岁月,记录每个人的青春、理想和憧憬,一代一代的人们在时代烙印下,伴随着流行音乐的发展,让情绪在时代的每一个角落留下回忆,同时被时代的流失所见证。
在时代的不同阶段,广泛流传的歌曲都可以被称作流行歌曲,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期,都是由音乐家进行创作,演唱朴实、自然,形式不拘一格。亲切、易上口是流行歌曲的两大特点,经常出现在集会、演唱会、聚会场合为某个宣传活动做渲染。流行歌曲具有一定的大众文化特征,是来自从民间并且自发产生并流行的一种艺术形态,没有明显的功利性,具有展现普通民众生活的意图和生活状态的写照,抒发老百姓心声和表达时代之声。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娱乐性,迎合大众的心理需求。在一定时期,其代表着民众的生活追求和人生理想,展现了大众生活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人生百味,拨动了人们的心弦,从而引起民众的强烈的共鸣,更丰富了大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流行音乐与流行歌曲在概念上稍有不同,都被称为“商品音乐”,是以盈利为目的而创作的音乐,市场性是唯一的,也是主要的,艺术性和创作性是次要的。并不是所有广泛流传的都是流行音乐,比如《义勇军进行曲》、《南泥湾》等,那些分明是流行音乐,但又没有流行开的音乐也属于流行音乐,因此,流行音乐不一定都流行,流行的不一定是流行音乐。关于流行音乐的讨论一直并没有终结,“流行音乐”并不是一个科学准确的概念,虽然流行音乐已占有不可忽视的一席之地,但还存在进一步研讨的必要。
21世纪以来,流行音乐刮起了一股“中国风”,中国成为流行音乐最具独特风格的地方,使得我国流行音乐得到了更大的发展,从而,我国流行音乐的音乐元素也开始呈现多样性、广泛性、全面性的发展格局。
流行音乐顾名思义就是代表了社会民众对音乐热点的追求和对音乐本身的欣赏,同时也反应了一个时代的音乐风尚和人们对时代的夙愿和追求,也反应一个时代的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盼。无论从音乐的表现形式,还是从音乐所呈现的内容都被青睐,正是有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人们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对文化追求和精神寄托有了一个适合的载体。从一定意义上看,流行音乐在词创作和曲艺表达上也契合了当时的社会发展需要,具有生活性、通俗性和及时性的艺术文化特点,所以在不同时期流行音乐具有不同的时代表现形式。
80年代中期,广为流传的一首《送别》把“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用悠扬动人的旋律,伴随着《城南旧事》,通过流畅的、动人的节奏把各个时代的人们带到音乐场景中,共同享受音乐带来的生活节奏感,让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人们在各个角度产生无限遐想和深度思念。古往今来,任何离别都会让人黯然失落,离别之苦是人类的共有情感释怀,都会有情不自禁的感情流露,特别是《送别》所呈现的乐理音乐场景,让每一个听到这首曲子的人,在一个个夕阳落幕,山头尽消的影像中,在晚风拂柳的映衬下,曲中人难以割舍,瞬间感触颇深,泪流满面。
特别在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当时百废待兴,一首《我的中国心》“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唱响全中国,张明敏用一首《我的中国心》红遍全国,一夜之间成为全民偶像,同时流传世界各地,影响一大批国外深造的青年人才,他们从国人的呐喊中领略到了祖国的需要,让众多海外游子为此改变了主意,纷纷回归故里,建设祖国。那时的中国多么需要他们投入到国家建设的队伍中来,这首经典歌曲真正实现了让人才回归,让心飞扬,义无反顾地加入到国家基础建设中来,于是“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唱出了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和努力建设祖国的决心。具有时代烙印的流行歌曲举不胜举,流行音乐的唱响和流传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助推作用。
90年代曾出现一波流行音乐嗨翻音乐界,如《涛声依旧》、《小芳》等都市流行歌曲的涌现和流行,几乎把当时的流行音乐推向高潮,完全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而且久唱不衰,甚至出现了多种风格并存、相互争艳的局面,曾出现把流行乐推向主流模式的势头。这个年代的流行音乐得到快速发展,得益于当时快速发展的音乐传播工具和当时社会欣欣向荣的发展风气和浓郁的社会文化背景,人们丰衣足食,当家作主,于是出现人们在精神文化层面的强烈追求,这个因素是流行音乐复兴的重要基础。当时盛行时期,各省电视台,央视音乐台等各大媒体纷纷开始栏目更新,推陈出新,国际国内元素叠加,也曾出现流行音乐导向错误的局面。首先是随着更多音乐的流行盛行,出现了流行歌曲商业化的发展趋势,这对当时的主流媒体来说压力不小,甚至出现出流媒体在引导音乐发展走向方面出现偏差的现象,出现追星、改编、虚假宣传等局面,让听众真假难辨,混淆视听。其次是对流行音乐产生误解,出现“流行音乐不再流行”“流行音乐没有以前的味道了”“流行音乐商业化欺骗性太强”等社会舆论,给流行音乐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困难。
流行音乐是相对商业音乐而产生的,因为它的发展和流行在一定程度上对商业音乐进行冲击,流行音乐的处境在一段时间内备受争议,因此,流行音乐在最开始是被排挤的,不被认可和看好,甚至被扣上低俗、抄袭、盗版的帽子,因为流行音乐的存在冲击了一种文化的存在,引导另一种文化的兴起,利益受损和精神受挫不得不备受争议,也曾经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被归为“亚文化、次文化”的行列。然而,随着时代和流行音乐的发展,逐步得到大众的认可,同时其音乐的美学价值也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并且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流行音乐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体现,尤其是该音乐形式在节奏、词藻以及韵律上更加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从目前人们对流行钟情和偏爱来看,便体现了其在艺术性和趣味性上的突出价值体现,同时也存在利用现代化的音乐形式对人们的情感进行渲染和倾诉,独居特色的音乐创作在情感上引起大众的普遍性共鸣。比如凤凰传奇所创作的《最炫民族风》便开启了民族元素的流行新纪元。该乐曲首先是在马来西亚、泰国、越南以及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火爆流行,同时也作为时尚潮流音乐舶来品也火遍了太平洋对面的美利坚。然而,这首歌曲能够被大众所广泛接受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其符合大众的传统审美习惯,能够将真挚的情感和理想的执着追求清晰直观的表现出来,极大地迎合了大众的审美需求。
流行音乐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其具有认识生活、教育、审美的社会功能。流行音乐来源于生活,表达于生活,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和思想感情流露下产生的情感和认知,因为流行音乐表达的是真挚的、直白的、生动的、现实的情感,对生活的认知和追求更加贴切,比起专业的、高雅的音乐来说,流行音乐更容易接受和被认可。另外,流行音乐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五星红旗》“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响亮的嗓音,感人的歌词,洪亮的旋律,唱出了对祖国的爱,体现了全民爱国主义教育的教育精神。《常回家看看》教育人们对家的关注和对父母的爱,家国情怀体现的淋漓尽致,关爱家庭的教育意义深刻,影响巨大。《同桌的你》把所有人都带回童年,回忆美好的学生时代和同学友谊,让校园友情更加发扬光大,形成一个个小集体,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其乐融融。再就是流行音乐的审美功能,艺术不同于自然学科和其它学科,具有一定的独特的审美认知功能,通过对音乐的欣赏产生对自然、历史、人文、生活的理解和重新认识,发挥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流行音乐反映的是生活的本质和细节的诠释,更反映物质的基本性质,既反映客观世界,也反映主观世界,具有一定的审美功能才得以流传不止。
首先流行音乐对音乐文化或者艺术文化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现代流行音乐趋于商业化,有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单拿“作曲”来讲,在古典乐中,作曲指写作所有的声部,而现代流行音乐的作曲指仅写作旋律声部,其余声部则交由编曲来完成。古典乐声部繁多,乐器繁多,运用多种作曲手法,不同于流行音乐突出旋律声部,古典乐的每个声部都有各自的分工,一首曲子里有主旋律线和副旋律线,两者互相配合,以及和其他声部配合,从作曲技术难度上讲远高于流行音乐。古典乐的曲式多以大型曲式为主;现代流行音乐的曲式多以二部曲式,三部曲式最为常见。这样会造成古典乐的时长较长。现代流行音乐则短得多。现代人生活节奏快,个人认为时间太长可能也是一个古典乐不如现代流行音乐流行的原因。其次就是流行音乐对社会教育具有一定的稳固作用,随着国家对青少年的关注越来越多,素质教育的需求也明显增强,《最初的梦想》在校园广为流传,在课间、在晨读时间无处不在,同学们个个斗志昂然,奋发图强。在饭后、晚自习后的校园,一首《听妈妈的话》让孩子们释放思念之情,缓解学习压力。《最炫民族风》在广场、社区唱响,男女老少集结起来欢乐畅怀。音乐既能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和对美的欣赏水平,也能提高人们对美的创造,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训练思维的目的,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另外,流行音乐也可以培养人美好的品德,由于艺术的审美价值和个人修养不同,审美观也会不同,因为个人的修养以及个人的审美观对人美好品德的产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从古到今,优美的音乐都能够树立人的良好品德。因此,好的流行音乐能够启迪人的情操,提高人的道德修养,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净化人的审美心灵。
综合来讲,流行音乐在社会和生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无论是对个人、集体还是对文化、政治都有巨大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虽然流行音乐更容易被接受,但是从音乐发展来说,我们还是要有意识、有目的的去学习专业的音乐知识,掌握传统的、现代的音乐乐理知识和发声训练,真正掌握艺术精华,学习音乐精髓才是王道。之所以流行音乐长久盛行,与当今社会浮躁的社会现象是密不可分的,再加上国内的音乐教育质量还有待提升,加上一些国外优质的古典乐和爵士乐难以传入普及教育,就造成流行音乐之所以流行的现象。■